第137章 灌输思想

穆弘被武柏这一问给整不会了。

说真的,做这揭阳镇上的小霸王他挺心满意足的。

只是人的欲望吧,还真禁不住撩拨,武柏不提这茬也罢,既然提到了这事儿,他那颗平定的心呀,便开始了蠢蠢欲动。

“兄弟这话是何意?”穆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想弄清楚武柏想要干什么。

当然,没有直接拒绝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武柏道:“穆大哥应该也清楚,穆家能在这揭阳镇上称王称霸,是因为朝廷昏庸无能,官府腐败。

可如果朝廷换一位贤明的君主,开始励精图治了呢?

我知道穆家在这揭阳镇上世代居住,早已树大根深,到时候自然有应对之策。

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大环境彻底改变下,穆家能坚持多久?

何况如今大宋国外敌环伺,国运岌岌可危,覆巢之下岂有安卵。

穆大哥有没有想过穆家庄的将来?”

穆弘愣住了,他一个土财主哪里有这格局。

武柏的话让他陷入到了深深的思索中。

穆春到是挺直接,他问武柏:“武哥这是要我们举兵造反吗?”

武柏反问:“穆兄不想封侯拜相吗?”

穆春兴奋道:“想,当然想了,我听说当朝高太尉,以前就是街头上的地痞无赖,就因为玩的一脚好蹴鞠,得了当今官家的赏识,才做了大官。

咱本事也不比那高太尉差,凭什么他能当太尉,咱就不能了!

我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

武柏道:“别说你不服气了,我也不服气。

我寒窗苦读十几年,竟还不如一个会玩蹴鞠的无赖!

你说这赵佶得昏庸到什么程度,才能干的出这等混账事来。

如此选拔国家官员,让天下有志之士如何看待。

上行下效,投机取巧,小丑当家,有能耐的人报国无门,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穆弘也不傻,经过武柏这么一点拨,瞬间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跃跃欲试的问道:“兄弟可有周详的计划?”

武柏道:“哥哥可知道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穆弘连连点头:“自然是听说过的,传闻他遭受高俅陷害,被刺配到了沧州,后来火烧草料场,跑到梁山泊落草了。”

武柏道:“如今他在那里建立起了一座军营,拉起了一支义军队伍,广结天下英雄好汉,以应天下大变。

哥哥若是有心,可以暗中与之结盟。

倘若时局真的出现动荡,这穆家庄可以为义军提供粮草,将来事成按功行赏,也少不得封个大官来做。

如此机会摆在眼前,哥哥难道不心动?”

穆家兄弟也不是什么心眼多的人,否则也就不会被称为没遮拦了。

他二人早就被武柏三言两语的说动了心思,所以穆弘问道:“莫非兄弟与那林教头交情匪浅?”

武柏道:“沧州小旋风柴进是我结义兄长,林将军火烧草料场后,是我陪同他一起上的梁山泊。

亦是在我的建议下改山寨为军寨,广招天下豪杰,共谋大事。”

武柏虽然没有明说他在梁山泊的身份,但这些言语足够穆弘自己联想到很多东西了。

此刻在穆弘的心中,武柏就是梁山泊的军师,是能决定林冲做决策的重要人物。

他对武柏的态度越发恭谨起来,拱手请教道:“不知我穆家庄能做些什么,还请兄弟教我。”

武柏道:“穆家庄在这揭阳镇上经营了这么多年,想必根基雄厚,我也不用你们背井离乡去投奔梁山泊,只需留在揭阳镇上,把这穆家庄的产业积攒起来,做个义军粮草储备营足以。”

穆弘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说等打起仗来,我们只管给军营提供粮食,对吗?”

武柏点头道:“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在原著中,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被判了个死刑,这才有了白龙庙二十九聚义。

穆弘等人在李俊的带领下不仅赶来要劫法场,还参与了攻打无为军的战役。

结果搞得穆弘毁了穆家庄,以及揭阳镇上的产业,跟随宋江一起上了梁山。

此举无疑是杀鸡取卵,只顾眼前,没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倘若穆弘留在穆家庄,那么他在揭阳镇上的产业就不会丢失,成为暗中据点,源源不断的支援梁山。

穆家兄弟的本领本就不突出,并不适合上阵杀敌,身为土财主,给梁山泊义军提供后勤保障,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价值。

但穆春年轻气盛,他说道:“做后勤有什么功劳可赚,我要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用军功换取一生的荣耀!”

武柏小汗了一把,说道:“穆春兄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可知道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

穆春道:“我知道韩信,可惜死在了个娘们儿手中!”

穆弘瞪了穆春一眼:“别乱说话,听武柏兄弟把话说完。

不知兄弟忽然提起汉朝的萧何又是何意?”

看来穆家兄弟不是太聪明的样子呀。

武柏继续道:“论领兵作战,萧何不及韩信百分之一,可为什么萧何还是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呢?

那是因为如果没有萧何在后方统筹粮草问题,高祖刘邦单靠韩信是不可能打败霸王项羽的。

我刚才已经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保障。

倘若后勤出了问题,战士们吃不饱饭,饿着肚子怎么打胜仗?

所谓人尽其能,具有什么样的先天优势,就安排在合适的职位。

做后勤是穆家庄的优势,只要把后勤做好了,便是大功一件。”

穆弘点了点头:“兄弟说的有道理,今后我一定广积钱粮,以供将来义军取用。”

武柏又道:“梁山泊义军爱民如子,对周边百姓秋毫不犯还会救济穷苦百姓。

穆家威名我有所耳闻,在这揭阳镇上也是嚣张跋扈惯了的。

既然哥哥愿意加入义军,那么就应该改一改先前的脾气,不应对这揭阳镇上的百姓巧取豪夺。

应广施仁义,收获人心,如此行事才能万众一心。

人心有了何愁大事不成。

不知哥哥觉得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