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拜访林相

上京,四月迎来了第一场雨。

小雨淅淅沥沥的落在光亮洁净的琉璃瓦上,又凝聚成滴,汇聚成流,顺着瓦楞流淌而下,在窗前形成一道雨帘。

白阁老白东江穿戴整齐,在镜子前照了又照。

“夫人,东西准备好了吗?”

白东江的夫人谢氏出自名门世家,此时也已打扮整齐,穿着隆重的礼装,在丫鬟的服侍下往头上插步摇。

“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只是不知道合不合林相心意。”

白东江一挥手:“只要我们的心意到了就行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镜子里自己的装束,确实没有问题之后,就对门外的长随说道:“立即准备车马,去林相的府上。”

大陈朝上京是一座极为庞大的城市,青龙大街与朱雀大街一纵一横,将上京除去皇城以外的部分分为四块。

其中朱雀大街的左右两侧,几乎全是官员的府邸,其中最为寒酸,就是右丞相林若权的府邸。

那是一座两进的院子,与其他官员的府邸相比,差了很多。不但规模不大,而且用料也普通,整座院子都看不出贵气。

可偏偏这院子的主人在上京炙手可热,贵不可言。

大陈朝设左右丞相,以左为尊,左丞相李有道同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比起林若泉来还高半级,可是不知怎么,却偏偏不得圣宠。

右丞相林若权明明是低于李有道,可偏偏圣眷正隆,就连原本归属李有道管理的吏部,现在都已经划给了林若权。

以至于林若权家门口,无论白天黑夜,都永远有人在排队,等待林若权的接见。

“相爷!白阁老来访!”仆役轻轻在林若权的耳边说了一句。

林若权的眼中露出些许惊讶的神色。

世人皆知左丞相李有道与文渊阁大学士白东江有隙,以至于他这个右丞相,也不得不与他们两人保持距离,免得惹火烧身。

平素他们三人之间绝少往来,所以听到仆役的禀报,林若权还是愣了一下。

“他一个人来的,还是……”

仆役连忙回禀道:“除了白大人,还有白夫人,似乎带着家眷。”

林若权放下手头的事情,起身向东厢房走去。

“把中堂收拾一下,唤小颦出来,我去换一身衣服。”

小颦,就是林若权妻子的名字。既然白东江来访带了家眷,那么自己的家眷也应该出来迎接才是。

对待文渊阁大学士,显然不能以常人待之,别的人可以在林府的外面排队等候,白东江显然不能。

仆人们收拾的也很快,鲜果,香茗一一备好,中堂擦拭的一尘不染。接下来就是门子驱散了排在林府外面等候求见的人,两进小院的门户大开,林若权亲自站在门口迎接。

白东江身为阁老,在朝堂政治之中,属于“皇帝,丞相,阁老”这三方中的一方。

而林若权,虽然身为右相,同样是三方中的一方,从权力的角度来看,他们两人属于同一个层次,因此,林若权站在门口迎接。

远远的,林若权就看到三辆马车沿着朱雀大街正向这边缓缓而来。

打头的一辆马车马头戴羽,显然便是阁老白东江的车。

因为两进小院太小了,里边停不下马车,所以白东江就在林若权的门前下了车。

“哈哈!怎敢让林相在门口迎接,是老夫失礼了!”

林若权一拱手,淡然的说道:“白阁老客气了,里面请!”

白龙江的妻子谢氏也下了车,先是微微一礼,接着快走几步拉住林若权夫人小颦的手笑着说道:“妹妹还是那么漂亮!”

林夫人想要还礼,却被谢氏拉住了手,只好无奈笑道:“姐姐真是多礼了。”她口中说着,眼神却飘向了第三辆马车。

仆役把车帘掀开,一个瘦瘦弱弱的少女从车厢上走了下来。

“姐姐,不知这位是……”

谢氏微微晃动了一下头,说道:“此处不便细说。”

一行人入了中堂,分宾主落座。林若权这才注意到跟在后面的少女。

“咦?白兄,不知这位是……”

白东江哈哈一笑:“容老夫卖个关子,先说说今天的来意。”

林若权一听此言,立刻正襟危坐:“白兄请讲。”

白东江把目光投向窗外,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老夫意欲劝圣上迁都。”

林若权的目光一凝。

因为上京地处极北,气候寒冷,算得上是苦寒之地,每到冬天,皇城之中烧炭都需上万斤,可即使这样,办公的条件仍然困苦不堪。

大臣们深受折磨,早有迁都之议,可是每一次都被圣上驳回了。

其中最早提出迁都的,就是林若权。然而几乎从不驳回林若权谏议的皇上,却毫不犹豫的驳回了这封奏疏。

大陈朝之政,皆出于“皇帝,丞相,阁老”这个小圈子,如果迁都的奏疏能取得阁老的支持,那么以二对一,想必皇帝也拗不过满朝文武。

可偏偏代表着阁老的白东江,并不支持迁都。林若权,李有道都对此毫无办法,今天却不知道白东江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开口就谈到迁都的事情。

“不知阁老打算迁往何处啊?”虽然白东江首先提出了迁都的事情,可林若权还是有些不相信,于是追问了一句。

在他最早提出的奏疏中,是要把都城迁往中京。而之所以迁往中京,林若权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大陈朝借了隋唐的优势,国内的货物运输大部分依靠运河的水运,才能得以降低成本。

然而上京在北,一年有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冰冻状态,从中京到上京这段路,就无法再走水运了,只能走陆运。

而这无疑增加了商品货物的成本,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将都城迁到中京,无疑会使得商品和货物的流通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中京是何家人的龙兴之地,中京的政治意味更加浓厚一些。

所以当林若权听到白东江居然准备劝圣上迁都,就想听听他准备迁往何处,如果是迁往下京的话,在林若权的心里还不如不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