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新的危机

金陵城在一夜之间,换了两代主人。

周帝萧远山尸骨未寒,篡位者萧皇庭犯上作乱,纵兵为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金陵百姓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即便他们不喜萧远山,至少他没有残害百姓。

如今萧皇庭被杀的消息传遍开来,人人都在庆祝,他们不用担惊受怕。

而萧无心率领的大军在攻破城门之后,没有惊扰百姓,没有抢夺财物,军队与民为乐,甚至帮助百姓修补家中破损的瓦舍。

渴了就喝路边的河水,累了就席地而睡。

试问哪家百姓看了不热泪盈眶?!就算是块石头也捂热乎了。

有的人甚至拿出自家的粮食赠送士兵,而士兵则当众背诵起“三若敢”“十不准”等军中条例。

不得不说,仅凭这一招便俘获了不少百姓们的青睐。

他们无不夸赞萧无心“治理有方”,使得萧无心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除此之外,萧无心为了平息战乱,不惜远走他乡,与北梁借得十万大军,最终才平息了这场战乱。

萧无心的“仁义礼智信”被无限的放大,加之萧远山膝下的皇子被屠杀殆尽,萧无心作为少有的皇族,而他自然而然成为了百姓们心目中“皇帝”的最佳人选。

当萧无心带着萧皇庭的尸体回到金陵后,他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

这一切幕后的策划都离不开赵居正的暗中谋划。

近乎二十多年的谋划,他终于让萧无心登上了大周皇帝的宝座。

赵居正欣慰的笑了,他不负众望,完成了萧无心娘亲的交代。

“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我也该休息了。”

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萧无心。

赵居正的使命也到此结束。

万里征程已完成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让大周帝国纵横天下,称霸世界。

至于萧无心能够走到哪一步就凭他自己的本事。

......

------

------

自萧皇庭的军队战败后,对于那些残兵败将,萧无心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将他们收编重新组合。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叛乱,萧远山和萧皇庭双方共计发动大军超过八十万。

然而,到最后活下来的人不足十五万,真可算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任何革命的成功都是用鲜血灌注的长城,用累累白骨堆砌的山川。

至于曾经的朝廷命官们,萧无心同样选择了给予他们最大的包容和体面,告老还乡。

与此同时,萧无心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他们分别是来自各个机要部门,有能力,但没有人脉,始终得不到升迁。

有了这群人,国家机构非但没有瘫痪,反而井井有条的进行着。

随后,萧无心又封赏了再此次立下功劳的将士,从百夫长到将军,凡是功劳簿登记在册之人尽皆有赏赐。

待文武群臣各自捋顺清楚后,最大的问题也顺理成章的来了。

关于萧无心何时登基称帝的事宜已经提上了日程。

“殿下!民野百姓们无不支持于你登基称帝,我等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不可错过天赐良机啊。”有大臣们说道。

其他之人也纷纷附议,皆是央求着萧无心登基。

而萧无心的国号、龙袍、皇冠也基本完成,只待他首肯一切就要按部就班的进行。

“既然大家如此执着,那我便是却之不恭了,请礼部主持登基大典,司礼监协同大典其他事宜。”

诸事皆定,登基大典也如约而至。

......

这天,赵居正一身素装来到皇城,萧无心因为正在准备登基的事情忙的不可开交。

见赵居正到来,萧无心连忙丢下手中的工作:“大帅,你这身打扮是?”

“我累了,想出去走走。”

赵居正有一种老父亲看见儿子成家立业后的释然。

面对他的急流勇退,萧无心不甚其解,说道:“我需要你的辅助。”

“你需要的不是我,而是他们。”赵居正指着远处的年轻群臣。

他们才是王朝的未来,是王朝的肱股之臣。

赵居正去意很是决然,萧无心也不再强求,人各有志,他的志向不在朝堂,而在民野。

这些年久居庙堂,便是为了当年的那一份承诺。

“临走之前,还有一些话要与你说上几句。”赵居正伸出三根手指头:“三件事。”

萧无心躬身作揖,态度尊敬。

“为君者,第一要做的就是狠,你的心还是太软了,这般永远成不了大气。第二,要有胸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萧远山便是疑心病重,错杀了无数忠臣良将,这才导致萧皇庭叛乱无人可用。”

“你早要以史为鉴,只兴替,莫要坠入萧远山的后尘。”

萧无心三鞠躬:“多谢大帅教诲,我定铭记于心。”

“最后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赵居正缓缓开口说道,“从北梁借的十万大军你打算如何处置?!”

“自然是还回来。”

“错!泼出去的水,那还有收回来的道理。”

“您的意思是......”

“当然是收归囊中。”

“为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