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为什么......他文章还没出口,我已经感动了。”

“我似乎在夏国选手身上看到了一种上帝的气质!”

“什么狗屁上帝,那是我夏国人悲天悯人的胸怀!”

“安静!都安静!我有种预感,接下来,我们将听到一首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

“啊啊啊啊!好期待!”

“夏国欧尼酱,冲鸭!”

王无问讲完那一句话。

便把眼睛缓缓的闭上,但他不是困了,他,是在追忆着前人的情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the autumn wind howls in august,rolling the triple grass on my house。”

既然是写给世界的。

王无问在念完第一句之后,选择了亲自翻译给世界。

他不希望。

当他在用杜甫先生的名篇的时候,他的任何一个字,被愚蠢的人所曲解。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thatch crosses the river......”

在王无问吟诵的诗文里。

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当准确的翻译,传达到各国人民的耳朵里。

那文字之中扑面而来的画面感,紧紧地牵动着万千曾经或是正在经受苦难的人们的视线,也成功地拨动着他们的心弦。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流了下来......”qula.org 苹果小说网

“他描述的,和我曾经的经历,真的一模一样,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一刮风就好像被刀割,一下雨就满屋子漏水......”

“尽管我没有吃过苦,但我也从长辈那里听闻过类似的画面......”

弹幕之中。

由于诗文里画面感太浓,两句一出,反响剧烈。

与他们同样激动的。

还有正在现场的夏老。

只见那个七旬老人,双眼含泪,战巍巍站起,浑身颤抖,仿佛王无问描述的那环境之中,主人翁正是夏老本人。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the wind settles the clouds......”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the cloth quilt has been ld like......”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there is no dry place......”

诗文来到此处。

王无问睁开眼睛。

刹那间,透亮眸子现与世人,晶莹泪水夺眶而下。

悲悯之情,如洪水入境,感染到了全世界所有正在收看直播的观众心上。

“啊啊啊啊啊!我现在只想痛快的大哭一场!!!”

“我真的没想到,世界上竟然会有人关注到我们穷苦百姓的境遇。”

“太真实,太有画面感了,尽管我没有经历过,但我依稀看到了我的外公,他一定是这么过来的......”

另一处,休息间里。

柳沁儿和柳玫两个沉鱼落雁的女子。

此时也被那痛苦而真实的回忆录侵入身心,珍珠粒儿大小的眼泪,止不住的滑落。

“呜呜呜姐姐......无问哥哥他好苦......”

“......也许不是他苦,而是他能感同众生的疾苦......”

确实。

如柳沁儿所说,不是王无问苦。

而是他能够在千年之后,在杜甫先生的作品里,感同身受的去体验到那份众生的疾苦。

如今。

有一个好的机会摆在面前。

他只想要以自己为媒介,把杜甫先生的悲悯,化作鼓励天下寒士们的力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with thousands of buildings......”

诗文吟诵到此处。

夏老蹒跚而出,双膝跪地,用尽此生最大的力气,跟着高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俱欢颜呐!”

“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我夏国学子,有如此报复胸怀!何愁文学不兴,何愁国家不盛!”

夏老状若疯狂的高呼。

不是如棒国人般的撒泼耍赖。

而是作为一个真正宽厚长者,对于世界,对于国家,对于未来年轻人的一种骄傲共情。

他的行为。

不仅不会妨碍到任何人。

而且还会让全世界人民都感受到,属于夏国人民的上善若水、宽宏格局、博大胸襟。

“夏老千古!夏国万岁!”

“我夏国文化海纳百川!仁义无双!为国为民!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滋养出心怀世界,心怀众生,心怀万民的伟大诗人!”

“看到夏国人所写的文章,一时间竟觉得自己无比的惭愧!”

“和夏国人想比,棒国霓虹国,简直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家伙。”

“也别说棒国霓虹国了,漂亮国阿三国,哪个不是一样!”

“我好羡慕他们,生来就是夏国人!”

“如果有来生,我也想做一个夏国人!”

“对!如果有来生,我也想做夏国人!”

如果一个诗人能被称之为伟大,那一定是因为他们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杜甫先生的诗文,之所以能够如此共情。

就是因为这首诗里描写的他本身的痛苦,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然而。

诗到此处,还没有诵完。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the wind and rain are as stable as......”

一句结束。

全球噤声。

盛会现场,落针可闻。

盛会之外,喧嚣尽去。

那种众生皆苦,我愿以一人之苦,换众生之福的报复。

真真切切,感人至深。

“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真挚的感情,最能动人。

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苦难人的视角,真实的记录了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一晚里,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在全球百废待兴的今日。

人类历经了百年战斗,才刚刚从魔兽手中夺回星球的控制权不久。

世界上所有的人民。

要么是自己,要么是先辈,一定都是在艰苦生活中战斗过的。

茅屋雨夜。

透过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的语言,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赢得全球人民含泪共情,王无问一点都不意外。

自此。

唐诗的瑰丽、浪漫、胸怀......相信已经深深刻印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