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

赵构听闻忍不住的笑了笑。

“张浚,咱们两个还真是想到一块儿去,要换做是别人说这个话的话,只怕朕早就下令一刀砍了他,偏偏说这话的是姜辰。”

“陛下,虽然说姜辰聪明过人,但是这话确实说的有些过分,这就好像将陛下说成了什么,让人避之不及的祸害一般。”

张浚一时嘴快。

反应过来时顿时脸色骤变。

直接跪倒。

“陛下,微臣不是有意要冒犯陛下!还望陛下恕罪!”

“既然朕会让你来看这封信,讨论一下相关的事情,那么朕就没有将你当做外人,再说这话确实不是你的意思,分明就是姜辰的意思,这个臭小子!当真以为自己所说的话天子不知道是吧?”

赵构是哭笑不得。

恐怕也只有他从姜辰那里才能听到最真实的话。

就算是像韩世忠和张浚这些人,多多少少还会有一些顾忌。

但是姜辰那家伙可不会这样,而且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认识,在朝堂当中乃至整个大宋王朝占据非凡地位的人。

在他的眼中,自己这几个人不过是老张老赵老韩三个生意人而已。

“说来也是好笑,姜辰这家伙居然要朕去打听关于朕的消息?那叫朕如何回答他?难道让朕告诉他,天子南下临安,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沟通吗?”

赵构忍俊不禁道。

张浚听闻心中无比的诧异,虽然说如今这位天子,在群臣的眼中并不是那种雷霆手腕,铁血无情的霸道天子。

但是,自从和姜辰认识之后,赵构整个人的气场明显发生了变化,如今也越来越像一位真正的天子。

虽然说现在朝堂之外,乃至于其他国家对于大宋王朝的这位天子都不怎么看得起,可如果当真以为大宋王朝可以任人摆布的话。

那未免就想的太简单了。

说不好听一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宋王朝人才辈出,如果不是因为之前的党争,以及后来的奸相当道,只要天子当的中规中矩,能够善用人才的话,依然可以让整个大宋王朝重新崛起。

而姜辰可以说是为赵构提供了很多的思路,也就是说在赵构的背后其实是有一位堪比卧龙凤雏的人在当谋士。

当初刘皇叔那样的家底,都能够凭借诸葛孔明的扶持,完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在刘关张三人接连暴毙之后,哪怕像刘阿斗那种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帝。

诸葛孔明也依然用自己的本事帮助整个蜀国连续了几十年的寿命。

虽然说最后蜀国还是没有办法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当中,不过诸葛孔明完全是凭借个人的一己之力,将整个蜀国给支撑住。

而在张浚等人看来,姜辰未必就不会是下一个诸葛孔明,而凭借大宋王朝的家底,如果天子赵构足够相信姜辰这种诸葛孔明一般的人物。

难道天下河山还不能尽归大宋之手?

“陛下,依微臣之见,其实陛下完全不用将姜辰所说的话放在心上,毕竟他所担心的和陛下所考虑的完全不同,至于消息方面,可以随便布置一些糊弄过去即可。”

张浚若有所思的说道。

“你真的觉得像姜辰那个家伙是这么好糊弄的吗?”

赵构意味深长的说道。

“还是说你觉得朕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陛下,微臣绝对没有这样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张大人看不出来这封信里面的核心东西呢?”

“核心?”

“没错,姜辰之所以会担心,并不是因为朕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朝堂,更不是因为打仗,他真正所担心的原因无非就是这些所谓的王公贵族。”

赵构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其实迁都临安,最主要要迁徙的便是皇宫,以及所有的重要资料和公文,文武大臣相当于也是换一个地方办公。

至于其他的王公贵族,其实他们可迁可不迁,只不过有一些王公贵族在朝堂当中担任要职,需要一同前往。

或许正如姜辰所说。

这么多人一股脑的前往临安,虽然表面上看着能够让临安更加的繁华和昌盛。

可有一点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在这样表面繁华昌盛的背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现在不比盛世,一个地方要想变得昌盛,除非是占据了要道,方便南来北往以及各种商旅过客。

换做21世纪的语言就是GDP。

如果GDP不够的话,这个地方就算有再厚重的底蕴,再怎么大的面积,可关键是没有金钱的流通也就无法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当然,这种经济学相关方面的概念以及思维方式,对于整个大宋王朝,乃至于像张浚和赵构这样的高位者来说,都是有些飘渺以及无法理解的。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农耕依然是最稳妥的一种工作方式。

所种的东西不仅自己可以吃,还可以上交国库,如果还有银鱼的话,便可以拿出去卖钱。

当然这些全部都是建立在农耕收获繁盛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说农民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地位其实不低。

士农工商,这不仅仅只是形容四个行业,更重要的是,也象征着这四个行业的地位高低。

而商人,在古代永远是地位最低的一种人,甚至和江湖当中的那些下九流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在那种传统观念之下,商人可以不用付出就能够获得财富,这本身就已经有为孔孟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和理念。

尤其是在宋朝经历了一次思想变革之后,大宋王朝对于文人变得更加看重。

所以说商人的地位再一次的降低,如果不是因为姜辰的出现,将武将的地位重新提了上来,恐怕如今武将在赵构面前也没有办法得到信任。

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赵构个人的问题,而是因为自大宋王朝建立以来,一直遗留下来的问题就是重文轻武,如果不是姜辰的一番话,让赵构醍醐灌顶。

以及当初刘苗兵变时,试图以赵尃做傀儡,而张俊和韩世忠带领重兵赶来勤王的话。

只怕赵构现在已经没了权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