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关键一战

看着乌泱泱前来的渡江大军,韩世忠站在高台之上,眼中流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很快,敌军就会到黄天荡了。

虽然早有准备,但他还是有些忐忑,二十万金兵,横渡长江,要是输了该怎么办?

韩世忠不是不相信自己,更不是不相信这帮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只是他觉得金国完颜晟似乎已经有些被逼急了的感觉。

新仇旧恨,想一并清算。

这次渡江南下,便是最好的证明,哪怕在已经损失了一万多兵力之下,对方还是选择强行进攻,这到底是对自己太过自信呢?还是根本不把宋国放在眼里。

“将军,你看他们这个阵型,前头的明显就是来探路的。”

副将指着远处神色复杂地说道。

“你怎么看?”

韩世忠意味深长地问道。

“看来这完颜宗弼警惕性还很高,以为我们在长江沿岸有埋伏,故意让几千人来探路。”

“没错,这足以说明完颜宗弼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所以我们在和他们交手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知道吗?”

韩世忠煞有其事地说道。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对于韩世忠,他们几乎有种迷一般的崇拜。

这种人就是大英雄,大豪杰,能够跟着他出来打仗,那对于武将来说都是一种机会和幸福,这样以后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说是在韩世忠手底下做事,那也非常的有排面。

“对了,将军,既然如此,那我们需不需要让岳飞把他率领的8000人全部再往后撤退,如果让金兵上岸,就发现我们的人埋伏在这里的话,恐怕他们会立刻改变战略,这样就没有办法将所有的金兵全部歼灭。”

副将煞有其事的说道。

韩世忠听闻忍不住轻笑一声。

“你还真想一口气就把这20万精兵给吃掉吗?未免也太自以为是了吧,我告诉你这场仗咱们不能心急。”

他很清楚,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机会,只有一步一步往后面撤退,才能让金兵的士气不断的减小。

所以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等到了金兵已经竭力的时候,便是宋兵可以发挥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金兵想要对他们奋起反抗的话,估计也是有心无力。

这是韩世忠自己想的剧本。

既然姜辰已经给自己透露了关键的信息,那么接下来的仗就要自己来,总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姜辰来做吧,那自己这个大将军未免也太窝囊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都还打不过金兵的话,那真的就不配将军这个名头。

周围的副将和参将听闻纷纷点头。

“明白了,韩将军。”

“还有一点,让人去告诉岳飞,绝对不能缠斗,只要敌军增援赶到,就立刻后撤。”

韩世忠叮嘱道。

他最怕的一点就是岳飞这个家伙杀得兴起,不管不顾,八千将士,即便拥有火器,可是如果真的和对方五万人在陆地上对上的话,凭借如今宋兵的能力,恐怕很难打得过,要是到时候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甚至有可能打乱全盘布局。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场面就会彻底失控,整个局面更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快,金兵五千先头部队便已经上岸,然后和岳飞带领的将士展开激战,果不其然,一开始岳飞等人还能和敌军打得平分秋色,可是随着金兵越来越多,他们不得不撤退。

岳飞虽然是个不怕死的主,但是也得为大局考虑,更不能肆意妄为,否则后果和他自己所设想的东西便背道而驰。

接下来的三天,金兵和韩世忠率领的大军可以说在黄天荡附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战,完颜宗弼原本是预想一天之内横渡长江,七天之内兵临扬州城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黄天荡附近就已经遭遇了宋兵的顽强抵抗。

这一战,足足打了有半个月,金兵从原本的二十万硬生生的被打成了十三万,而且因为韩世忠早就知道金兵可能会从黄天荡附近进攻,在镇江三地安排重兵把守,即便金兵突破长江沿岸防线,也是寸步难行,甚至好几次都是因为镇江的顽强反击而将他们打得不得不退回长江边上。

不知不觉,距离开战已经二十多天,这一日,岳飞和韩世忠站在高处,眺望着长江沿岸。

“将军,没想到这一次金兵的进攻如此凶猛,居然打了这么久。”

岳飞颇为感叹地说道。

韩世忠见状也煞有其事地点点头。

“是啊,这足以看出金兵现在的情况比我们想象当中要坏许多。”

“怎么讲?”

“金兵已经连续输给了我们两次,这一次再输,恐怕会让他们军心动摇,甚至造成整个国家的人心的动荡,也就是说,他们比我们更加急切的想获得胜利。”

“会是这样?”

岳飞眼中满是惊诧。

显然他对于韩世忠所说的很难相信,为何韩将军会对整个金国的状况如此了解。

只不过岳飞不知道的是,之所以韩世忠如此清楚,是因为在战斗过程之中,张浚传了一封密信,是关于姜辰对于当今形势的分析,也正是因为这封信,让韩世忠对于这场战争有更大的信心。

他相信,只要能够成功击退完颜宗弼,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宋王朝都可以喘口气,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收复北方河山未尝不可。

那可是韩世忠一生的愿望,或者说是每一个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战士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只有大宋王朝真正恢复到以前的荣光,才能够不惧怕其他的国家,至于金国这样的小国家,更是如此。

老子都已经重回巅峰了,你还敢来打仗?那不是找死是什么?甚至有可能有一天大宋王朝还能继续扩张版图,也说不一定。

“岳飞啊,你可知道我们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吗?不仅仅是你我的未来在这一战之上,就连整个大宋王朝的未来,也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