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移宫案(一)

“话说朱常洛死的那天,方从哲就拟了赏李可灼的圣旨,所以让一些言官对方从哲产生了怀疑。”

“说是有个言官叫做王安上疏弹劾方从哲轻荐狂医,同时又故意赏赐李可灼从而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而御史郭如楚则是弹劾方从哲不应该赏赐进献仙药的李可灼,于是一大群言官纷纷上疏弹劾方从哲。”

“于是方从哲当时还是内阁首辅的时候,因为架不住那么多言官的弹劾,所以拟了一道太子令,罚了李可灼一年的俸禄。”

“到了十月,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奏本,孙慎行指出,方从哲虽无弑君之心,但他有弑君之罪。”

“所以方从哲虽然想要辞掉内阁首辅的职位,来辩解自己并无弑君的意思,但他弑君的罪名却是推脱不掉的。”

“后来方从哲上疏为自己辩解,可无奈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还太小,架不住某些人的耳边风,所以方从哲于十一月就离开了京师,但这事儿还没完。”

“说是方从哲离开了京师之后,还是无法脱离干洗,朝廷之中要求彻查红丸案的奏本那是越来越多。”

“某一天,天启皇帝收到了方从哲从自己老家寄来的一份奏本,方从哲在奏本里说,老臣年老愚昧,未能阻止庸医进药,罪不容诛。”

“方从哲为表示谢罪,乞求天启皇帝削去他的官阶,以耄耋之身流放边疆,以此来平抚朝臣们的怨愤。”

“没多久,方从哲秘密给天启皇帝上疏的消息就被一些大臣知道了,有些大臣还为方从哲开脱,天启皇帝也是感到了方从哲的诚恳,但因为真相未明,所以他迟迟未做决定。”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方从哲的老搭档韩礦就站出来说话了,他把当时李可灼进药和朱常洛死后的左右为难统统说了出来,而且说得很具体很详细。”

“最后,他还说,红丸案持续了一年多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但真正让朱常洛驾崩的罪魁祸首崔文升和李可灼都还没有处置。”

“虽然这两人乱用药物,但他们的的确确是奉旨进药,可以适当惩处,则红丸案就不宜再继续追究了。”

“韩礦这个人,在万历年间就非常有名了,是个老年之臣,为官几十年来处事公正,受到了朝臣们的敬仰。”

“而他入阁后又伴随方从哲一直在处置红丸案,说出来的话,在朝堂上还是非常有可信度的。”

“说是韩礦的奏本呈递上去之后,很快就使一场风波平静了下来。”

“不多久,天启皇帝朱由校下旨责问崔文升和李可灼两人的罪责,并且于天启二年,将崔文升发配南京,而李可灼则是被发配边疆。”

“至此,红丸案由于各自派系的争斗而草草结束,但其中有些疑点还是没有弄清楚。”

“所以红丸案就成为了晚明三大疑案之二,主要疑点在于泰昌帝朱常洛的死,究竟跟他吃下的那颗红丸是否有关。”

“天启年间,大宦官魏忠贤掌权,他要为红丸案翻案,于是因为声讨方从哲的礼部尚书孙慎行被革职流放。”

“有些因为抨击崔文升的东林党人也被魏忠贤惩罚,最要命的是,在魏忠贤的逼迫下,有个叫做高攀龙的大臣投池而死。”

“注意记住这个高攀龙啊,一会儿说到崇祯的时候还会再次提及他,并且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好,红丸案到这里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明确朱常洛的死是否与那颗红丸有关,因此红丸案也就成为了千古之谜。”

“好,说完了红丸案,现在来说说晚明三大疑案之三的移宫案,这件儿案件发生了天启年间,而且当时距离朱常洛的死也没多久。”

“来,说正事儿,听为师我徐徐道来。”

“这个,说是泰昌帝朱常洛有东李和西李两个选侍,但后宫里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等等,选侍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没多久就死了,于是朱由校和自己的同父异母的五弟朱由检一同被托付给西李选侍照顾。”

“西李选侍为了控制朱由校,要求朱由校和她住在一起,但朱由校不干。”

“后来朱由校说,因为西李选侍殴打我的母亲,才导致我的母亲去世的。”

“注意啊,那时候朱由校还小,他父亲朱常洛还是太子,掌权的还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说是泰昌帝朱常洛继位之后,朱由校就和西李选侍移居乾清宫。”

“当时西李选侍非常受到朱常洛的宠爱,于是朱常洛想把她册封为皇贵妃,哎,但西李选侍拒绝了,她说我不想当皇贵妃,我想当皇后。”

“然而她还没等到朱常洛的册封,朱常洛就驾鹤西行了,半年之内连丧两帝,新帝继位之事关乎国家命运,因此朱由校的继位成为了当时整个朝廷的焦点。”

“而这个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他的父亲朱常洛从小不得父爱,朱由校也差不多,自幼备受冷落,直到万历临死前,才把他册立为皇太孙。”

“朱由校的母亲叫做王才人,虽然地位远远超过了西李选侍,但因为西李选侍受宠,所以他的母亲王才人被西李选侍凌虐致死,死之前还说了,我与西李选侍之仇,不共戴天。”

“但因为朱由校从小就被西李选侍霸道的性格影响到了,说他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西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现在来说说具体经过和顺序,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朱常洛上位。”

“朱常洛继位后,很快就把西李选侍和朱由校迁进了乾清宫,一个月之后,朱常洛驾崩,西李选侍就和李进忠控制住了乾清宫。”

“这个李进忠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太监魏忠贤!”

“他们两个联手控制住了乾清宫,想要挟朱由校册封西李选侍为皇太后,然而此举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