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忘年交

时光匆匆的脚步更迭着一年四季的风景。

1993年,一场春雨滋润着西域大地。

春天又来了。

这一年,西域县的春天是个多风的季节。

比哪一年春季的风都要多。

狂风肆虐,大风每天从早上吹到晚上。

卷起漫漫黄土,沙土腾空而起,遮天蔽日。

风裹挟着砂石、黄土劈头盖脸地朝人的脸上打来。

天地一片浑浊。

迎风而走的行人被狂风吹得喘不过气来,人们没啥事宁可窝在屋里不出门。

这个狂风的季节严重影响了西域县各族百姓的生产、生活。

沙枣树乡的沙场,几辆拉运砂石的司机正在跟老板李献谈条件。

他们借着狂风吹得他们每天灰头灰脸的理由跟李献闹起来,他们要涨运费。

回族司机马乃斜靠在自己的东方红汽车前,眯着眼对围簇在一起的师傅挑唆道:“拉砂石料莫一天干净地,天天嘴巴里、耳朵里、鼻子里都是土,就这大风,运费涨点还差不多撒。”

维吾尔族司机海米提是一辆拖拉机手,他也随身附和着,“马回回,听你的,你说涨多少?”

马乃扭过脸看着抽香烟的汉族司机,提出涨价的始作俑者张老大,“老张,你撒意见?”

“给你们说,我打听到,李老板跟县养路段签了合同,一个月拉完5000方砂石料,他不按时间运完,晚一天,人家养路段扣他一天沙子钱,咱们既然跟他闹了,就闹到底,每车运费涨不了10块钱,哪怕涨5块钱也行。”尖嘴猴腮的张老大一副猥琐的样子。

一直不吭气的哈萨克族司机依山担忧道:“万一,他不涨价,不让拉货,别忘了,骆滨他们三个一直给他拉货呢。哎,我说,李老板给的运费可以,钱给得快撒,不欠账,”

张老大见依山想打退堂鼓,朝依山翻个白眼,“就你胆小,就骆滨那小子的两辆拖拉机,还是三个人开,等他们仨拉完砂石料,黄花菜都凉了。别怕,咱们不松口,今天都停下,李老板啥时候涨运费咱啥时候开工。你们不知道,这个李老板是个有钱的主儿。”

旁边斜靠在拖拉机的几个不同族别的汉子也跟着张老大起哄起来。

“每车至少涨5块钱,不涨咱们就撂挑子。”

“有钱人多掏点运费,九牛一毛嘛。”

“不涨,不干。”

……

汉子们七嘴八舌地吆喝着。

浙江老板李献站在沙场的高处,望着已经闹腾大半天的运输师傅们。

他有种“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无奈和悲哀。

自从前年承包砂石料挣上钱后,他又承包了三块砂石料地。

近年来,伊勒地区各县市都在修路盖楼房。

砂石料的生意格外红火。

为此,他在社会上招揽一些司机师傅,专门给他拉运砂石料送到各建筑工地。

按车结算运费,每月一结账。

李献从不拖欠拉货师傅的运费。

起初,这些拉货师傅见李献结算运费很痛快,不是个小气人。

各个对李献感恩戴德。

可惜,有些人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他们跟李献干了一年多,开始垂涎起李献的富有。

张老大、马乃、海米提等人原本就是个斤斤计较的人。

他们借着春季的大风开始起哄涨运费。

旁边的老谢气的满脸通红,低骂道:“妈的,关键时候停工,这不害人嘛?!”

李献跟老谢商量道:“要不,给他们涨点?”

“涨个屁,那个张老大,用新疆话来说就是个孬怂,就是他挑的头让涨运费的,那是个喂不饱的白眼狼。今天风大他们涨价,明天要是下雨,他们又会涨价,不能惯他们。”老谢义愤填膺。

李献想起了骆滨,“骆滨那两辆拖拉机保养好没?”

老谢回道:“明天就来,你买的那辆东风汽车哪天到?”

李献脸色缓和些,“明天到。”

翌日清晨。

骆滨三人开着保养好的拖拉机来到沙场,就看见李献愁眉苦脸的。

老谢还没等骆滨跳下车站稳脚,就冲到他跟前。

他把老张、马乃、海米提等八个司机停工涨价的事学给了骆滨等人。

江道勒提闻言,气的吼道:“这个依山,猪脑子嘛?!勺子嘛(傻子嘛?)。他一个哈萨克人不知道嘛,他们这样做跟贼娃子一样嘛?!我们哈萨克老人有一句话,偷盗而获得的财富有腿,劳动得来的财富有根。”

骆滨对着愤愤不平的江道勒提说:“江道大哥,今天晚上你去依山家,让他别干傻狼(傻子)做的事。”

他又询问李献,“李大哥,你买的那辆东风车啥时候来?我开东风汽车,三十白开804,江道大哥还开604,我们每天多拉些。另外,我再找些跑博乐的司机朋友,让他们来你这里干,还是按照以前的运费结账。”

李献闻言,双手抱拳对着骆滨三人感谢道:“大哥谢谢三个小弟了。危难时刻见真情,哥这是遇到难处了,有你们帮忙,我心里有底了。这个情意我李献铭记在心。”

老谢也感动地说:“你们三人委屈下,就在沙场吃住,管吃管住。我找个大师傅专门给你们拉砂石料的师傅们做三顿饭,这居住条件差些,几个大老爷们挤在木屋里休息。这饭吗,我一定管好,保证你们顿顿有肉吃。”

骆滨知道,李献承担起拉货师傅的三餐,也就是变相地涨运费了。

他不好意思地说:“算了撒,老谢哥,你们大老远从浙江来新疆挣钱也不容易,抛家舍口的,咱俩都三年的兄弟了,我连嫂子都没见着,你跟嫂子一个在外打拼,一个守家带孩子,两地分居的,不容易。这一日三餐,钱我们得掏。”

江道勒提接话道:“那几个停工的孬怂,明白着欺负你们口里(内地)人呢。”

李献看着三位通情达理、有情有义的小弟们,激动地说:“这个月,凡是到我这里拉运砂石料的师傅一日三餐我包了,条件就是每人每天加班多拉一趟,我可是跟养路段签订供销合同了,拖延一天扣我的钱呢。做生意讲诚信是第一,就麻烦你们帮帮忙了。”

有骆滨、江道勒提和骆波三人出面,十几个拉运货物的司机来到沙场。

那些哄抬运费停工休息的八个司机里,有江道勒提出面担保,就留下了哈萨克族司机依山第二天就来沙场拉货。

其余的司机,李献没再联系他们。

张老大等人原本还想拖延几天要挟李献涨运费。

没成想,等他们几人按照约定推迟三天再来到沙场,准备再谈提高运费的事。

只见沙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十几辆翻斗汽车排着队装砂石料。

张老大、马乃等人这下傻眼了。

一想到可能没活干,他们又死乞白赖地跟在老谢屁股后面,主动提出不涨运费了,还按以前的运费结账。

老谢对着几个见利忘义的汉子翻个白眼,指着呼呼刮个不停的春风说:“今年风大,拉运砂石料这活太脏,别把你们身上弄脏了,等风停了,你们再来吧。现在拉运砂石料的车辆太多,轮不到你们。”

张老大、马乃见老谢用他们提出涨运费的原话一字不落得怼着他们,都哑口无言。

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离开沙场后,几人才感觉在沙场拉运货物的好处来。

给其他老板或单位拉货,没几个能痛快结账的。

不是拖延好些天,就是扣除运费的零头钱。

为了拉货物,他们要在西域县北郊的货场排队。

有时排一两天也没啥生意,只好放空趟回家。

海米提越想越生气,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离开。

他出了个坏主意,把老谢和李献在夜晚堵在沙场暴打一顿。

张老大等人也都是目光短浅的人,几人一合计,说干就干。

一天夜晚,骆滨憋醒了,走出门解手。

看见几个黑影鬼鬼祟祟朝旁边的木屋走去。

他起初没在意,等解完手,就听到李献住的木屋传来一阵异响。

骆滨大声吆喝道:“谁,谁在李哥屋里?”

木屋没有拉电线,黑魆魆的什么也看不见。

在监狱待过的骆波养成了夜晚睡觉很谨慎的习惯。

他听到外面传来骆滨的呵斥声,拿起枕头下的手电筒趿拉着鞋子朝外跑。

这下,动静闹大了。

骆滨居住的这间木屋里,酣睡的师傅都被吵醒了。

他们骂骂咧咧地起了床。

张老大、海米提、马乃等四人刚把麻袋套在李献和老谢的头上,还没动手打人,就被外面呼啦啦的声音吓着了。

他们以为半夜三更悄悄把李献、老谢暴揍一顿了事,神不知鬼不觉的,不会有人察觉。

还没动手就被人发现,四人急了,害怕被人发现后揪到派出所。

张老大等人吓得扔下麻袋,屁滚尿流跑出沙场。

骆滨、骆波兄弟俩追上去。

前面的四人连滚带爬跑着,恨不得多长两条腿。

骆波见四人跑远,伸手一把拽住奔跑的骆滨。

他气喘吁吁地低声对着骆滨说:“三哥,不追了,这些都是小人,人都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做事要留有余地,免得日后结下怨恨。”

骆滨闻言,觉得骆波的话有道理,“人留一条线,日后好想见。”

兄弟俩没再追,返回沙场。

李献拿着手电筒站在木屋外,对着骆滨喊道:“小弟,不追了,我没事,幸亏你发现及时。”

事后,李献告诉骆滨,他知道用麻袋套他头的人是谁。

李献还叮嘱骆滨,今后跟张老大、海米提、马乃等人千万不要打交道。

这一年,李献有了骆滨等人的鼎力相助。

他提前十天完成了给养路段提供砂石料的任务。

他沙场提供的砂石料质量好、又保证供应,口碑相当不错。

其他两个砂石料场也每日热火朝天的。

李献是个爽快大方之人。

他不但承担了这十几个拉运师傅的一日三餐。

在结账时,在原来价格上每车又提高五元的运费。

骆滨从一大沓钞票中抽出每车多出的五块钱,大概有个三百多块钱塞给了李献。

李献见骆滨不要,着急道:“小老弟,没给你搞特殊,你跟他们运费一样。”

“不一样。”骆滨一脸正色道:“没有李大哥平时照拂,我骆滨肯定还窝在哪个角旮旯种地呢。李大哥,每车多出来的五块钱,我不能要。要是我收下,跟张老大他们没啥区别。”

看着重情重义的骆滨,李献牢记在心。

从此,俩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