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荆南变故(一)(四更...

在读书人看来,大唐和契丹互派使团并传出要签订和约的消息,对于双方都是好事,起码边关可以少些战事。

甚至还有官员建议削减安东都护府和大同都督府的军队,从而增强南边镇西、镇南和平南三大都督府的兵力。

在这些人看,北面没有了威胁,那朝廷完全可以把北面的大军南调,平定南方各镇。

对此,李柷根本置之不理。

在各地使团相继离去后,朝廷也展现了獠牙,但让一众南方势力大松一口气的是,这獠牙是对陇右露的。

一月底,朝廷就宣布增兵安西都护府,同时镇西都督府的军队以及右神威军也开始调动。

这可把蜀国吓得够呛,以为大唐要攻打他们,结果后面发现大军是前往秦州集结。

即便是这样,蜀国这边也都保持着戒备,谁说秦州这边不能来蜀国?

可蜀国哪里知道,此时大唐的目光就不在蜀国,也不在杨吴,至于陇右只是顺带而已。

就像北宋统一南方就是先打荆湖地区。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杨吴,西接蜀国,南靠静海军。

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所以,李柷学北宋,寻机出兵荆、湖。对此,他并未放松对契丹的戒备,随时得防备契丹南掠。jiqu.org 楼兰小说网

此时的大唐跟历史上北宋建国初期的局势差不多,甚至要强一些。

天下对大唐的认同感挺高,而且大唐控制着燕云十六州,之前击败过契丹,这比赵匡胤建国初期名不正言不顺好多了。

只是出兵荆湖需要机会。

历史上北宋出兵荆湖是因为恰逢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死,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其麾下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占领潭州,威逼朗州。 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宋求援。

赵匡胤决定以“假道灭虢”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

可现在马殷和高季昌都好好的,等这两人死可不容易。

所以锦衣卫就决定自己给朝廷提供出兵的借口。

。。。。。。

荆南节度使,渤海王府。

虽说大唐并不承认高季昌的渤海王,毕竟东边还有一个渤海国,大唐也不可能承认。

别看大唐不承认,但高季昌依然自称渤海王,就连王府的牌匾都没有取。

今年荆南节度使出使大唐的还是其长子高从诲,当他一回来,就把太原的见闻告诉其父亲。

“你是说朝廷和契丹可能要签订和约?”高季昌听闻有些好奇。

高从诲点头道,“父王,是契丹主动派的使团来,肯定是之前那一仗被朝廷给打疼了,所以才想跟朝廷签订和约。”

“哪有这么简单。”高季昌一听,神色有些凝重。

“父王此言何意?”高从诲有些疑惑。

“你知道什么?契丹吃亏了是肯定的,但契丹这种游牧民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耶律阿保机更是刚刚称帝,需要树立威望。

既然跟朝廷签订和约,那其攻打的就有可能是周边各部族或者就是渤海国。契丹这是怕朝廷出兵干涉,所以才会来签订和约。”高季昌分析道。

“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吧?”高从诲毕竟年轻,并未听出什么不对。

“你糊涂?”高季昌看了一眼这个长子,有些恨其不争,“若是朝廷和契丹签订和约,大唐就没有北部边疆的威胁,就能全力应对南方。

若这个时候朝廷对我们出兵,我们挡得住?”

高从诲不以为意,“父亲,守着这江陵府有什么好的,不如果断归顺朝廷算了。就我们荆南的实力,若是朝廷真的大举南下,我们能挡住吗?”

听到这个长子又劝自己归顺朝廷,高季昌有些生气,指着对方斥责道,“你知道什么?我们归顺朝廷,朝廷会善待我们?别忘了,我们也算是朱梁的宗室。”

“什么宗室,父王的义父连一个伪梁的亲王封号都没有,我们哪里算是伪梁的宗室了?

就连归顺朝廷的契丹皇帝胞弟都被任命为太仆寺卿,如今在太原也过得好好的。剩下的张全义、张筠、孔勍等人不也身居要职吗?”高从诲不满地嘟囔道。

“你知道什么?难道你还想让父王去养马不成?”高季昌反问道。

“养马就养马,孩儿觉得也没什么,总比天天担心受怕地好。朝廷一统是大势,父王一直逆大势而行,说不定下面的将领和官员都会心生异心。”高从诲反驳道。

“滚!给我滚!”听到长子这‘威胁’的话,高季昌气得想要揍对方,可后者直接撒脚就跑了。

在高从诲走后,高季昌依然气喘吁吁,显然被这个儿子气得不行。

就在这个时候,王保义从里间走了出来,恭敬行礼道,“殿下息怒,世子想来是在太原待的太久,所以才会有这些想法。”

“就不该让他去太原。”高从诲有些后悔,没想到这个长子去了两次太原就成了这个样子,“不过他说的一些话让本王有些担心,下面的文武官员是不是都想归顺朝廷?”

“殿下,下官肯定不会,请殿下放心。至于其他人,下官也不敢保证。”王保义恭敬说道。

“之前有传言,说是这个逆子有心染指本王这节度使之位,你怎么看?”高季昌沉声道。

王保义听闻大惊,连忙解释,“殿下,这些传言岂可轻信。世子虽然心向朝廷,可传言所说却是过于大胆,想来世子也不是那种不孝顺之人。”

高季昌冷哼道,“自古为了皇位和权力而刀兵相见的父子还少吗?让人去查查,本王担心真的有人暗中勾结朝廷。

本王可不想有一天睡觉的时候,有刀架在本王的脖子上。”

王保义听闻,便知道高季昌已经起了疑心,或者之前就有了,只是这次又重新提起。

但这件事也很敏感,这个时候荆南可不能乱。

他当即道,“殿下放心,下官这就去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