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江山留悲歌

再说黑衣剑客慕容熙来到燕地,晚上秘密潜入皇宫,找到了皇帝冯跋的寝宫,从窗外看去,只见冯跋在秉烛看沙图,自言自语道:“北魏已灭夏国,下一个就是我大燕了,该如何抵挡呢?”慕容熙心头一软,心想:“这冯跋倒算勤政,对得起大燕子民了。但无论如何他是谋朝篡位之人,这笔账必须算清楚。”慕容熙飞身跃进,冯跋吓了一跳,喊道:“什么人!”慕容熙将面罩摘下,冯跋定睛一看,道:“原来是少主。”慕容熙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叫我少主,你这狼心狗肺之人。”冯跋道:“这几年我一直在打听你的下落,你活着太好了,你去哪了?”慕容熙道:“当年你谋朝篡位,派人追杀我,逼得我只能在大海里漂了几天,幸得我大难不死,今日来取你狗命。”

冯跋道:“此事,我也一直悔恨不已,自觉对不起先皇,人老了,总是念旧。可少主你当年荒淫无度,民怨沸腾,实在难以担当大任啊,老臣迫不得已才取而代之。”这几句倒是有几分真切,当年慕容熙确是流连于酒色,荒废朝政,他自己也略带惭愧地低了下头,缓过神来后又道:“那也不是你谋朝篡位的理由。”冯跋道:“当年部下怂恿我这么做,我也是难逆众意。我得到密报,大魏不久便要攻燕,如今大燕社稷是岌岌可危啊,待退去强敌之后,我将皇位拱手相让与少主。”慕容熙道:“算你还有点良知,你说得也对,要是社稷没了,这皇位还有什么可争的。不过我已身入江湖,不宜再做皇帝,我要你发誓终老之后将皇位传于慕容氏,否则我让你寝食不安。”冯跋道:“老臣遵命。”

这一年,慕容熙以指挥使的身份,与冯跋一起训练三军。看到军容齐整,百姓安泰,慕容熙也开始反省自己当年之过失,渐渐原谅了冯跋。昔日君臣,如今一心,燕国复兴指日可待。不出冯跋所料,第二年,拓跋焘出兵攻打北燕。在冯跋的排兵布阵下,燕国抵挡住了北魏的攻势,两国僵持不下。如果北魏再派援兵,燕国恐难抵挡,慕容熙便决定孤身刺杀敌军主将。他跟冯跋说后,冯跋认为此举非常危险,慕容熙可能因此丧命,大大不同意。慕容熙见冯跋情意真切,内心十分感动,握紧冯跋的手道:“大燕交给你,我很放心,就这么决定了。”说罢,慕容熙便转身离去。

慕容熙深夜中潜入魏军军营中,扣住北魏一名士兵,打听到主将营帐所在,便冲入帐中。北魏主将十分警觉,起身拔刀与慕容熙对打起来。慕容熙心想,必须尽快杀掉他,否则一会魏兵听到厮打声一齐涌进来,自己胜算就不大了。可是这主将也非等闲之辈,拆了七八招竟完全找不到他的破绽。此时,听见帐外有魏兵呼喊声,慕容熙知是魏兵将要进来,情急之下,只能使出最后一招——天地同寿,他背身飞向对方,将自己完全暴露,敌将举刀刺向他,而慕容熙没有躲避,反手持剑也刺向了对方的心脏,二人同归于尽。随后涌进来的魏兵见主将已死,六神无主,副将便命退兵了。魏国陆续又攻打了几次燕国,都被冯跋抵挡住了,北燕又存活了六年,不过最终还是被北魏灭亡。

再说南方,在拓跋焘第一次攻打北燕的时候,宋文帝刘义隆决定趁机伐魏,企图收复洛阳、虎牢、滑台等地。宋文帝令右将军到彦之率五万大军,统领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北攻,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兵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一万跟在他后面,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将兵三万作为机动部队。

身在会稽的谢灵运得知了宋文帝北伐的消息,大喜,马上飞鸽传书给江南武林各派,并把谢休叫到跟前,道:“休儿,天赐良机,刘义隆出兵伐魏,如今建康城内防卫空虚,我们正好趁虚而入,诛杀昏君,为你父母报仇。”谢休恍然大悟,原来谢伯伯一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道:“伯伯,可单凭我谢府府兵,也很难敌得过建康城内的禁卫军。”谢灵运笑道:“光靠府兵当然不行了,还有江左武林各派英雄,这些年他们受了我不少好处,早就与我约好一同起事。各路英雄跟禁卫军交手,你与青儿双剑合璧刺杀昏君,必定能成。”谢休方才明白,所有一切都在谢灵运的布局之中,包括自己和苏青,当年谢灵运送自己去天山学艺,也是为了今天这一步。谢休还是应道:“是,伯伯,休儿遵命。我这就回去告知青儿。”

果然不到三天,江左武林各派就到齐了,太湖派、雁荡门、海沙帮,就连谢晦的荆州旧部也来了。谢灵运振臂一呼,众英雄便携带刀剑往建康奔去,荆州旧将带着攻城的器械。到了建康城,果然城内兵力虚弱,训练有素的荆州军士投石射箭,武林豪杰飞檐走壁,一个时辰便攻破了城门。众人与禁卫军厮杀起来,谢休和苏青飞过众人,朝皇帝宫房而来,与宋文帝近身的四名大内高手交锋。

这四大高手果然是精挑细选的人中豪杰,分别称作青龙护卫、白虎护卫、朱雀护卫、玄武护卫。青龙护卫持一把钢刀,白虎护卫使一条锁链,朱雀护卫是一个用暗器的女子,玄武护卫是一个长相矮丑、使两个铜锤的人。四人向谢休二人攻来,二人双剑合璧,互为攻守,应对自如。交手了五六十个回合,谢休和苏青终于将四人制服。

谢休和苏青来到宋文帝跟前,只见他正襟危坐,正在淡定地批阅奏章。谢休挥剑指向他,道:“昏君,我要为我父母报仇。”宋文帝放下笔,抬起头来打量了谢休一番,道:“你父母是谁?”谢休道:“是被你冤杀的谢晦将军。”宋文帝道:“他死得不冤,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是否该杀?”谢休怒道:“你胡说,我父亲忠心耿耿,怎是你说的这般人。”宋文帝便命宫人将一些信笺取来给谢休看。谢休打开一看,果真是父亲的笔迹,是他与徐羡之等人的来往书信,上面写的是当年他们商议如何废立皇帝的,谢休大惊。

宋文帝道:“你说这样擅权的朝臣,该不该杀?”谢休无言以对,便道:“那我谢家也算是为大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过相抵,罪不至死啊。”宋文帝道:“我承认你谢家祖先确是为我大宋南征北战过,你们谢家也得到了尊荣,不过他们并不满足,谢氏要成为垄断一切朝政的门阀大族,那布衣寒门还有什么希望?这江山是姓刘还是姓谢?”谢休无言。宋文帝道:“你虽然武艺高强,但还是个孩子,是谢灵运派你来刺杀我的吧?”谢休点头。宋文帝接着道:“他利用你的武功来杀我,不是为了替你父母报仇,而是他想当皇帝。”谢休听后,加之回想谢灵运之前的表现,也是相信几分。宋文帝道:“你父母在江边的墓碑,是我让他们立的。这样吧,你不要做那谢灵运的工具了,我会替你父母平反的,追谥忠国公,享万民敬仰,如何?”谢休听后心中踌躇,犹豫不决,苏青说:“别被他花言巧语骗了,我们杀了他。”谢休听后准备出招。

宋文帝见势不妙,道:“你们光替自己着想,难道不为大宋的子民想想吗?如果你们杀了我,我大宋势必大乱,谢灵运做了皇帝,我外征将士也不会服他,必回朝平叛,鹬蚌相争,正好给了魏国机会,此时魏国出兵南征,灭我大宋易如反掌,这样你们是不是会背上万古骂名?”谢休思忖,此言非虚,家仇与国恨比起来还是不足道矣。再三考虑,谢休道:“好,我今天就暂且饶了你,那你命禁卫军撤退,放我们走,日后要为我父母洗雪冤屈,并且善待百姓,否则我会再回来找你的。”宋文帝心中大喜,表面上还是平淡道:“我答应你。小兄弟深明大义,实为江山社稷之福,黎民百姓之福。”谢休与苏青便离开了。

谢休和苏青出来见到了谢灵运和众人,谢灵运急切问道:“你杀了昏君了吗?”谢休摇摇头。谢灵运道:“为什么?杀不了吗?”谢休便把刚才的对话跟谢灵运说了,谢灵运捶胸痛哭:“你糊涂啊,无知稚子!无知稚子!”谢休刚要辩解,此时只见禁卫军不但没退,反而又来了援军,弓箭手将院子团团围住,正门已经被关上,两侧的石门打开,进来了一些黑衣刀客,这是宋文帝在后山豢养的死士。谢休方知被骗了,懊恼不已,急向谢灵运道歉:“伯伯,是我错了,我害了大家。”谢灵运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众人应道。

皇宫大院内瞬间一片混战,刀光剑影,乱箭飞射,江左武林豪杰与宫廷禁军又厮杀起来。在乱战中,不少侠士被乱箭射死。宫廷军越来越多,眼看不敌,谢灵运看到两侧石门开着,便下令从石门撤退。众人互为抵挡,往石门方向移动。宋文帝下令放下石门,不惜牺牲禁军也要将谢灵运一众人一网打尽。正在石门开始缓缓放下时,范天问冲向了东侧石门,运尽内功托着石门,朱兰亭冲向西侧石门,以自己的大力撑住石门,让众豪杰撤出去。众人大部分都撤了出去,因为石门太重,范天问和朱兰亭拼尽了全力,撑到最后已无法动弹,七窍流血,被石门压死。谢休悲恸万分,被众人拉走。

此次起事失败,谢灵运便变得疯疯癫癫了,最终被宋文帝处死。江左武林众豪杰也开始隐姓埋名,不再露面。谢休深知自己的两次轻信他人,先后失去了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四位兄长,自责万分,后来又得知了万峰的死讯,万念俱灰,便决定与苏青归隐山林,从此不问江湖庙堂之事。谢休、苏青二人去峨眉山看望了风灵大师和众仙子,风灵大师宽慰他不要过于介怀,天下之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对错,宋文帝若能定国安民,他来当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好,谢灵运私心太重,若成事对百姓未必是好事。谢休这才有所宽怀,便拜别了风灵大师,与苏青去了天山,长伴师尊左右。后来,云渡大师仙逝,谢休和苏青继承了衣钵,人称“天山侠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