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谁来当皇帝?

“你前后变化这么大,换我我也怀疑你。”李尔尔反戈一击。

“洛书书大人,以后,我可以称呼您为书书大人吗?”司马懿都没有理会李尔尔,即便站在洛书书身后,也是半躬身的姿态,问道。

李尔尔感觉有被冒犯到,这个lyb好像进化成笑里藏刀,欺上媚下,阴阳属犬系老英雄了。

“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英雄不配有好感度任务,洛书书对诸葛亮说完话,又开始吃肉,然后头也没回地简简单单的准了司马懿的请求。

“诸葛丞相,仲达长你两岁,曾被贬闲置,更知世事风霜,人心常有不足。其实我早已厌倦征战,拼命不过为了报恩,也为了活命。

今我被抓,已是竭尽全力了。结局如此,也算报了家国之恩。书书大人既然不是此间人,又以契约,赋予我青春和不畏惧光明的能力。

不识时务而何呢?今你我联手,天下须臾可平矣。”

李尔尔和这个光速投降的司马懿杠上了。

“你怎么知道书书不是此间人?你接受这种奇怪事实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司马懿以看白痴的表情看他,事实上司马懿也完全有鄙视李尔尔智商的能力。

诸葛亮的北伐在司马懿接手魏军前是有希望的,当年苦等曹真打来,诸葛亮欲凭借出色的防守,趁机反杀一波,如若成功,蜀国天命还是有希望的。

直到司马懿上手魏军,在几次试探,甚至把张郃整没了之后,司马懿已经可以做到不给诸葛亮太大的机会反攻了。魏国是大公司,蜀国是小公司。司马懿陪着诸葛亮耗,问题不大。

反观诸葛亮,军政一手抓,饭量只有常人的一半。这要不是上方谷那波操作,司马懿昨天夜里都不一定会孤注一掷。

不过司马懿也很洒脱,我老了,我也拼了,我被抓了,但我能活。那就开始新生活吧。

“书书大人,这位不知道名字的傻子真的是美丽善良智慧的您的同伴吗?刚才的契约分明说了,穿越时空的有德之人。

而我现在又确确实实重回年轻,不只是皮肤,而且是精力等各方面。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诸葛亮也信了,自己续命成功也没有变年轻,充其量只是稍微比病倒前好一些,不然也不至于第一时间去睡觉,而不是走出来发现自闭的李尔尔。

“......”

可以,李尔尔发现自己嘴炮完全打不过司马懿。

“丞相,你看?”李尔尔故技重施,转身看向诸葛亮。

“你咋不问问我老魏呢?”魏延存在感其实是帐内的max,身高和姜维差不多,块头比姜维大多了。

“你问问我书书姐行不行咯?我哪有权力问你啊。”李尔尔很无奈,几天接触下来,他也知道这个魏延不是真的很坏。也就是没有什么远见,嘴欠而且死要面子,别的还凑合。

“文长生当做王侯,沙场真英雄。快意沙场,庙堂高位已是触手可及,何必屈居人下呢?”司马懿又开口了。

“伯约本是魏人,有意安两国,平天下,又岂能舍弃家国天下,妻儿老小而走呢?”姜维举起酒杯的手,微微颤抖,我可还没打算说话。

“这个不知道名字的大人,仲达已过天命之年。儿孙已经长大,能自己安顿下来了。此时喜得长生,总好过子孙满堂在我棺前哭个没完吧?”李尔尔还没转身,司马懿都知道这货要再故技重施。

可以,喜得长生,这很nice。李尔尔的身体及时停下了转身的动作,转过去没话说岂不是很傻?

这个司马懿很懂啊,抱住洛书书这个大腿,其他人嘲讽一圈当然也啥事没有,何况他根据姜魏两人的个人情况,说了一圈,那还是在帮洛书书婉拒。

可是洛书书到底能不能招编外英雄呢?他也不知道。

诸葛亮算是看明白了,现在让司马懿废掉契约,送回魏营,怕是当场就会翻脸。

魏延和姜维各自被说出并放大了心中犹豫,面面相觑。魏延还好,一杯酒下肚,啥?司马懿说啥?诸葛亮走了算了,我老魏一把年纪,若能平定天下,享享清福也好。

姜维虽然有心去外面看看,但他比较清醒,一开始李尔尔他们就没有邀请他,后来混熟了也没有,要么是不愿意,要么是不行。

不管哪种,何苦强求呢,自己本是魏人,上有老母下有妻小,还有姜糖,确实羁绊太重。

“可否待我先将这天下安排妥当。”诸葛亮终于还是既放下了,又放下的不够爽快。

“如丞相所言,我会派仲达、伯予协助。”洛书书已经吃饱了,总的来说,司马懿这个lyb签订契约以后的表现她是很满意的。

“如书书大人所言。”年轻的司马懿又弯下了他韧性十足的腰。

自此,看起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了。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场的各位已经初步达成共识。

诸葛亮看了一眼年轻司马懿,又看了一眼李尔尔,和之前自称李书书的洛书书。又双叒叕回忆起自己的曾经,俱往矣,连这鹅毛扇都老了。

事情到这,其实已经很明朗了。司马懿不能尽收魏军为己用,但凭借他的脑子,掌握的信息,和还在军中的儿子。

出征魏军十之三四归降,剩余的都放回去了。老曹家,包括夏侯家,都没有什么特别能扛得起大旗的人了。

东吴只剩陆逊,卡在这强谋凋零,青黄不接的时间,没有人挡得住续命成功的诸葛亮和喜得长生的司马懿联手谋算。

魏国皇宫,曹睿得知司马懿投敌叛国,心下一片阴霾。早在曹真还在的时候,司马懿就已经展现他非凡的谋略了。

司马家族还在国内,司马懿怎么敢投敌?可他真投了敌,还有谁能奈何得了他?满宠老了,张郃已经去了。提拔小辈么?御驾亲征么?

曹睿越想越诧异,越想越无奈。司马懿有大局观,过去常常观星知天意,曾预知孙吴动向而不往伐蜀。

“孙吴?”

曹睿眼前一亮,一面派个士卒去孙吴问问情况,一面派人去蜀国递上谈话请求,并探探内部虚实。

陆逊和孙权知道司马懿投蜀国不比魏国晚多久,这个消息实在是……难受。

司马懿会不会反身去和曹睿对线很难说,但是诸葛亮如果决定对吴国动手,不得不做好提前准备。

陆逊虽然身居高位,但心里很有数,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脸面。

“诸葛亮早年智谋我等皆知,数次北伐,多因后方有事耽搁。司马仲达与诸葛孔明为敌手,时日良久,今不知为何而投诸葛,然则不可因此小觑司马懿。

二人联手,实为可怖,此番吾等应当与诸葛亮谈谈。看看他现在的想法,以及司马懿投降的一些具体情况。”

这是陆逊给孙权的说法。

而不多时,孙权又接到曹睿的来信。

于是,在诸葛亮和收敛了部分魏军的司马懿宣布联手的时候,魏国和吴国表示,凑一块谈谈?

诸葛亮上来就说,这次我们商量,就要商量大事,关于三家和平,择优称帝。

魏国和吴国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怎奈蜀国昭告天下,为了天下苍生,希望两国能以大局为重,不再兵戈相见。

司马懿还特别表示,自己并非投蜀,乃是支持天下统一,不再战乱。事了之后,就会自尽以谢天下。

吴国和魏国抱着相同的打算,先同意诸葛亮的想法,再看蜀国出的什么幺蛾子。

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谁来当皇帝?谁才是优?

这个问题不是诸葛亮,或者小胖子刘禅,或者是谁能单独拿定主意的。

各方势力眼皮底下,一个身高不足八尺的肥宅走了出来。

李尔尔本人也很无奈,洛书书提前表示,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她对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都不熟。

李尔尔只是略知道一点点,又加上是个辅臣,只好绞尽脑汁,想办法平衡各方,达成诸葛亮的想法。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当时吹牛多不靠谱,吴国陆逊居然还活着,魏国也有一个没听说过名字的满宠。想要平推过去,又是死伤一片,有违初心。

想要和平演变吧?眼下也没有什么办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