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位皇爷有了这么深沉的心思?自己这么多年处心积虑的安排,难道终究免不了被曝光出来难逃一死?

这边朱纯臣脸色阴晴不定的陷入了沉默,那边徐允祯、李国桢二人对视一眼,很有默契开始送客。

毕竟,尽管大家都属于勋贵,整体上来说也算得上休戚与共,但具体到每一家的利益,总归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而他们接下来想讨论的内容,却是没办法公之于众的。哪怕这些家伙都是盟友,但这个消息的分量太重,很有可能会把其中一些人吓到皇帝那边去,所以干脆还是让他们蒙在鼓里被绑上贼船好了。

“朱兄……”二人将勋贵们送到院落门口,再回转时只见朱纯臣面无表情的在自斟自饮,当下还是由地位略低的李国桢出言。

“你们觉得,陛下为何突然安排骆指挥使调查我等。”朱纯臣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后,手中的酒壶重重的在桌上一砸,一双眼睛恶狠狠的看向两人。

“这……”饶是李国桢以口才出名,一时间也被朱纯臣问住了。毕竟按照满朝文武对崇祯皇帝的理解,自家这位皇帝陛下心血来潮干点什么事出来都不稀奇,他一个无职无权的空头伯爵又怎么会知道。

见李国桢被问住,徐允祯也有些焦躁起来:“朱兄若是还有什么情报,还请早点分说明白。你我几家本是世交,几代人的交情。倘若平白被那……那……那人夺了去,岂不可惜?”结巴了半天,他终究还是没敢直呼崇祯为“昏君”或“暴君”,而是以“那人”称呼。

“是啊,你我几家上百年的交情,公爷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李国桢连忙跟上表态。

毕竟,自家事自家清楚,他们襄城伯府这么多年来做下的腌臜事,李国桢这位现任襄城伯不说如数家珍,但大体上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盖子一旦被崇祯皇帝和锦衣卫掀开,那帮本来就不好惹的读书人绝对不介意参与进来分一杯羹顺便再把他们这帮勋戚往下踩两脚。

而以他们襄城伯一脉失去京营提督位置之后的影响力,如果不抱好两位公爷的大腿,说不定等屠刀落到头上了都还没反应过来呢。所以现在李国桢的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和定国公府还有成国公府站在一起。

当然,如果两位公爷也保不住他的话,那李国桢也不介意转投英国公府的怀抱,然后拿这二位公爷的情报当做自己的脱罪乃至晋身之资。

毕竟,不要忘了,初代定国公徐增寿、初代成国公朱能、初代襄城伯李濬,这几位的交情固然是在靖难期间就已经建立起来的,但同样的,初代英国公张辅、初代镇远侯顾成、初代忻城伯赵彝等人也同样是追随成祖靖难的重要人物啊。

只不过相比起四处交友格外活跃的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这一代的英国公张维贤由于年纪大了的缘故,这些年格外的佛系,这也是众多勋贵渐渐以成国公府为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皇子半年前染疾薨逝的消息,想来应该瞒不过两位耳目吧?”朱纯臣终于开始步入正题,上来就是一记惊雷。

“知道当然是知道的,只是……朱兄可莫要吓唬我等,有些事情你我做得,有些事情可是沾不得的啊。”李国桢脸色霎时间变得极为苍白。

什么欺男霸女、欺上瞒下、逃避赋税、横行不法之类的事情大家都没少做,别说勋贵了,文臣方面也不见得有几个是干净的。但是牵扯到皇室内部的事情,李国桢是真的不敢沾啊。

开什么玩笑,成祖怎么发的家,武宗皇帝怎么死的,天启皇帝怎么绝的嗣,前车之鉴不远,自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伯爵,虽然如今隐隐有自成一派的意思,但其中不乏英国公府的默许,本身的底蕴并不深厚,怎么会卷入这等天大的事情里面。李国桢都快哭了,早知道朱纯臣胆子这么大,他今天哪里敢来赴会,还特意留到最后一个想探探底。

就连徐允祯这个定国公,看向朱纯臣的眼神里也透露着惊恐,“朱兄可不要乱说话,有些事情由不得你乱讲。你我虽是世交,这血海般泼天的关系本公可担待不起。届时只怕本家那边都要因此震动。”

“稍安勿躁,没有尔等所想的那么夸张。本公也就是在内廷有一二耳目而已,办不了这么天大的事情。”朱纯臣赶忙解释。开什么玩笑,谋杀皇子这等事情可不能乱认。哪怕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知道其中有蹊跷,但这和我成国公府有什么关系?朱纯臣毫不怀疑,他要是敢把这个罪名认下来,他面前这两个刚刚还在跟自己兄友弟恭的两位好兄弟今晚就能进宫密奏,等待他的下场最次也是跟齐泰、黄子澄之流一个待遇,说不定还能体验一把传说中只有方孝孺疑似享受过的“灭十族”的待遇。

“那朱兄这番话的意思是……”既然没有牵扯到谋杀皇子这个级别的罪名,徐允祯也松了口气。毕竟,只要不是这等牵连到谋逆上的滔天大罪,以他们两家的势力,还真没有扛不下来的罪名。

“本公只是安排耳目趁机教了那小皇子一句话而已。”朱纯臣露出了一个苦笑。早知如此,他当初就不会冒险走这一步棋。

“是那句‘九莲菩萨言’?”李国桢这一刻大脑格外的活跃,抢先一步猜到了答案。

这件事在当初的京城也算是传的沸沸扬扬,原本崇祯上位之后已经有意识的在打压勋贵,但突然间就不敢再对勋贵加以制裁。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这所谓的神明降旨,迫于舆论压力以及“尽殇诸子”的后果,崇祯不得已对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做出妥协。

想不到幕后黑手竟然是这位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成国公所为。

“这件事情怎么会让陛下怀疑到你我头上?难道当初你没有处理干净首尾?”徐允祯反应过来之后也是眉头大皱。

这件事情虽然没有之前那个“谋害皇子”的罪名严重,但也同样不是什么小罪。往轻了说,这是窥探宫禁、图谋不轨;往严重了说,这是藐视皇权、迹同谋逆。

两大国公府的能量固然能扛住这份罪名,但是他们两位家主肯定是免不了要上刑场走一遭的。

“好在事情主要是朱纯臣这厮独自做下,本公提前出首说不定还能换来一线生机。”被朱纯臣吓到的徐允祯此刻已经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要知道,尽管朱纯臣做下这件事情客观上帮助了全体勋贵,但也同样将他们绑上了战车。

好在当初为了以防万一,自己这个定国公和府中亲信都没有参与进来,只是让自己族中的探子提供了一些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帮助。到时候如果能在今上面前把主谋的责任全部推到朱纯臣身上,自己只是“无意之中”知道了一些消息,再加上长房魏国公一脉的帮助,他说不定只用稍微缴纳一点罚金就能逃过死劫。

而大明如今内忧外患,连年灾变之下国库空虚,徐允祯相信只要今上不傻,他是不会拒绝自己和长房一脉主动捐纳物资的示好的。

等到陛下处理了成国公府,北京勋贵说不得还得听我定国公府号令。至于襄城伯府?单凭他们背后的英国公府,哪里能抵敌得了徐家一门双公?此刻,徐允祯的思路已经飘飞出去很远、很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