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疯狂扩展

现在的海上生产平台还是太小了,而且很多东西都不完善,一百多个工兵就差不多了,再多的话就会显得有些臃肿了,有的机器人会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岩王开始着手打造勘探机器人和采矿机器人,现在要开始勘探海底了。平台的扩展,单靠从海水里提取的那点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开始设计的时候,岩王将两个机器人融合在一起了,这样这个机器人就能一边勘探一边开采了。

设计图纸很快就制作出来了,这上面实在是找不出什么“人”的特征。开采机器人的身体就好像一颗胶囊,或者称为蠕虫才对。

它的嘴上是血盆大口,可以直接钻入海底,一顿猛挖,填饱肚子后,返回平台,将资源卸载后,再度深入海底,继续挖矿。

它的额头上(暂且称为额头吧)有一只很小的独眼,可以照明和采集图像,同时还有一个类似眼皮的构造,挖矿的时候就闭上眼皮,需要重新勘探的时候就睁开眼皮。

它的设计思想来源于盾构机和虫族,虫族才是诸天最强的种族啊,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和效率,真的是去到哪吃到哪,可以说是很多中毒瘤一般的存在了,当然也可能是主角用来装逼的存在。

采矿机器人的两边有推进器,不过这些都是赶路用的,开采的时候用不到它们。

机器人开采时,两边的推进器收回体内,同时它的两边也是有很多小型机械臂的,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出来。

而且为了避免机器人被困在海底,机器人是不分头尾的,或者说机器人的尾部也是和头部一样,都可以用于开采,反正哪一头开采都一样,就看机器人自己怎么判断了。它头上有天眼,屁股有屁眼,两只眼睛都可以用来看路和采集图像。

岩王先打造了一个机器人试水,现在平台上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少,也只够他打造一个了。

……

随着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挖矿蠕虫被打造出来了,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两头锋利的锯齿大口可不是开玩笑的。

挖矿蠕虫自己伸出机械臂,然后岩王控制它爬到入水舱门前。在海里入水肯定是不能直接开大门的,不然现在在水下一千米,海水倒灌,整个平台都毁了。

第一道门打开,挖矿蠕虫进去,舱门关闭,海水慢慢进入入水舱,等海水完全淹没入水舱后,第二道门打开,挖矿蠕虫机械臂摆动,两边的助推器伸出,同时后头的锯齿也开始旋转,它有矿的时候挖矿,没矿的时候就是一个推进器。

头上的探照灯亮起,挖矿蠕虫一路下潜,一路将画面传给平台。

挖矿蠕虫走出平台后,舱门关闭,入水舱里的水被慢慢排出。

平台下方的大洋深度为六千米,在整个大洋的深度中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耗时十分钟,挖矿蠕虫就下潜到了六千米的海底,它传回来的画面令人惊奇无比。

蠕虫收了机械臂,闭眼,然后就好像鳄鱼的死亡旋转一般,一个猛子扎到了海底,开始挖掘工作。

一开始挖的一层是海泥,但是岩王可没有放过它,海底的泥也是具有大量的科研价值的。

蠕虫五秒就“吃饱”了,储存室里塞得满满当当的,主要是海泥太不经啃了,基本干饭蠕虫一嘴下去就干饱了。

海水被搅混了,视野有些模糊,不过没啥影响,蠕虫现在头变尾,尾变头,尾部锯齿旋转,从海底升了起来,离开泥地后助推器伸出,全力游向平台,身上十几吨的海泥就好像不存在一样,只能说核动力,就是猛!

蠕虫满载而归,将头连接到平台侧边的对接口上,然后像推动注射器一样,将自己体内的海泥推进平台。本来这些对接口应该设计在平台底部的,但是那里已经有提取装置了,所以只能把它们设计在侧面了。

卸货完毕,平台关闭接口,蠕虫自动脱离,然后继续游向海底,继续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岩王控制机器人们分析了海泥的成分,经过挖矿蠕虫多次的开采,也总算是挖到海底的岩层了。经过对这几次蠕虫挖出来物质进行分析,岩王很快确定了底下海底的矿物成分。

岩王又控制蠕虫随机抽样,挖掘附近的岩层,大致确定了矿脉的走向和储量。只能说海底是真的富啊,一旦能掌握低成本的开采技术,那么富可敌国,富可敌全世界真不是说笑的。

平台扩展需要用到的材料,在这片海底都能找得到原料矿,而且还都是富矿,只需要简单的提炼就能获得足够的原材料,这是从未有人开发过的热土!

岩王控制着挖矿蠕虫开始挖矿,现在每半个小时就能挖出十多吨近二十吨的矿石。

就以铁矿石举例,含铁量起码也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才算得上是富矿。现在好了,这里的铁矿石含铁量平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要知道理论上含铁量最多也只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多一点啊!

也就是说,挖矿蠕虫每次开采回来的矿石,起码也能练出十多吨的铁呀,这产量太吓人了。

在岩王的控制下,整个海上生产平台全力运转起来,高效地提炼矿石。为了环保,岩王更是宁愿多花费更多的步骤,力求做到无污染生产。

对于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对污染物处理得越好,说明成本越高,利润越低,所以没人会那么干。

但是岩王是完全有那个能力和条件做到无污染生产的,他的技术是领先的,能源也是近乎于无穷多的,各种原材料他都能提取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有钱任性!

很快第二只挖矿蠕虫入水,第三只,第四只……挖矿蠕虫越多,采集能力就越强。当蠕虫数量达到十只时,平台就跟不上它们的采集速度了。

王东暂停挖矿蠕虫的生产,将材料都用于扩建平台和生产工兵机器人。平台最初的设计就是像积木一样的,可以随意扩展和拆卸的。搭建海上生产平台,兼容性和扩展性是一定要做好的。

爆兵,疯狂地爆兵。扩建平台,疯狂地扩建平台。水啊,疯狂地水啊,大洋里最不缺的就是水了。

平台先是往一个方向扩展,往外扩展十米就封口,然后抽干里面的水分,将原平台封口的部分变界拆下,这样就可以把扩建的平台和原平台连接在一起了。

可是平台的面积太大了,扩展的时候需要的材料太多了,所以慢慢地平台就扩展到一个极限了。

当平台扩展到一千米乘一千米的时候,岩王就不再扩建平台了。因为海底表层的矿物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再往下挖的话,就会挖到石油天然气那些没用的东西了,而且平台体积太大了也不方便隐藏,所以岩王及时收手,开始着手搭建新的平台了。

石油天然气那些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战略级别的资源,可是到了岩王这,这些都是他看不上的低效能源。当然石油还可以用于化工,但是对于岩王来说,那些化工产品暂时没有什么用处。

看着平台里堆积如山的黄金,岩王将这些黄金拿出去一部分,补上了以前的亏空。影响是有一些的,但是很少。这还是岩王有良心了,不然这些黄金全部流入市场,金价绝对跌破历史最低价。

现在整个海上生产平台占海一平方公里,真的是一个海上巨无霸了。平台里面有三千个工兵机器人,平台外面有一百只挖矿蠕虫。

岩王扩建平台的时候,就不断控制挖矿蠕虫侦查附近的海域了,已经挑好了下一个爆兵的场所。于是一个一百乘一百的超小型海上生产平台带上一百个工兵机器人和八十只挖矿蠕虫,浩浩荡荡地向着下一个爆兵场所进发。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海上生产平台,悄无声息地在大洋中心建立了起来,路过的渔船军舰核潜艇们都没有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核潜艇一般是下不到一千米深的,所以它们不可能亲眼看到海上平台。而声呐那些又能被岩王操控,平台本身也具有伪装和隐身的效果,所以所有的海上生产平台就好像幽灵和病毒一样,潜藏在海底,然后不断增殖。

海上生产平台是从大西洋开始的,岩王控制着接下来的平台不断向大西洋两边扩展,一方面不断控制和探索大西洋,一方面北上探索北冰洋,一方面南下探索南冰洋,最后再来探索印度洋和太平洋。(狗作者上学的时候是四大洋,现在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说法都在逐渐变成五大洋,给某些读者造成困扰了,万分抱歉。)

平台的扩展速度是很快的,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呈指数级增长。

第十三次扩展的时候,海上平台的数量已经到了8192,差不多遍布大西洋中心海域了。不过相比于大西洋七千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岩王的这些海上平台就好像浮萍一般渺小。

第十四次扩展的时候,海上平台的数量已经到了16384,其中大西洋有一万个海上平台,这算是岩王从王东身上继承过来的整数强迫症吧,非要凑个整不可。

大西洋占了一万座海上平台,北冰洋和南冰洋各自拥有三千多个海上平台。

随着海上平台越来越多,岩王渐渐感觉自己控制不了那么多平台了。要是以一开始一个平台三千个机器人来算,现在已经有四千多万机器人了,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当然了,岩王为了精简平台,每个平台只留了一千个机器人,所以现在只有一千六百多万机器人,但是这也需要很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了。

岩王为了释放自己的计算力,改用程序控制那些已经建好了的平台上的机器人,让它们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运行,执行他下达的指令,进行各种科研工作。

这样岩王就能释放大量的计算力用于思考了,他的计算力不应该浪费在控制机器人上。

其实他是可以通过复制一个意识的方法将一个机器人变成和他类似的存在的,当然这些机器人没他那么厉害就是了。

岩王可以塑造虫族或是狂热崇拜者的意识,让那些机器人们绝对听从他的安排。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而且这样做的话就是欺骗王东了,所以岩王决定现在还是暂时改用程序驱动机器人吧。

只要自己分出一部分意识,随时在这些机器人的脑海中来回巡逻,不断查看收获和下达新的命令,就不会出问题,就是自己会有点“累”。

扩展继续,现在大西洋的平台无法参与扩展了,南北冰洋各以三千多个平台为基础开始扩展,这样只需要一轮半就能完成南北冰洋的布局了。

只是在南冰洋扩展的时候还是遭受了一点意外,好在问题不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