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崇祯下旨召见

“王大伴,登州这个时候,难道遭到建奴袭击不成?”

崇祯想到当年孔有德在登州叛乱,把登州、莱州卫所,水师船只破坏殆尽,两府几十万百姓遭难,心头就是一阵发慌。

如今的崇祯就像是一只惊弓之鸟,但凡是紧急军报,就没有一条好消息。

不是战败就是遭到攻击,请求支援的消息。

可以说自从杨嗣昌,卢象升败亡后,大明无论是对内的平叛,还是对外的建奴作战,已经鲜有捷报了。

“皇爷,不必担忧,如今天寒地冻,按照往年惯例,建奴这个时候都会猫冬,应该不会再入塞。”

王承恩躬着身子,一张圆圆的白脸上,根本看不出什么表情。

“微臣叩见陛下……”举人出身的陈新甲,相貌堂堂,身形魁梧,一点也没文人的孱弱之感。

头戴乌纱帽,身穿绯红官袍的他,手捧军报,脸带微笑的,刚要行礼就被崇祯打断。

“爱卿不必多礼。”

“谢陛下。”陈新甲躬身作揖一拜:“恭喜陛下,登州知府孔嘉送来捷报,微臣特来向陛下贺喜。”

“捷报?”崇祯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以至于脸上的表情都有些错愕。

“请陛下阅览。”陈新甲连忙把奏报递给了王承恩。

这份捷报对于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来说,无疑是一份大礼。

说实在,他太需要一份捷报了。

松锦一战大败,他这个兵部尚书,已经遭到都察院那帮御史,无数的口诛笔伐。

那帮御史恨不得把他陈新甲,推出午门凌迟处死。

好彰显自己的清高,踩着陈新甲的脑袋上位。

若不是皇帝英明,护佑着他,加上司礼监提督太监王德化,以及东阁大学士谢升的斡旋,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就算不死,也早贬谪出京了。

“好,好啊,曹家不愧为将门之家。”崇祯看着手中的捷报,激动的连赞叹。

“王伴伴,传旨,立即传旨,让朱云飞、赵岳、李虎入京面圣,朕要在武英殿赐宴犒赏有功将士。”

“奴婢领旨。”王承恩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见皇帝少有的喜形于色,也是感同身受的连忙退了下去。

“陈爱卿,这是大胜啊,自先帝以来,二十年间,未有过的大胜,这事兵部和礼部要配合,要隆重庆祝。”

崇祯看着奏报上,写着斩杀的建奴名单,如安平贝勒杜度,镇国公阿拜,这些人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建奴大将。

还有沈阳,如今的建奴盛京,那可是大明辽东故地啊。

如今却成了建奴的京城,每每想到这些,崇祯都会夜不能寐。

还有建奴老酋努尔哈赤,这可是大明历代皇帝心头大患的逆贼。

想到这个老奴,皇陵被大明王师捣毁,崇祯心头就无比的痛快。

“微臣遵旨。”陈新甲应答之余,躬身说道:“朱云飞一介千总,深入虎穴,直捣黄龙,实有汉之霍骠骑,唐之李药师之胆略。”

“如今国事艰难之际,像曹变蛟,朱云飞这样的将门之才,微臣建议破格擢升,如此定能扫平六合,宇内安宁。”

崇祯听到陈新甲这番肺腑之言,也不由精神一震。

“陈爱卿说的有理,国难思良将,今日天赐良将,朕理应破格录用,以安天下。”

“陛下英明。”陈新甲见皇帝同意自己的建议,连忙恭维道。

“参将张天禄,镇守连山有功,又有举荐朱云飞之功,是否酌情封赏?”

陈新甲虽然不是一个出色的战略战术大家,但忠心任事方面,比起阉党和标榜天下为已任的东林一派,还是要踏实的多。

历史上他在兵部尚书一职上,虽未有大功,但也并无大错。

之所以被斩,也是为崇祯皇帝背了锅。

当然也跟他遇事不密有关,否则崇祯也不至于含恨处死了他。

“张天禄有功,自当封赏,兵部上个折子,朕让吏部照办。”心情大好的崇祯,这会自然是毫不吝啬封赏。

毕竟大明可不缺官职,缺的是能打仗的人才。

随着旨意下发,司礼监传旨大裆张云汉,携带圣旨,在锦衣卫的护送下,与兵部考功司郎中辜孕奇,兵部员外郎王命岳一行人。

马不停蹄从京城出发,直奔登州而来。

这时候,被任命为宣府总兵的曹变蛟,也早已经率领参将张天禄,游击将军曹世英、尤捷,守备汪翥在宣府上任。

“有旨意到,请曹变蛟,张天禄接旨。”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新年在即。

虽然马上就是新年了,曹变蛟却一刻不得闲,如今宣府百废待兴,朝廷又没有饷银拨付,这让他这个总兵,是又急又无可奈何。

“快去把张天禄叫回来。”见到有天使携带圣旨到来,曹变蛟心头暗暗吃惊,一时不知道是福是祸。

直到传旨的司礼监大裆头许进忠,笑眯眯的拱手道:“咱家恭喜曹总兵了。”

“许公公请上座,我已经派人去请张参将。”

虽然不知道喜从何来,但曹变蛟却还是松了口气,安排书吏,送上茶点,请许进忠坐了下来。

“不急,咱家正好口渴了,喝口茶润润嗓子,正好给曹总兵道贺。”

许进忠作为东厂太监,王承恩的心腹,自是知道眼前的曹变蛟,如今可是皇帝眼中的红人,自然不敢轻易得罪。

很快闻讯而来的张天禄,匆匆赶到总兵衙门,听到有圣旨到来,他这一路上都在提心吊胆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