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牛皮靴子

码头的集市要一直开到年跟前儿,好些离得远些的百姓们赶早买完想要的东西就回去了,码头上这两日人倒是比前几日少了许多。

王娘子一家照例是要回老家去的,今年雪少,也就不怎么着急,这才关了铺子开始采买。

“阿禾!阿禾家里都收拾好没?”。

一入冬,邹三禾就不怎么愿意在外头待太久,且她家过年的东西早就买齐了,但实在是抵挡不住‘最后一日降价大甩卖’的诱惑,还是裹着厚棉袄出门了。

“婶子早上好”,邹七材帮姐姐挎着菜篮子,礼貌的跟王娘子打招呼。

王娘子摸了摸他的脑袋瓜,“你阿姐确实把你养得好,分明比我家崽还小几个月,这都快到你阿姐肩膀了,将来肯定是个大汉子”。

说罢又挽上邹三禾的胳膊问,“阿芜呢?咋没跟着?”。

“她最近研究着给我们做衣服呢,裁裁剪剪的,正忙着。小崽呢?往常一说上码头集市,他可最积极了”。

“哎呀,这不是叫我逼着才把吴先生给布置的假期课业写完,今儿早上说啥都不肯起来,就要睡个懒觉。不是我做亲娘的偏心,真是一点儿比不上阿材,要有阿材一半儿我都烧高香喽”。

俩人说说笑笑的朝码头集市走,许多摊位都拉了横幅,写着打几折的字样。

王娘子风风火火的穿梭在各个摊位面前跟各位老板砍价,邹三禾牵着邹七材跟在她身后,替她占住心仪的物品。

“你这瓜都不新鲜了还卖这么贵?再便宜点儿吧,这都冻伤了”。

“嗐呀!要别的东西,像是核桃这些能放的我给你便宜也就是了,可这番瓜它不耐放,还不好保存,我这船走了多少地方才搞到这么一点儿,十文钱一个已经是折上折了,再不便宜”。

“真不能便宜了?”。

老板摆摆手,“不便宜,不便宜”。

王娘子放下番瓜,转身就走。

“哎哎哎!行吧行吧,反正最后一天了,咱都过个好年,六文就六文,给你了!”。

王娘子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头,挑挑拣拣了多半,最后索性道,“这样吧,看你这瓜也小,四文钱一个,我都包圆儿”。

老板考虑了一下,“成!都给你!做完你这单,我也就提前走了”。

这番瓜其实就是现代的西葫芦,煮麻辣烫吃火锅或是炒菜都行,王娘子是见邹三禾拿西红柿炒,尝了尝味道很不错,才打算买的。

邹七材目瞪口呆的望着篮子里的番瓜,要知道他家前几日可是十五文一个买的呀!

亏了亏了,真是血亏啊!

到了西红柿的摊子前,王娘子又故技重施,没成想这次的老板直接挥手道,“您也不用要走不走的了,我这红果比他那番瓜还难找还难保存,不管大小统统十文钱一个,是我的底线了。您要是不需要,我也不卖了,自己吃也一样”。

王娘子实在喜欢这酸酸甜甜的口感,便也不再讲价,默默挑了五个大的。

邹七材稍微平衡了一点,红果是这次集市的新品种,也是头回出现在集市上,要价极高,不过因为大家都不咋会吃,买的人并不多,他家上回趁着降价一次性买了好多,算下来倒是比王娘子一个一个买要划算很多,甚至单价还便宜一些。

这可全靠沈将军府的那位小小姐,凭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码头红果的价位。

又到一个摊子上,摆放着许多皮质的货物,邹三禾一眼便瞧中一双边边绣着花纹的小皮靴。

摊老板笑着搭话,“姑娘好眼光,这可是牛皮的,里头还加了细细的绒毛,穿上别提多舒服,可要让小郎君试试?”。

说罢,还十分勤快的抽出一双白色的干净的麻布袜子来。

邹三禾接过邹七材手里的篮子,示意他坐在小板凳上试穿一下这双靴子。

老板俯身解开皮靴侧面的扣子,等邹七材脱了鞋子,他把抹布袜子给邹七材套上,才敞开靴子。

邹七材穿好后,起身走动了一下。

“大小合适么”,邹三禾问。

“稍微有一些大,大约大个一指宽吧”。

老板飞快接话,“给小孩子买鞋就是这样,大个一指宽,垫双鞋垫刚刚好,孩子穿着也舒服。咱们这牛皮的,来年若是小郎君穿着小了,后年我还来,您只管拿来找我,交上新皮子的钱和手工费,我给您按原样子打个合适的”。

“这鞋多钱?”。

“最后一天,六百文给您包好”。

王娘子一骇,把邹三禾往旁边扯了扯,小声嘀咕,“小孩子长得快,今年能穿明年可不一定还穿得了,且你听他说,谁知道后年他还来不来”。

邹三禾又回头瞧了瞧,“家里的棉鞋总是比不上这靴子的,一到雪天雨天就穿不了了。我这两年还没正儿八经给阿材买过鞋子呢,就这一双,没事的,又不是年年都买”。

哪知邹三禾这话却应了验,给邹七材的牛皮靴子,往后还真是年年都要买一双。

闻言,王娘子犹豫了起来...

“那我给你王大哥...不...王叔也买上一双”。

自从邹七材和王小崽纠正了大家的称呼后,王娘子一时半会儿还有些改不过来。

邹三禾后续又给自己和邹芜也各买了一双加绒的皮靴,穿在脚上就是暖和。

王娘子一家离开铺子后,街道上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这是邹家来到码头镇后,过得第二个年了。

今年,邹三禾十八岁,邹芜和邹垒十五岁,邹七材也有八岁了。

大家都比刚来码头镇时胖多了也高多了,瞧着更健康了些。

邹三禾给弟弟妹妹们都准备了封红,属于邹垒的那一份早在年前传信兵最后一趟来时就捎去了。

邹芜拉着弟弟愣是给邹三禾磕了头,惹得邹三禾眼热不已。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漫天烟火,热烈的讨论着这么放一场需要多少钱。

“我猜五十两”。

“阿姐,你这也太财大气粗了吧,就那么一会儿会儿,能要五十两?我看也就十两,不能再多了”。

“二姐你太不了解物价了吧,这种大规模的烟火,五十两不差的”。

“你这成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还说起我不懂物价了?真是皮痒痒...”。

“哎哎哎...二姐我错了我错了!”。

... ...

“阿姐!你快管管你妹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