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牡丹巧言为下凡 玉帝降旨去投胎

话说牡丹仙子,从瑶池回到御花园牡丹仙阁后,也为王母愤愤不平。心想:这些人怎么如此败兴?上次王母的蟠桃盛会被作恶多端的孙大圣给搅了。今年,没了那不守规矩的孙大圣了,谁曾想,又出了个卷帘大将?搞得蟠桃盛会不欢而散,王母定会懊恼。我作为义女,理应去劝慰,让她老人家放宽心,不要再为这事生气,免得气坏了凤体龙肝。于是,就要去瑶池。可转念又想:不好,王母正在气头上,我现在去劝慰,效果定会不佳。闹不好,哪一句话再讲得不合了她的心意,反倒又惹得她生气。岂不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不如待明日,义母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再去看望,那样好些,讲话也能随意些,不用那么提心吊胆,更重要的是,能得她欢心。如此一想,便收住脚步,决定明日再去瑶池。

次日一早,牡丹仙子来到瑶池,对值守瑶池的仙子道:“姐姐,劳烦你通禀一声,就说义女牡丹来看望义母。”

值守的仙子认得牡丹仙子,也知道她与王母的关系,客气地道:“牡丹仙子请稍候,我这就去禀报。”说完,进了瑶池。

不一会,那仙子回来了,对牡丹仙子道:“牡丹仙子,王母正在宫里候你,你请进吧。”

值守的仙子让牡丹仙子进去后,并没有再亲自引导她去见王母,而是让她自己去。这也充分说明,牡丹仙子是这里的常客,在瑶池里是比较随便的。

牡丹仙子来到王母阁,见王母正坐在阁里无聊地饮茶,便上前施礼道:“牡丹拜见义母,祝义母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母并未起身,道:“义女免礼。”然后用手示意牡丹仙子于她右下手处的客位上入座,道:“义女坐吧。”

牡丹仙子并未马上落座,而是走上前,给王母斟了茶,然后轻声问道:“义母可好?”

王母淡淡的道:“本后心情怎么能好?上次的蟠桃会被那弼马温孙悟空给搅得一塌糊涂。本想今年没了那孙猴子,蟠桃会应该顺利了吧,可谁承想,又出了个卷帘大将。你父皇十分重视这次蟠桃会,还特意唤了嫦娥和你们几个仙子来起舞助兴。可……”王母把手一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牡丹仙子轻轻退到座位前,坐了下来,道:“义母,您也莫为此生气,那卷帘大将就是个毛手毛脚的人,可能是一时失手,他应不是故意捣乱。况且,也严惩了他。”

王母道:“这倒也是。卷帘大将平时倒是诚实稳当,昨日也绝无故意捣乱之意,但是……”王母又恨恨地抱怨道:“你说,你着慌的啥?跟随陛下这千千万万年,有什么可紧张的?”

牡丹仙子心想:他哪里是紧张?他是看我们几个仙子看入了迷。我起舞时就看出来了。还有那天蓬元帅,更是看直勾了眼。听说还追着嫦娥仙子求欢哪,真是可笑。但她哪里敢向王母讲这些?道:“义母,常言道,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卷帘大将失手,是偶然之为,义母就别为那些琐碎事情烦心了。”

王母轻轻点了点头,道:“义女讲的也是,天宫里神、仙众多,说不定哪一日又闹出些事情来,若是凡事生气,真把身子气坏了。”

牡丹仙子忙附和道:“义母讲的是。义母乃三界之母,千千金之体,哪值得为这点鸡毛蒜皮小事生气?”

王母笑道:“还是义女会讲话,由你讲了这些,本后的心里好多了。你真是知本后心的好义女。”

牡丹仙子听到王母夸赞,心里美滋滋的,又趁势道:“义母,牡丹见今日天气和瑞,不如让牡丹陪义母到宫外走走,舒展舒展筋骨?”

王母欣然同意,道:“也好,自昨日回宫,本后还没踏出过宫门哪。”

牡丹仙子赶忙过来搀扶王母。二人缓缓走出王母阁。宫女们见了,忙跟随前行,王母对宫女们道:“你们莫要跟我,有牡丹仙子陪伴本后就可以了。”

宫女们只好作罢。

牡丹仙子搀扶着王母在瑶池里漫步闲散。放眼远眺:只见天宫浩渺,紫气如纱;群山起伏,山峦叠嶂;云锁山腰,雾罩山巅。浩瀚缥缈,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王母顿觉心情舒畅,道:“义女,幸得你来陪本后,本后好久没看到这景色了。”

牡丹仙子道:“义母若不嫌烦,牡丹就日日来陪义母。”

王母高兴地道:“本后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嫌烦?”

二人漫步,来到观阳台前。王母驻足,凭栏观望。牡丹仙子紧挨在王母身边,也随王母低头去看。只见脚下的阳界里,街巷纵横,井然有序;行人如织,商贾不断。一派繁荣昌盛,祥和安泰之景象。更有一处园林,殿堂巍峨,亭榭林立;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假山奇石点缀,小桥流水环绕,格外别致。园林中央,又有一泽湖水,湖中有莲,莲叶如绿伞,叠盖在湖水上,葱绿如毯;荷花朵朵,跻身于莲叶其间;那荷花,或含苞欲放,或盛开娇艳,恰似蔚蓝色夜空里闪烁着的点点星光,又似大海之中放射着光芒的璀璨珍珠。湖岸边垂柳成行,绵长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柳树间灯笼成串,串串的灯笼于柳荫下摇摆;摇摆的红灯笼,又如一颗颗、一串串的红宝石在闪烁。一派繁荣昌盛景象,祥和安泰气息。

牡丹仙子不禁啧啧称赞,而又十分地向往。于是问王母道:“义母,人间这番好景象,是何国何朝?”

王母道:“眼见的这国,位于阳间的东方,东海的西岸。名曰大唐。是李氏刚建之国。虽然缔建时日不久,但却治理得井然有序,堪称天下之典范。凡间百国,个个羡慕,争相效仿。”

牡丹仙子道:“义母,牡丹真没想到,凡间还有这么繁荣之国。”

王母叹息道:“你别看他表面繁华与安详,但背地里却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不几日,他便要发生手足相残,皇位更迭。”

牡丹仙子惊讶地道:“会有这种事?手足也会相残?他们就没有了骨肉之情?”

王母道:“凡间自古就是如此。为了争权夺利,六亲不认,相互残杀。王侯之家,更是有甚:为争王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更有凶残之人,杀兄弑父,无所不为。”

牡丹仙子道:“义母,凡间之国,皆乃父皇臣子之地,他们这般不计情义与骨肉,凶残相加,父皇为何不降旨惩罚?”

王母道:“义女有所不知。你父皇虽为三界大帝,然而,辟天地之初,阳界由女娲天尊承管,你父皇未曾插手过。后来,凡间混乱成极致,已难管束,你父皇就更不愿劳神费力了。”

牡丹仙子道:“原来如此啊。”又好奇的道:“义母,这大唐国皇权更迭后又会如何?”

王母不无惋惜的道:“你有所不知。将要继承皇位之人,虽然是位贤明之君,但却好景不长,执位十余载,便有大灾难,性命将休矣。”

牡丹仙子惋惜的道:“义母,难道就让这大唐国这样消亡了?”

王母无可奈何地道:“生死轮回,世道更替,这是尘世间亘古不变的规律,他们怎么能逆转?”王母转而又道:“不过,也并非是你讲的那样大唐国就此消亡,而是这李氏自此后贤明伟略者寥寥,犹如凤毛麟角。国无明君,必当衰败。”王母感慨不已。

牡丹仙子道:“义母,这大唐国刚刚兴盛,既又转衰,岂不可惜?”

王母不以为然的道:“天命如此,他李氏如何能够改变得了?”

牡丹仙子沉思片刻,道:“‘人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天注定’。这么说,父皇便可改变世事盛衰了?”

王母道:“话虽是如此,但人世间又非他大唐一国,你父皇怎么顾得过来?再说,你父皇本就无意去管。就由他们去吧。”

牡丹仙子在天宫里居住了有千百年,早生寂寞之感。刚才看见大唐国繁华似锦,热闹非凡,已生向往之心;又想起王母七女,下凡嫁给一个平民男子,就乐不思回天宫,想那男女欢爱定是快乐奇妙。于是心想:我若能下凡到大唐国皇宫里,做个妃子、皇后的,岂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更有做不完的男欢女爱?不比在这御花园里,整日孑然一身,独卧空床,孤守青灯来得快乐?等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与男欢女爱,再回天宫,既不进凡间生死之轮回,又没空度岁月与年华,岂不快哉、美哉?!如此一想,便拿定了主意,要设法哄骗王母,让她答应自己下凡去。于是,又带了十分惋惜的口气,道:“义母,这大唐国刚刚兴盛不久,就转而衰败,实在是可惜。刚才又闻义母讲,将要继位国君是贤明之君,执位十余年后将大难临头,牡丹更是痛惜。大唐国乃父皇臣子之地,牡丹真不忍心看他如此这般。”

王母道:“义女有何意思?”

牡丹仙子道:“义母,牡丹乃陛下义女,愿为陛下分忧。牡丹愿去凡间,辅佐大唐李氏,重振大唐,延续大唐盛世之伟业。”

王母不以为然的道:“治国安邦那是男子之事。义女身为女子,如何能承此重任?”

牡丹仙子道:“义母,为陛下效力,不分男女。何况,牡丹虽为女子,但却是仙人,定比那凡间的男子强胜十倍百倍。再说,若是真遇有危难之事情,牡丹不是还可向义母求助吗?牡丹有如此后盾,怎会辅佐不好大唐国?请义母恩准。”

王母道:“义女犯傻了,你在天宫里,无忧无虑,逍遥自在,又有本后疼爱,何苦要去凡间里吃那份苦,受那份罪?”

牡丹仙子心想:你有陛下陪伴,又是儿女满堂,当然是不寂寞了。可我哪?千百年来,形单影只,无人知我冷暖,怎不寂寞?又耐心的道:“义母,天宫里这般美好,又有义母疼爱,牡丹着实也不舍得离去。但为陛下分忧,是牡丹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母忧心忡忡的道:“义女壮志可嘉,但辅佐治理大唐国,非是儿戏。你一女子,既使有这个能力,他们也未必肯听你的。有道是,贤臣不如明君。你要辅佐那君王,恐怕就更困难了。”

牡丹仙子道:“义母,常言道,男儿志在四方。牡丹虽非男儿之身,但却有男儿之志。愿为陛下分忧,去大唐国一试。”

王母听了深受感动,但又疼惜的道:“义女有所不知,凡间世态炎凉,宫廷内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凶险万分。你又不解人间世故,难能应付得过来,恐要受人欺负,甚或有性命之忧。本后不忍心让你去吃那种苦,受那种罪,冒那种险。”

牡丹仙子听了,知道王母已有了松口,又道:“义母,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若能为陛下分忧,辅佐大唐,使其繁盛,牡丹吃些苦,受些磨难,又算得了什么?若能如此,也算是牡丹对义母和陛下这许多年来、对牡丹关爱的报答吧。待大唐国基业昌盛之后,牡丹再回天宫,服侍义母,为义母尽忠尽孝。”

王母见牡丹仙子讲得有礼有节,又诚恳之至,感动不已。心想:若答应了她这一要求,将来她回天宫后,不是对本后更忠心了吗?于是,默许了她的请求,道:“义女,此事本后做不得主,还要陛下恩准才可。”

牡丹仙子见王母已经同意,心想:只要你同意了,不就基本成了?于是,欣喜不已,忙道:“义母,还请您在陛下面前,言明牡丹大义,多多美言才是。”

王母道:“那是自然。”又疼惜的道:“义女要有心理准备,一旦陛下恩准,就不能怕受苦受难了。”

牡丹仙子赶忙施礼道:“谢义母关爱。牡丹定当为陛下分忧,即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王母来到灵宵殿,向玉皇大帝施礼道:“启禀陛下,妾身有一事要奏。”

玉皇大帝笑了笑,道:“帝后免礼,帝后还有何事要奏?”

王母道:“启禀陛下,妾身今日于观阳台前,察视阳间景色,见大唐国虽是繁盛,但却暗藏危机之兆。”

玉皇大帝惊讶地道:“帝后有何发现?讲来让朕听听?”

王母道:“妾身观大唐国,宫廷内不久将有血光之祸,皇权即将更迭。”

玉皇大帝道:“帝后,你讲的这些,朕早已了然于心,帝后不必过滤。他大唐国皇权更迭后,并非坏事,那代君王还算贤明,于国无害。”

王母道:“启禀陛下,妾身所言并非此事。妾身观其像,见这位将继位者,其寿命短暂,于执位十余年后将有大灾难,是时恐其性命难保。”

玉皇大帝漠然的道:“帝后,凡间之人,生生死死,皇权更替,那是自然规律,不必为其劳神。”

王母又道:“启禀陛下,妾身以为陛下此言不妥。三界之大,皆为陛下所有;凡间各国,亦是陛下臣子之地。陛下不可不为其国劳神费心。”

玉皇大帝沉思片刻,道:“帝后,你所言极是。可阳间之事,自从远古,朕就未过问过,今日怎好再管?”

王母道:“陛下,远古之时,有女娲天尊值守阳界,陛下不过问应是当然。而今日,女娲天尊早已驾临泰山静闲,不再主事阳间,陛下再不管就不应该了。”

玉皇大帝听了以为帝后所言有道理,缓缓地点了点头,但又颇有为难的道:“帝后,你这不是给朕出难题吗?阳界纷乱,已万万千千年之久,朕怎好管?”

王母道:“启禀陛下,妾身并非是请陛下管束所有阳界之人,而是请陛下只管那大唐一国。大唐国乃凡间大国,对他施加关怀,有提纲挈领,以点带面之功效。”

玉皇大帝疑惑地道:“如何去关怀?”

王母道:“启禀陛下,妾身观大唐国灾祸不断,其后便国运衰败。妾身恳请陛下,旨命义女牡丹仙子,下凡到大唐国,辅佐他君王,振兴其国。”

玉皇大帝这时才算是明白过来,暗自道:“帝后是想让牡丹仙子下凡去呀。”可又疑惑不解,心想:帝后这么喜欢牡丹仙子,怎么舍得让她去?有什么缘由?于是道:“帝后,你的想法朕倒是认可,要是为了辅佐大唐国,朕遣一位神将就是。牡丹仙子身为女子,难当此大任。再说,去了人间,要吃许多的辛苦,牡丹仙子哪里能承受得了?她又怎会愿意去?”

王母道:“回禀陛下。陛下大可放心,此事正是牡丹仙子请求。她愿意为陛下分忧,怎会不愿意去哪?”

玉皇大帝终于明白了,心想:是牡丹仙子想下凡去呀。什么为朕分忧,全是骗人的鬼话。是她耐不住了天宫的寂寞,想去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帝后,你被她的花言巧语给哄骗了。不免心中不悦。欲不准此请求,但又不好断然拒绝,怕驳了帝后的面子。于是,寻思怎样讲才好。忽然想起,这牡丹仙子知道自己的一个天大的秘密——仙草药酒。不禁一惊。心想:不行,不能让她下凡去,不然,她到了阳间,若将这事传与阳间人听,岂不坏了朕的名声?但又想:若不准予她下凡去,恐她心里又生怨恨,也难保她不在天宫里胡言。这将如何是好?一时难住了玉皇大帝。

王母见玉皇大帝沉默不语,又道:“陛下,有如此忠心耿耿,欲为陛下分忧之仙子,是天界之幸,陛下之福。陛下有何可忧郁的?”

玉皇大帝故意道:“帝后,朕是疼惜义女,也为帝后不舍得。如果义女降到凡间,定会吃不少苦,受不少难,真是于心不忍啊。”其实,玉皇大帝还是担心牡丹仙子一旦下凡阳间,天高皇帝远的,会因疏于管束而泄露了他的秘密。

王母不以为然的道:“陛下大可安心,既然义女挺身请缨,就肯定做好了吃苦受罪的准备。既然她不怕吃苦受难,陛下还有何可担心的?”

玉皇大帝仍然犹犹豫豫的道:“这个……”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心想:既然她想下凡去,我何不借此机会,抹消了她天宫的记忆?彻底消除了这隐患?如此一想,心中暗喜。道:“帝后,牡丹义女赤胆忠心,立志要为朕分忧解难,朕十分欣慰与欣喜。如此明事理,讲大义之人,朕怎能不委以重任?朕准予帝后之奏请,降旨颁诏,遣牡丹仙子下凡阳间,辅佐朕之臣子,治理大唐国。”

王母听了,十分欢喜,施礼道:“妾身谢陛下。”言罢,转身出了灵宵殿,高高兴兴地回瑶池去了。

玉皇大帝召牡丹仙子觐见。

牡丹仙子高兴万分,来到灵宵殿,参见玉皇大帝,道:“牡丹拜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玉皇大帝道:“仙子免礼。朕闻听帝后讲,仙子有男儿雄心大志,欲到凡间建功立业,拯救大唐国。可否如此?”

牡丹仙子道:“回禀陛下,牡丹虽为女儿之身,但却有男儿之志,愿为陛下鞍前马后,尽微薄之力。牡丹闻听,凡间大唐国不久将由盛转衰,深感惋惜。大唐国乃陛下臣子之国,牡丹不忍看其衰落,愿尽微薄之力,辅佐大唐国,延续其繁盛之势,哪怕吃千般苦,历万般难,牡丹也在所不惜。”

玉皇大帝高兴的道:“牡丹仙子既有如此雄心壮志,朕定当应允,让你施展才华,彰显我天宫神威。”然后唤来护法神,吩咐道:“李爱卿,你要时时留意,保牡丹仙子处处平安。”

护法神施礼道:“臣遵旨。”

牡丹仙子听到玉皇大帝准了她下凡之请,高兴万分,但又怕护法神处处监视,不能为所欲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尤其是不能尽享男欢女爱之乐,忙道:“启禀陛下,牡丹此去,是为经历磨难,若是得护法神如此庇护,牡丹怎能得到历练?更无施展才华之机会。牡丹恳请陛下收回圣命,让牡丹只身去闯。”

玉皇大帝担心的道:“仙子,人间世事难料,尤其是那宫廷之中,勾心斗角,稍有不慎,便可召来杀身之祸。你出身天宫,不解那事故人情,免不了要遭受非人磨难,朕怎能放心?”

牡丹仙子道:“回禀陛下,有道是:历经九九八十一磨难,才得正果。牡丹何惧阳间之苦?”

玉皇大帝听了,只好道:“朕准你所请,不多干预你行事,但朕还是要让护法神保你性命安全的。”便对护法神道:“李爱卿,你小事不必过问,但当仙子有性命之忧时,必当出手相助,使其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护法神再次施礼道:“臣遵旨。”

玉皇大帝对牡丹仙子道:“牡丹仙子听旨。”

牡丹仙子忙跪于地上,道:“牡丹在。”

玉皇大帝道:“牡丹仙子,朕赐你降生人间,拯救大唐国。”

牡丹仙子叩拜道:“牡丹遵旨。”

玉皇大帝又关心的道:“仙子远去,朕赐你两样东西。一是御花园中花卉百株。你可喜欢?”

牡丹仙子道:“回禀陛下,牡丹本是御花园中仙子,再有百位小花仙子相伴,不生寂寞,自然欢喜。”

玉皇大帝点了点头,又道:“这第二件……”玉皇大帝向内侍官招了招手,道:“呈上来。”

内侍官端着一盆清水,走到牡丹仙子面前。牡丹仙子不知何意,问玉皇大帝道:“陛下,这是做何?”

玉皇大帝笑而不答。

内侍官道:“请牡丹仙子泡手。”

牡丹仙子不解地道:“陛下,天地间虽是远隔千千万万里,但也用不着走路。即使要走路,用脚,也无需用手,泡手何故?”

内侍官悄声道:“仙子莫要再多言。”

牡丹仙子只好挽了挽裙袖,将双手浸入盆中。泡不多时,内侍官轻声道:“牡丹仙子可起手了。”

牡丹仙子抬起双手,侍女递过来绢帕。牡丹仙子擦干手,刚还回绢帕,便觉两手有些发热,继而就感到火辣辣的疼痛,而且疼痛越来越厉害,直钻心脾。再看两手,原本是肤如凝脂的纤纤玉手,现在却成了紫红浮肿的胖猪踢、紫茄子。惨不忍睹。

牡丹仙子哪里知道,刚才那水,是用辣椒浸泡过的,因而,刺激的她皮肤红肿,火烧火燎的疼痛。她望着玉皇大帝,疑惑地道:“陛下,这是何意?”

玉皇大帝微微一笑,道:“仙子慢慢体会便可悟出其中奥妙了。”

牡丹仙子只是天宫里的一个普通仙子,心地单纯,又未曾涉足过世事,哪里懂得这其中的奥妙?只好低头沉思不语。

看官且听,玉皇大帝赐百花与牡丹仙子,其寓意是:要貌慈目善,阅人欢喜;而用辣椒水泡其手,则是告诉她:要暗地里藏有手段,心狠手辣——这牡丹仙子来到人间,入了皇宫后,却也将这其中奥妙慢慢悟透,用这手段,在后宫里玩得游刃有余——这是后话,不表。

玉皇大帝见牡丹仙子一脸的疑惑,又淡淡的道:“阳间孟氏曾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也算朕送你的临行赠言吧。”说罢,对护法神挥了挥手。

护法神道声“遵旨”,带着牡丹仙子退出灵霄殿。

护法神带着牡丹仙子来到通明殿前的投胎池前,守护在投胎池前的两名护法,架起牡丹仙子,将其投入投胎池中。

牡丹仙子此去,哪里是下凡?玉皇大帝是让她到阳间投胎去的。而牡丹仙子却还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牡丹仙子这一投胎,便勾销了她仙缘,其所经历的天宫之事,也只如做过的梦一般,只是依稀有些印象,却不详细与真实。此一去,她再也无了重返天宫的机会。可怜这牡丹仙子,被玉皇大帝给糊弄了,心里还暗自得意,以为自己享受完人间荣华富贵和男欢女爱后,还能重返天宫呢。她也不想想,昔日玉皇大帝连他的亲生女儿下凡都不允许,今日,这般好事怎么会落到她的头上?仅凭她那几句花言巧语,就想打动玉皇大帝的心?骗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何人?岂不可笑?

这正是:寂寞空聊牡丹仙,欲享荣华要下凡。不想却是投胎去,将来可否能如愿?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