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四十二章 离婚风波

不少的人,都不会觉察到倔强惹的祸。

如果大家去注意些旁边的人,看到的倔强,怕都要比想到的多。

刘英子,那个温婉异常,又美貌异常的女子,居然是个倔强的人。

往上去考证,她的当年,也是因为倔强的关系,才嫁了李家的儿子。

没想到的是,李家的儿子,只是过了三四年也就嗝了pi。要知道,那个人,就是父母当年拼命反对的对象。

后来,她又嫁给肖二汤,也是父母反对的。

她又死活不听,结果没有半个月,就又落到了失婚的下场。

离婚的那一天,她没有跟肖二汤一道出发。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到了登记处,做着同一件事。

好多人以为的,办事情要好久,但是真正去办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两三分钟的事。

登记处是个女士,她看了看二人的离婚协议,不由得摇了摇头,道:“你们才结婚没有多久啊?”

“是啊,才十一二天吧。”刘英子的心里,对于他俩何时结婚,是记忆犹新的。

说个模糊的数字,只是掩盖她的内心,弄得她好像是心不在焉似的。其实,她很清楚。

“唔,离婚的理由也很充足。”登记处女士道,“现在,离婚都是有个缓冲期的。你们俩,接不接受调理呢?”

“不用了。”在表态之前,刘英子先看了看旁边的肖二汤的脸。她看到的肖二汤,面无表情。

她也就知道,对方根本就没有挽留她的意思。

她的心里,到现在也不明白,自己如此婉约而含蓄的人,怎么就还没有之前的珍子强。

“是的,不用了。”肖二汤也表了态。

登记处女士听了之后,沉吟片刻,道:“那么,好的。我知道了。结婚证拿出来吧。”

她开始去登记,去找证件。五分钟不到,红本本就换成了绿本本。

登记处女士也还是向他俩表示了恭喜:“恭喜你们二位重获自由。”

“谢谢。”肖二汤道。

“谢谢。”刘英子道。

两个人一道走了出去。在登记处门口,肖二汤道:“要不要再去吃个饭,算作分手饭吧。”

“不用了吧。”刘英子道,“依我看,既然人都走到了这一步,再去吃饭又有什么用呢。”

肖二汤默然注视了刘英子有顷,正准备开口说再见,他口袋里的手机,猛然地响了起来。

“快,快些回来吧,家里来了大单子!”肖一汤道,“二汤,快回来吧!”

一听到有大单子,肖二汤立马就激动了起来。

要知道,之前周桂林那几份三万多的烧鹅肝时,家里人通知他时,也没有如此的激动。

不止三万四,那又是多少呢。他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问话时,他也看到旁边的刘英子,也靠了过来。

她也想要听听,肖一汤店里,到底有个多大的单子。

“十几万的单子吧。”肖一汤道,“叫咱们一晚上熬出一千多碗汤呢。东瓯市内某展销会上的单子呢。”

“啊?”肖二汤也不顾及自己已经离了婚,一激动就把旁边的刘英子揽了过来,“啊,英子,有了生意,咱们也就不用离婚了。啊,啊,我真的高兴呢!”

“我也很高兴。”被揽得贼紧的刘英子,也激动起来。之前她提出离婚,就是因为自己耽误了店里的生意。

“还有,我告诉你,二汤。你俩没有离婚的话,还是一道回来吧。什么王先生生气了,这一次的单子,就是王先生在展销会上郑重推介的。结果,所有与会的人员,就都点了一大碗肖一汤。”

肖一汤在电话里激动地喊着。

“唔,好,好的。”肖二汤道,“好的呢。我尽量带她回去。”

挂断了电话,肖二汤立马对刘英子表达了挽留,对方却站在那里不动如山:“咱们俩,已经离婚了呀。”

“离婚了,再去结婚,不就成了么?”肖一汤激动地道。

“唔,好,好的。”刘英子道,“不过,还是先回去,先去忙活吧。店里接了那么大的单子,不忙才叫奇怪呢。”

两个人开着车,只用半个小时,也就回去到了店门口。

肖一汤夫妇,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有了儿子和那个已经离婚的儿媳妇儿的帮忙,一千多碗的汤,还是煮上了锅。

“往东瓯市去送,分成小碗装是不可能的,因为太多。我想过了,就用大瓮,分成几个大瓮。咱们的人去到现在,帮他们分派。”肖一汤道。

“由于王先生的卖力介绍,汤由十八元一碗,涨到了一百零元一碗。咱们要在这个上面,多花些工夫才行。”肖老太道。

“唔,好。”肖二汤道。一家人,全盘地忙活起来。

这时,王铁生又打来了电话,询问瓦罐汤的烹制进度。

当得到瓦罐汤的烹制已经开始时,王铁生很是满意。临时订制的几口大瓮,也送到了门口。

这种瓮,全是金属制成的。

瓮的外面,又临时加了不少的泡沫,用于保温。

大约两个小时后,各种汤都熬制出了锅。往车子上装的时候,还是费了不少的劲的。

他们不得已,征用了装修工地上的吊车。在吊车的努力下,几个大瓮,都被吊上了车。

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金属公司的安放工作,也彻底地完成。肖二汤,肖一汤,还有刘英子,都登上了车。

他们不仅要一路护送,还要现场给他们去盛汤。

由于汤都煮进了瓮,想要捞出来,还真的是个挑战。

到了地方之后,他们又临时征用了十几名的师傅。近二十人的努力之下,他们才将这一单生意做完,送进了展销会的食堂。

在食堂里面,不少的人,又对着他们赞不绝口。

“好闻。好闻得紧呐。”

“一定很好喝呢。”说话间,就有打饭的师傅,开始去偷喝。

不过,这些个小动作,都无伤大雅。不满一个小时,展销会上的客人和参展商们,都喝上了他们的瓦罐汤。

不过,在王铁生的推介下,他们更愿意叫这种美味为“肖一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