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贾母的心思

“政儿,咱荣国府怎么说也还是那世代簪缨之家,虽然如今子孙不肖,辱没了祖上的名誉,但也绝不能失了礼,再让人家耻笑!”

“这个苏策,既然是咱们贾府的赘婿,按照礼法规制,那就是咱贾家的人。”

“虽然他不姓贾,二姑娘念春也不在了,但圣上把这圣旨和牌匾,不还是送到了咱们荣国府?”

“就连天子都认了,咱们岂有不认的道理?”

“而且当年,你大哥把人家送到那九死一生的西北边陲去。”

“这事本来做得就不地道。”

“如今人家立了赫赫战功,封爵拜官,也算是给咱们贾家光耀了门楣。”

“我们岂能继续轻视人家!?”

“念春在天有灵,也不愿看到这一幕吧!”

贾母说一句,贾政在一旁嗯一声,像个蒜臼子般不停地点头。

他不似大哥贾赦那般荒淫昏聩、不学无术。

他虽然迂腐,却是个敦厚孝顺、重视清名之人。

这也是为何当年贾代善独爱这个嫡次子,并把荣国府的爵产让他继承的原因。

或许贾代善早就看出贾赦不堪重用,若是让他掌管荣国府,估计早就败光了家产。

“母亲说得在理,请母亲大人示下,儿子该怎么去准备呢?”

贾政恭恭敬敬地问道。tiqi.org 草莓小说网

“我看不如就这样,明日让琏儿亲自带人去丰台大营,把人给请回来。”

“今晚你着下人,把听雨轩打扫出来。”

“把这两方牌匾都挂上去。”

“该布置的,准备的,一应器具、被褥、桌几,全让凤丫头去库房支取。”

什么,听雨轩?

贾政一听,便面露难色:

“母亲大人,别的几样倒是好说,但凡库房里有的,只管拿来用便是,只是这听雨轩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贾母瞪了他一眼:“这听雨轩怎么了?”

“呃,母亲,这听雨轩乃是当年国公爷居住、读书的院子。”

“国公爷去世前,立了规矩,贾家子孙只有封侯拜相者,才有资格入住这个院子。”

“如今您要把它分配给个外姓,是不是……”

贾政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发现贾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怎么,你也糊涂啦!?”贾母厉声责问道:

“要是贾府都保不住了,这听雨轩还能独善其身!?”

“就你大哥对人家苏策做的那些事,要是传出去,还不得把咱贾家的脸丢尽了!”

“哎!”

“要说咱们贾家,那也是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怎么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贾母无奈地摇摇头:

“如今这苏策成了皇帝跟前的红人,人家若是不追究则罢了,要是追究起来,怕是咱们整个贾家都要遭殃!”

“别说这么一个小小的听雨轩,就是把整个荣国府大宅送出去,能保住咱们贾家,我都乐意!”

“母亲大人,这倒不至于。”贾政陪着脸笑道:

“那苏策我是见过的,人虽然年轻,但是进退有度,一派儒将风范,必不是那心胸狭隘之人!”

贾母叹了口气:

“但愿如此吧!”

“你们都退下吧,我也累了一天了。”

“明日苏策回府,又得折腾一天,我想好好休息一下。”

见贾母这么说,众人只得稽首告退。

………………

待众人走后,贾母拄着拐棍,独自一人来到香案前。

泪眼婆娑地摸着那两块金灿灿的御书金匾。

心里想着的,却是自家那块年久失色的“敕造荣国府”匾额。

哎,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此话真是不假。

想当年,从初代国公爷跟着高祖打天下开始,

贾家那也是出过一门两国公的豪门贵族啊!

到自己的夫婿时,皇恩浩荡,让代善袭承了国公爷的爵位。

那时贾家还是如日中天。

想来那时老爷已经看出了后世的颓势。

武功勋贵毕竟不能传家久远,

所以老爷在世时,力主要把爱女敏儿嫁给文臣出身的林如海。

对贾赦、贾政两兄弟也从小培养他们仕途之路,想让贾家从此转向文官阶层。

只是没想到贾赦不学无术,朽木难雕。

贾政性格虽然沉稳厚重,但也不是读书科举的料。

幸得当年老爷临终时,遗本一上。

当今太上皇,也就是当年的皇上,体恤先臣,额外赐了这贾政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已经升了工部员外郎了。

这算勉强走了仕途。

再说下一代。

大公子贾珠为人端正方直,勤学上进。

若是贾府能传到他手里,或有中兴之望,也未为可知。

只可惜贾珠命运不济,少年早亡。

二公子贾琏,虽精明强干,但随他爹贾赦,不喜读书谋官,也成不了大气候。

剩下的贾琮、贾环,都是庶子出身,本身也不长进,特别是贾环,一身萎缩模样,让人看了就难受。

这一代里也唯独那个衔玉而生的宝玉,天赋异禀,有乃祖之风。

只可惜也不求上进,每日只知厮混在女儿闺帷中,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的营生。

“哎!”

贾母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我等之子孙虽多,想来竟无可以继业者。”

“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如果真如政儿所说,那苏策是个进退有度,颇有儒将风范的人。”

“以他的年纪,恰与宝玉哥哥相仿,不如让他多和宝玉接触提携,也好让宝玉身上少点阴柔之气,多点阳刚男儿气,岂不美哉?”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