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别给你机会你不中用

郑成功带着冯澄世,黄廷,沈佺期等人和陈泰,郑世忠,杨名高,叶成格在泉州城下,两军之间临时搭建起来的亭子中开始了会面。

而各怀心思的双方也随即开始了一场互飙演技的表演,郑成功,冯澄世,黄廷三人很快就让陈泰知道了什么叫做“狮子大开口”,甚至还“胡搅蛮缠”,“强词夺理”!

对付满清的这些刽子手,郑成功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最残忍的方式,只觉得自己还是太善良了,着实应该心肠更狠一些。若是能气死几个,他也是完全乐意的。

当然,毕竟是谈判,郑成功还是得压制住心中的怒意,开始和冯澄世一唱一和起来,沈佺期则负责不时咆哮,表示如此刻薄的条件闻所未闻,无法接受。至于黄廷,便是双方拉扯不清,谈不下去的时候,开始调和拉架的那个了。

双方纠缠不清的,主要是“开府”,“裁兵”,“割发”三个问题,而郑成功本来就是要拖延时间的,一开始对于割发,根本就是避而不谈,只说相对于前两者,后者并不重要,要求先谈兵马安插之地的问题。

不过,双方谈得正欢的时候,郑成功三言两语之间,就推翻了清廷所谓“四府之地安插兵马”的条件,号称八十万大军,四府之地粮饷不足,难以安插,必须要南直隶,浙江,福建三省,才能满足。

否则,在粮饷难以接济的情况下,他就不能保证麾下的这些海寇贼盗会不会安抚不得,成为为祸一方的乱兵了。

至于裁兵,郑成功则是态度坚决,和陈泰从一开始的四十万议到了十万,然后就表示退无可退了,但清廷的底线连十万的一半都没到,双方怎么可能谈得拢?

于是乎,前两者都还没谈拢的情况下,最后一项的割发问题,也就只能暂时搁置了,而所谓的“议和会谈”,便也就只能拖到了第二天。

双方其实都没有真的想要议和,都只是在拖延,也就只有远在北京的顺治皇帝和等着救命的郑芝龙对此还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当天晚上,郑世忠还带着郑氏亲族数人来到了郑成功的大营之中,流泪规劝郑成功不要索求太多,而应割发示好,否则等到清廷使臣回到北京,一族之人都必将再无活路。

而郑成功也是大义凛然,直言只要自己不割发,便能保全郑氏一族,如果束手归降,父命才是不保,就算是郑世忠跪下痛哭,他也丝毫不动摇。

这个相持不下的时候,“咆哮进士”沈佺期再度发作,不仅痛骂了郑世忠一顿,还指桑骂槐,阴阳怪气地痛斥郑芝龙,义正言辞地将郑成功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困境中救了出来。

当然了,郑成功不会把事情做绝,他专门写了一封给陈泰等人看的“告父书”,在表明自己态度的同时,也为自己不割发做出了解释,将矛头对准了曾经诓骗郑芝龙的贝勒博洛,好让陈泰有个台阶下,顺治能看到希望,两军之间表面上的和平可以更久一些。

而之后的会谈依旧是难以取得进展,郑成功态度依旧坚决,冯澄世一松口,沈佺期就咆哮,黄廷很快又开始劝和,但郑成功还是不依不饶,至少要福建一省,兵马十万。

当然,为了议和顺利,郑成功还提议:若是要他割发,得让清军退出福建,等他接管了地方之后,再带着八闽的百姓割发投清。

只能说,最根本就是在耍清廷,还是赤裸裸地在耍!

毕竟嘛,清廷曾经做过什么,是遮掩不了的,郑成功从自己说到父亲,又从治下百姓说到数十万兵,甚至“天也”,“命也”,“悠悠乎宇宙之间”,“超超然脱乎世俗之外”都扯到了,陈泰等人听懂没有他不知道,但他着实佩服身体原主的学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