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2年第3周

2022年1月17日,星期一

早上刚到的《dk蘑菇大百科》中午就被买走了,店长家里存的多年前dk出的蘑菇百科的书已经从原价三四十涨到一百多了。北.京大学出的《蘑菇博物馆》定价要600多,店长进不起就只能作罢了。

店长上午就在跟盘点机的客服沟通,关于为什么盘点机没有蓝牙直接导入的功能,在买之前咨询过说是可以的,但到手后发现不仅没有蓝牙导入,给的软件也不能适配。谈了才知道原来很多公司有自己的盘点软件,定制开发是主流,所以盘点机本身搭配的软件一般都仅限于一些基础功能,谈不上人性化,适配度更是各有差别。

店里一直只能扫静态二维码,想换成收款盒子更方便一些,下午银行的人过来拍店内外的照片,审核了营业许可证和地址,说明天一大早赶去银行开一般户。

听说对面的猫店要转让了,店长过去看了看,觉得猫不怎么好看就断了收一只做店猫的念头。店长家有三只猫,但性格过于活泼上蹿下跳都不适合做店猫。

有个老顾客说开车来买书,选的书都挺不错,其中《中国色彩》还是今天早上放到二手书里的,这本书很多人看名字以为是讲传统颜色的,其实是日本人在一九二几年到三几年的十年间在中国各省的旅游见闻,看起来挺有趣。同时还买了费洛姆的《论不服从》,上海译文的版本物美价廉。

来了一位大爷,自称以前是做报刊亭的,买了三本书,《读报纸的人》和郭德纲、于谦的书,大爷极力向店长推荐读库,说真看书的人都会知道读库的好,还说自己在给读库投稿,要向每一个来店里的人推荐读库才能更好的卖书。店长应承了一下,并没有真的想推荐任何书,读库好的确是好,但其实并不适合店里的顾客,而店长自己更喜欢看文景出的书。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18本;进店人数61人。

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

为了去办一般户,店长早上八点就爬起来整理东西九点到银行,刚到店外就发现手工爱心无纺布袋佛衣小披风又不见了。

银行的对公办理业务员说因为营业执照变更过,杭州的行政区划改了,所以先要去基本户那边更改信息,这事儿在办之前客户经理压根没说,这都两个月了临办之前竟然还没有做的事情。店长实在想发火,但知道无济于事就只能先去基本户银行同步信息,去到了那边银行发现并没有专门的对公窗口,拿了号排到后说对公只能在旁边的窗口办,旁边窗口还在办理业务,就只能站在旁边等。在等的时候,大堂里的协助人员过来问是不是很着急,店长无奈的笑着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协助人员又建议去另一个窗口,大约用了半个多小时办好后已经十点多了。争取一鼓作气都弄完,店长再回到一般户的银行进行开户操作,一直办到十二点多才完成。没想到回到店里想登录网银发现并没有收到激活码和网银密码,完全无法进行后续操作。询问银行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也不清楚,需要等下午上班问柜台办理人员。

中午的时候来了一家三口,去年刚开店的时候孩子正在住院,父母给他买了不少名著在医院看,店长并没有多问其他事情,今天来说是在杭州过年,买了莫言的《酒国》和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那本能当砖头的书。

店长抽空用牛皮纸袋又做了一个简版的小佛衣,牛皮纸袋如果再有人拿可真没办法了。

下午两点多,店长收到了短信,但还是无法登录,显示要查询的信息不存在。只能等明天再说,可能今天不适合登录网银。

下午三点多来了一个书店老板,在旁边商务楼里做摄影艺术类书籍的,跟店长聊了聊进书卖书方面的事情,那个书店老板一年能百万流水,每天营业额能两千多,店长羡慕不已,不过那个老板说自己每天都在朋友圈发推荐,还写书评等等,做的摄影书籍客单价比较高,利润率能有20%以上。他想开临街的店,但又怕外文书审查严格。店长倒是没这方面的顾虑,毕竟压根没外文书籍,连港台书籍都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不是少得可怜而是完全没有。店长的思路是自己家门口出的书都没看多少,惦记外面那些有什么用呢?流通与普及比收藏和特殊更有价值。

有个女生因为看了《开端》的剧,来找悬疑小说,点名要看东野圭吾,最后选中了《新参者》。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8本;进店人数72人。

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

十点多来了一位聊天的顾客,买了译林出的新版超厚的《地下室手记》,本来地下室手记很薄的,译林把陀总的中短篇全都塞进去了,这本书评价还不错,毕竟是译林,但真的厚,特别有陀总的风格。聊了十来分钟,这位顾客给店长留下的印象几乎只有扇子一样的超常睫毛,至于其他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寒暄,多是关于对书的个人见解。

中午连续几个人撩开帘子一看是书店转身走了。

店长嫌用手机和电子书看书速度太慢,字又太小,在电脑上装了安卓模拟器,安装各大阅读app快速翻书,看了几本后开始津津有味看回了三全本的《老子》。

杭州日报专门写书店及书店文化的记者来送前一阵采访的报纸,随便聊了聊现在以书店名头做餐厅的事情。店长倒是觉得书店如果越来越多,做得各有风格对于书店的生态是很好的,但往往大家都认为书店回本周期过长,目标用户比例小又难以把握。

店长在勤劳地整理发票,发现很多网站和app上的消费根本找不到开发票的地方,问在线客服也没有回音,有些网站注明了90天内的订单才给开发票,这样不是违法的吗?应该只要是消费都可以开发票啊。

店长在阿里巴巴找好玩的商品进货,发现很多工厂15日就已经停工放假了,要到2月10日才开工,这假期可真够长的。

晚上店长给架子上的蝴蝶兰浇水,示意笔已经显示水够了看着只剩小半瓶就全部倒了进去,没成想水从透气花盆下面涌了出来直接顺着架子往下浇,挂在旁边的两个相机也未能幸免,由此开始了置物架的大扫除,连旁边几个月没碰的印象笔记的手写板都擦了一遍。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7本;进店人数80人。

2022年1月20日,星期四

店长一直在喝咖啡手头上收集了不少雀巢的空玻璃瓶,瓶子质量很好扔了可惜,琢磨能用来做点什么,玻璃瓶在古代可是能做墓葬品的好东西,现在随用随扔实在可惜,考虑了几周查找了很多与玻璃瓶有关的手工和二次创作,在b站查找了实际操作的视频,最后决定用玻璃瓶做迷你生态瓶。进了不少关于生态瓶制作的书籍,此时就完全不顾什么市场需求了,难找到电子版的书籍内容,几乎全凭手气。

中午来了两个很吵的人,一直在相互炫耀自己的阅读,连吵带笑毫不顾忌安静的环境,店长想说又没说,觉得这种人不会在店里很久,更不像会安静选书看书的人。

店长心血来潮把磁带挪到了二手书最里面的位置,原来放磁带的地方改摆陶瓷杯和彩釉小花瓶,其实磁带卖得还算可以,但总是一阵一阵的,难有持续的输出。

下午两点半左右书店的直播被封禁了,店长凭借多年产品经理产品设计经验找到了隐藏还不算深的人工客服入口进行申诉,发过去了直播位有告示牌的照片。大约一个小时后解了禁,封禁的原因是认定为播放监控画面,店长特地在直播图像画面里做了个小牌子,上面标明不是监控画面,直播位已告知。

吐槽群里的朋友好奇店长怎么找到的人工客服入口,店长说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想,客服中心并不是客服做的,而是提需求给产品部门的,负责客服中心的产品经理会得到一些需求,其中包括自助服务,查找问题,去帮助中心和智能客服,人工客服要有但不能多,因为人工客服有自己的kpi要完成,但太多了就会造成人力成本负担,所以人工不能做直接入口,一定在四级以下的页面里,甚至只作为一个功能存在。

晚上八点多,店长见到有个女的光着脚穿毛拖鞋,震惊了!今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是大寒啊!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9本;进店人数69人。今天天气太冷逛街的少,进来的人更少,书也是卖的二手居多。

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

经常来的俩初中女生考完试过来给好朋友挑礼物,考完试的学生真是幸福快乐。

出出进进人不少,但几乎没有买书的,有的在二手书区站着看书一看一个多小时。竟然还有人跑过来问店长一英镑等于多少先令,店长说你手机上有换算可以直接查,店长可是真的尽可能保持不提供任何服务的宗旨。

店长找出很久以前玩过的菇菇培养研究室的汉化破解版安装包,又开始玩了起来。

有个人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拍照,拍了拍书店内部的样子后就走了,连台阶都没走下来,店长感慨了一句,难道书店对这些人的意义就是拍一张照片吗?

店外紧邻的是小区门口,来往接送的车辆和行人已经开始讨论回家过年的事情了。今年跟去年不同,很多人还是坚持回家的,哪怕不要那一千多块原地过年的补贴。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5本;进店人数85人。

2022年1月22日,星期六

今天从夜里开始下雨,到中午也没停,估计会下一整天。店长看到快递信息苔藓已经到代收点了,计划早点打烊回家研究苔藓生态瓶。

雨越下越大,这个星期六的营业额估计完全没戏了。

一个初中年纪的小姑娘买了东野圭吾的《流星之绊》,不知道是不是市场宣传的原因,初高中生看推理悬疑书籍选择国内作品的很少见。

店长这个月几乎没怎么码字,感觉上是在忙店里的事情,实际上还是懒,只是懒,懒得动手写,说是完全懒得动手也是,毕竟刚刚还做了一个新的球藻瓶。

外面的雨点很大雨势并不大,来来往往的人比工作日多一些,但也不太像普通双休日川流不息。陪看书的朋友来买书的人往往会站在一个固定位置刷手机,店长总是很好奇为什么手机比周围现实更有吸引力,时时刻刻都在刷,这种沉迷或许是某种精神上瘾的症状。

有人拿错了别人的伞,被拿错伞的人站在一堆伞面前很无奈,拿哪一把都不太好,店长说就拿店里的备用伞吧,这样也可以防止一错再错。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16本;进店人数76人。

2022年1月23日,星期日

继续下雨,店长算了一下账,这个月营业额想超两万还是难上加难。

中午的时候,店长很想吃炸鸡,在饿了么上看看肯德基和麦当劳凑了一下套餐要70多,改选德克士,也要50多,最后选了叫了只炸鸡,用上优惠券20出头搞定,加上信用卡的支付优惠只要17块。节省的午餐还得搭配每晚的复合维生素,不然还会重复去年连续上火嘴上起泡的危机。

自从店长把磁带位置降级后,似乎倒是卖得流畅起来了。

设计师艾闻问店长为什么近现代没有什么大哲学家,店长说现在的哲学学者都是研究以前哲学家的东西,所以很少有新的哲学思想,就算有大家也难很快理解,大众也难传播。现在的大学基本上也是以研究为主,突然出来一个体系谁知道是哲学还是算邪教呢?

店长说现在贫困交加而死的学者和作家几乎没有了,说明值得坚守内涵的作品也几乎没有了,剩下留给大众的都是商品,商品嘛都是可以扔的东西。艾闻问难道现在就真的没有为理想而死的人了吗?店长想没想随口回应了句,就算有,我也不知道啊。

从五点半到七点半两个小时,只进来过两个人,并没有成交一单,一直到七点半才有人买了三本书和两个小花瓶,三本书的跨度还挺大,莫言的《生死疲劳》、阿加莎的《阳光下的罪恶》,凯雷特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店长很喜欢凯雷特的短篇小说,认为可以算是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短篇小说作家里写得最好的一位了。

当日统计:售出书籍13本;进店人数71人。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