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刘皇叔起兵讨董【跪求鲜花打赏推荐票】

第10章:刘皇叔起兵讨董【跪求鲜花打赏推荐票】

再借荆州?

刘备闻言一怔,一时间无尽思绪翻涌,首当其冲就是关羽之死,还有那与他相守数年,刚强智敏的孙小妹。

“江东。”

此刻,刘备的心绪极度复杂,思虑半天之后,刘备问道:

“景升兄,你把荆州借给了我,那你自己呢?”

“重活一世,难道你甘心荒废年华,空度此生吗?”

刘表连忙摆手道:“怎么可能,我刘景升自认也是世间豪杰。”

“既然你准备奉诏登基,那为兄当然是跟着你征讨四方、匡扶大汉了。”

刘备连忙拱手讨罪道:“景升兄,备岂敢让景升兄屈居我之下。”

这话倒也不假,一来借了人家的荆州,二来刘表是大宗,刘备自己是小宗。

大汉宗族之间,还是很在乎这个的。

君不见,袁术一生都不服袁绍么。

“这有什么不敢的。”刘表摆手说道:

“玄德,那年垂暮相见,我就钦佩你一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仍然不改其志的坚毅。”

“我自问,做不到你这般。”

刘备思考了一下,说道:“那这样,君为先,我为次,携手共进。”

不曾想,刘表又摇头道:“玄德,一山岂能有二主。”

“只希望你登基之后,赐我为大汉征西将军,就当你借荆州的利息了。”

“征西将军?”刘备和诸葛亮都有些疑惑,这个职位还没有刘表如今的地位高啊。

刘表点点头,转身看着北方,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曹孟德不是说,一生只想做个汉征西将军吗?”

“今日我就抢了他的征西将军之位,来日再拧下他的头颅,为报当年谋我荆州之仇。”

曹孟德...

是啊,还有个曹孟德活在这世上呢。

对上刘表真挚的眼神,还有亮亮期盼的目光,刘备终于点头同意了。

终于说动了刘备,场上二人大喜过望。

尤其是刘表,握着刘备的手掌,真挚的说道:

“关羽张飞是你刘备的兄弟,我刘表,同样能与你倾心相交。”

“玄德,汉室衰微,你我同为刘氏子弟,万万不可再起干戈啊。”

是啊,难道刘氏子弟还要再分彼此吗?

刘备扪心自问,终于明白了刘表心中的坚持。

看着孔明二人,刘备朗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即日起荆州之兵,前往长安剿灭董卓,用奸贼的头颅,祭奠刘协的亡魂。”

“好。”

剿灭董卓是当务之急,别的不说,刘备奉诏之后,总不能在荆州登基吧。

二人对此十分支持。

既然是讨贼,那当然要有讨贼檄文。

一份讨董檄文,由荆州马氏五常之一的白眉马良亲自执笔,再由诸葛亮命人发往荆州各郡。

再传檄给各方诸侯,陈明诸事,邀请各方诸侯共同起兵勤王。

一时间,董卓弑帝、刘备讨董的消息甚嚣尘上,天下无不震动。

“孔明,你觉得这份檄文发出之后,天下诸侯会奉诏前来吗?”

刘备心中有些忐忑,哪怕是当年创立季汉,他也没能做到号令天下。

诸葛亮羽扇轻摇,肯定的说道:“主公,荆州各郡都会奉诏,而天下诸侯,却个个都不会奉诏。”

“不奉诏?”刘备有点小小的失落,追问道:“当年袁绍起兵讨董,十八路诸侯齐聚,为何轮到我了,就没人奉诏呢?”

诸葛亮解释道:“主公,您与袁绍不同。”

“袁绍当年讨董,大汉依然有世人认可的天子,诸侯奉诏前来,为的是天子诏令,最多也只是让袁绍当个总盟主。”

“可主公您不一样,献帝传位给您的消息早已是世人皆知。”

“当此情形下,诸侯再奉诏前来,就等于是默认了您的汉帝身份。”

“如此想来,袁绍、袁术、曹操等辈,是断然不会就这样臣服的。”

刘备细细想来,觉得此话也有理。

就拿曹操举例,他若是率军前来,那是听刘备的,还是不听刘备的?

北方几大诸侯,外加江东孙坚,淮南袁术,不打个你死我活,这些人断然不会承认刘备的汉帝身份。

目前,这个汉帝身份只能帮助刘备占据天下大义,收伏天下民心。

......

寿春,重活一世,袁术好像低调了很多,垂坐堂上,静静听着部下们的争吵。

争吵的焦点,当然是刘备这份讨董檄文了。

一方以杨弘阎象张勋为首,坚持认为董卓是逆贼,刘备讨董是顺天应民,袁术应该给予支持。

一方以袁涣纪灵愈涉为首,认为董卓确实可恨,但刘备准备登基,袁术奉诏等于称臣,因此对此事最好不要过问。

尤其是俞涉,一想到当年汜水关下的华雄,就不自觉摸了摸脖子。

从早餐吵到午餐,听得袁术都烦了,还没个定论。

午饭之后,袁术命众人散去,转头对侍卫说道:“传司马懿来见我。”

片刻之后,司马懿到场。

自那日从曹操手下逃走之后,司马懿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袁术。

只因次子司马昭的一句:袁术手下无人,且曹操大敌在北。

这就是司马家的智慧,若是寻常人被曹操灭门之后,在明白袁绍是曹操大敌时,一定会想着投入袁绍麾下,阻止曹操统一北方,以图早日复仇。

唯独司马家父子,选择投入袁术麾下,一者袁术手下杨宏、阎象等人才华不及田丰许攸,以司马懿的手段,早晚会被袁术倚重。

二来,袁术重心在南,短时间不会与曹操对敌,给了司马懿喘息的时间。

面前的司马懿异常拘谨,远不像其他有才之人那般骄纵。

然而,袁术也不是等闲之辈,当他知晓三国归晋的结局时,心中无比惊骇。

更心悸的,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展现出来的狠辣。

坦白讲,若不是手下确实没有经世大才,袁术是不会收留司马父子的。

如今虽然收留,袁术心中也是时刻防备,三马食曹的悲惨,袁术可不想它应验在自己身上。

基于此,袁术只给司马懿任了个主薄之职,在他的府上办差,随侍左右,当个纯粹的谋臣,一点实权都不给。

至于司马师和司马昭,袁术责令他们赋闲在家,连行动都被监视。

PS:新的一天,请求大家帮忙投点数据,有点惨,啊哈哈。谢谢大家,晚安。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