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燕王倒台二房被牵连

F徐云辞的神情严肃,不像是说笑。更何况还是烧艾这样的大事情,只听他说道:“京中有时疫,已经有人发热。”

忽然袭来的时疫,一开始还忙手忙脚,后来杨氏出面,府上一切井然有序,自然不会有什么乱子。

李拾月回到澄玉阁时,烧艾的婢女已经过来,里里外外都清扫一遍,毕竟时疫来的突然,难保会有人心惶惶。

只是好端端的怎么会有时疫呢。

初春本是踏青的好时候,可如今谁也不敢出门,就连宫中都有了时疫,眼下太医院束手无策,每日都会有人丧失姓名。

加之春雨不停,乌云不曾散去,沉闷的氛围笼罩着整个上京。约摸着一个月过去,太医院可算是研究出药方,又过了十几日,京中时疫渐渐地被控制住。

可眼下无天灾无人祸,好端端怎么就会有时疫,为此事,官家盛怒之下必要查清,这担子又落在了京兆府头上。

等再见到徐云辞,已经是三月末了,徐云辞带回来的消息是燕王被贬为废人,而投靠燕王门下的一众臣子,多有牵连,其中包括二房。

徐云辞神色疲倦,许是多日的查案,早已经被疲倦掏空身体。他看向上首的徐老夫人:“祖母,二叔被流放,三郎被...判斩首,燕王许多事都是他去做的。”

“此次时疫,是三郎出面为燕王做下贪污户部银钱,朝和郡忽发洪水,本该修缮的大坝没有修建,才造成如今的结果。而且事情发生后,朝和郡早已爆发时疫,燕王的人去镇压,结果流入各处。”

良久,屋内静谧不曾有过声响,再睁眼时徐老夫人眼尾挂着泪痕:“罢了,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去路,罢了罢了。”

李拾月坐在徐老夫人身侧,面上看不出什么来,可是袖中被抠出红印子的掌心,足以出卖她此时的心情。

徐云洋要被砍头了!有什么消息,能比今日快活。

想起上一次徐云洋站在她面前,还一副得意,好像要登上皇位的人是他一样,如今却要身首异处。

这也算是老天的报应吧,她重活一世,不过是在徐云洋没离府之前,推波助澜而已,自以为是的去争功,如今落得这样的下场。

回到澄玉阁,她立在珠帘前不再挪动半分,春绫疑惑地走上前,却看见李拾月满脸泪痕,正要说什么时,李拾月忽而笑了出来。

又哭又笑地将春绫吓坏了,想去叫人,却被李拾月握住手,只好站着扶她。

“老天有眼哪!”

“姑娘?”春绫心中担心,试探的开口,生怕姑娘是受了什么刺激。

李拾月很快地平复好情绪,用过晚膳后,带着自己眷写的佛经,来到了小祠堂。

是她阿娘的牌位,她入京后,和嫁妆一同被好好地送入府上的。想到这个,李拾月不禁想起徐云辞,若非他出手,她又如何能将阿娘的牌位供奉在此。

她双手合十,除了她自己,怕是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跪在蒲团上,后脊挺得笔直,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一样。

许是佛祖听到了她的祷告,第二日就是徐云洋处决的日子。李拾月无法出门,可是春绫不同,徐云洋定然是认得春绫的。

她很期待徐云洋看到春绫时,会如何作想。前世害她好苦的人,这一世就有了报应,李拾月只觉得心头无比畅快。

睁开眼,一行清泪滑落,双手合十,看着头上的牌位,嘴角的笑意渐渐地放大。

燕王的败落如同昙花一现,比起才小露锋芒的赵王,就不值得一提。连同燕王沉寂下去的,还有昌平伯府,如今的昌平伯府早已收起了嚣张,夹起尾巴做人,生怕被燕王牵连,哪里还有当日要做燕王姻亲的嚣张。

轿子停在重华殿外,杨氏穿着命妇服制走了下来。看着头上的重华殿三个大字,跟着侍女走了进去。

母女两人相见,自然是要有许多话要说,只留下心腹在旁侍奉着。

杨氏抿了口茶水,若有所思地看向长女:“我今日入宫,是想寻你拿个主意。”

徐令妤来了兴趣,笑着看向杨氏:“不知是什么事,能叫阿娘如此烦忧,别是为了二郎吧。”

杨氏看着长女,点了点头:“是他的事。二房被牵连至今,你祖母虽然不说,可是精神没早先足了。我和你阿爹商量,想为二郎聘娶新妇。”

“二郎也到了年纪,不能再由着他胡来。我这里有几个人选,你替他看看。”

徐令妤没有说话,看着杨氏身侧的嬷嬷拿出画像,模样都是极好,家世大多都是三品左右。放眼京中,只能说是比较有名的文人世家,若说显贵还排不上号。

粗略地看了一眼,徐令妤将画像放下:“阿娘可同二郎说过了?”

见杨氏不语,徐令妤微笑说道:“该不会是二郎还没看过吧。”

话音落,徐令妤瞧着杨氏面上的犹豫,并不急着开口。终于杨氏揉了揉额头,将徐云辞的心意,那日的谈话尽数告知长女。

可出人意料的是,徐令妤并没有惊讶之色,仿佛是意料之中。

“晏晏,是个好女娘。”

杨氏叹道:“我何尝不知,只是那些担忧若是成真,他二人的缘分届时如何是好。”

徐令妤莞尔一笑:“阿娘的担忧自然是有一番道理,可不妨想想,二郎也不是会闹脾气的性子,他的为人,阿娘是最清楚不过的。”

“他既然能在阿娘面前说出如此坚定的话来,定然是用心了的。若说晏晏品行不好,倒是需要犹豫几分,可阿娘不也心疼晏晏么。”

“听闻晏晏跟着学了不少时日的管家之事,若单说云阳伯府,不足为惧。晏晏入京许久了,就看云阳伯入狱时,她可有昏头之时?并没有,反而生怕给咱们惹是非,什么也不说。”

“阿娘若是问女儿的话,女儿不反对。不过阿娘还是与阿爹商议得好,祖母也得点头才行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