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赏月

说来也巧。

贾蓉扶灵还乡的这一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运河上秋风萧瑟,两岸杨柳树木枯黄衰败。贾蓉头戴素白麻忠静冠,身穿大红纱虎豹补子直身,脚踏乌云皂皮靴,站在甲板上负手而立,远眺江景。

江上百舸争流,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穿梭。

最常见的是三桅大帆船,又叫商旅船,共计四层,仓量大,速度快,是商贾运输货品的常见货船。

接着是马船,又叫马快船,最初是大周水军的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现在插着黄旗,在运河上畅通无阻,速度飞快,给朝廷和皇宫专供官物。比如说:“运送郊庙香帛、上供物品、军需物品”等。

还有是漕船,船上装载着漕兵,在运河上拦截商船民船,收取税金。

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一条粮食运输管道,更是大周王朝的脊柱,撑起大周王朝庞大的身躯。大概全国货品运输量的3/4都来自这条大运河。而全国的商业中心重镇,也都在大运河沿岸,每日为大周王朝吞吐庞大的税金。

漕兵系统,也是驻防军系统里的一个“另类”。

其独特性,就连禁军都不能比。

比如说武职的军政考选,全国上下的军队,基本都要参与。只有漕兵是一个例外,不被列入其中,可谓是真正的“世袭罔替”。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少年船、看工船、盏饭船、秋千船、春水船、卖鱼船子、斋船、蹋船、读书船等等。

贾蓉搭乘的这条船,虽然三桅大帆,却比商旅船更精致,共计六层,仓室干净整洁,能容纳数百人,唤作“楼船”。上设母女墙和炮床,插了宁国府的旌旗,所以又叫“官船”。

这是大周豪门权贵才能置办起的“坚船”,从迷津渡驶出来,一路畅行无阻。无论商船民船,还是各路插着“旗牌”的官船,都不敢靠近。

便是漕船兵丁们远远瞧见,也赶紧挥舞旗子放行,让宁国府楼船南下,不敢拦截一步。

没瞧见,那楼船上挂着白幔和奠字灯笼吗,那是扶灵回乡的“奠船”,谁敢拦?不要命啦。

******

“大哥哥,这里风大,还是回房歇息罢,别再受了风。”就在贾蓉凭栏远眺的时候,贾蔷走来劝了一句。

“好。”

贾蓉含笑点头,旋即回了主厅仓室,脱鞋上了锦榻,捡起一本《宁武方略》开始认真研读起来。

舱室里,分了里外两间小厅,古朴雅致,摆着琴棋书画,只比家里也不差了,只是空间略小了些。

此刻,梅香熏了一股沉香,把主厅阁里的湿气掩盖了。又给贾蓉奉茶。瞧见他低头认真读书,便悄然走来,给他轻轻揉捏肩膀,松松筋骨。

是的。

这一次,贾蓉南下江南,把梅香也给带上了,方便路上服侍他。

不只是他。

贾蔷那边儿也带了一个丫头。

此次扶灵返乡,又不能在半路上靠岸,哥儿们在船上一呆就是数十天,身边不带个丫头服侍怎么行?

不说哥儿们都是被伺候惯了的,身边根本离不开人。

单说路上航程那么久,哥儿来兴致怎么办?带个丫头,总比服孝期跑去青楼寻欢作乐强吧。

当然,就更别说拿小厮泻火,贴烧饼或走旱道之类狗屁倒灶的事儿了。

******

这段时间以来,贾蓉痴迷研究《宁武方略》,每次翻阅都有新的认知和感受,对行兵打仗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個很大进步。

在主厅阁里读书,不知不觉,天色就昏暗下去。

“爷,天色不早了,蔷二爷邀您上阁楼去赏月呢。”就在这时,梅香柔声禀告,把他从沉思中唤醒。

“哦?”贾蓉恍然惊悟,远眺窗外夜色,发现一轮圆月升起,映得舱室里一片皎洁如霜。

“走罢。”贾蓉笑着点头,放下书本,穿了靴子,领着梅香出了主厅阁子,来到甲板上,却瞧见贾蔷穿着一身蓝纱,正领着丫头等候他呢。

“大哥哥,中秋安康!”

瞧见贾蓉从主厅里出来,贾蔷领着丫头‘采薇’,立即行礼问好。

今儿早上,在铁槛寺相见时,便已经问过安。但直到夜幕降临,圆月升起,这股中秋节日的氛围方才浓郁了。

“中秋安康。”

贾蓉笑着回了一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