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裴大本事

杜秀兰成家后,在物质上获得了极大满足,自我感觉就像九源村第一夫人一样,日子过得不比黄岩县城的妇女干部差,她自信消费水平要比黄岩一中的女教师高。

尽管生活充裕,杜秀兰总觉得精神世界里有点缺陷,家里缺乏文化气息,她的文人情结没有了结,丈夫承包的铺面和经销的商品里没有书香味,缺少诗意。

杜秀兰承认丈夫能干,脑子活,有本事,就是少了点罗曼蒂克。她虽然没有与文人骚客携手伉俪,却总想自己经营一家书店,或者有一家与笔墨纸砚相关的铺面,结交文化人,圆文化梦。

裴太峰将杜秀兰招录为县手联社劳动合同制工人,并租赁收拾了9间铺面,杜秀兰的人生由此改变。她也和孟学智一样,在黄岩县城上班了。

杜秀兰执意要在铺面里经营文化产品。已在商海里拼打几年的裴太峰知道,在一个西北小县城里,书籍和文房四宝的用量极为有限,市场需求不足,销量少,没有多少效益,来钱慢。

裴太峰不忍拂亲爱的小媳妇之意。思谋再三,考虑到自己为小妹裴太静招干办事时,金州市人事局局长周凯斌喜好古董、旧家具之类,这是一个新的消费需求增长点,潜在市场大,与手联社业务关联度高,可以在这9间铺面里搞寄售古物,加工销售手工艺制品,装裱字画等生意,既满足了杜秀兰要求,兼顾了手联社业务,又能挣到钱,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裴太峰自己给这个古玩店取名叫五行轩,意思是店铺里的古玩金木水火土俱全,笔墨纸砚书齐备。

裴太峰安排朋友们收集老木头,朽树根,怪石头,旧铜器,旧罐子,老瓷器,古书,旧字画,老物件,旧家具等等。聘请本地有名头的石匠,木匠,泥瓦匠各一名,定期不定期来五行轩雕刻木头、石头,修补有破损裂缝的瓶瓶罐罐,发计件工资。

杜秀兰将家里的两木箱线装书和以往藏书以及父亲杜宜之珍藏的古钱币,老印章等物件,全部放在五行轩的一个单间房子里,作为自己的书房兼办公室。

这样,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准备,黄岩县城第一家古玩字画工艺品商场开张了。裴太峰夫妇知道,五行轩里每年做几档像样的生意,就收益颇丰了。

杜秀兰在黄岩县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园地,就专心经营五行轩。偶有同学或文化人来访,杜秀兰热情接待,未了或留下他们的墨宝,或交换阅读彼此藏书,或根据这些来访者提供的线索去踏雪寻梅,捡漏拾遗。一年下来,五行轩里的古玩字画日渐增多,各种有用无用的老物件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每当有古董爱好者、收藏家、业内行家看中五行轩里某一件古物,善于察言观色的杜秀兰经过甄别买家的诚意,抓住其心理,会将售价抬得奇高,并想方设法让其买下。

每当接到一单寄售生意,杜秀兰会用母亲般的温暖关心寄售者,对类似于其先人留下来的东西,传家宝,珍贵遗产,陪嫁品,值钱器皿等物件,杜秀兰会不惜手段将物件估价留下,放置在五行轩柜架显眼的地方,让来往人众看到,五行轩里有老古董,有好东西。

若寄售者逾期不能赎回,杜秀兰就欢天喜地的将此物件珍藏在暗处。无意间,进入五行轩的宝物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一进一出之间,杜秀兰经手的物件,就有翻几番的利润。

然而,裴太峰为办理小妹裴太静招干之事所期待的大件古旧家具,并没有在五行轩出现。

杜秀兰一面徜徉在自己墨香古香的天地,悄悄挣着大钱;一面悠闲的上着班,拿着工资,让同学们和九源群众好羡慕。当然,熟人们都知道,这是他丈夫裴太峰的杰作。这位九源新贵在四年多时间里,就让自己快速富起来,在县城和乡下置办了资产,使自己和媳妇都当上工人,吃上公家饭,成为城里人。

裴太峰帮助亲戚朋友批条子,采购紧缺商品,办事情,解决了许多人的难题,好像大事小事在他手里都不是个事。在眼明人看来,裴太峰就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在亲戚朋友眼中,裴太峰就是人中精,海中龙,上通天,下通地,办法多,会钻干。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裴大本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