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整合资源

裴太峰在黄岩县粮食局职工住宅楼集资买下了四栋楼一楼的所有房子,除了将四号楼一套小套房子出让给郝明辉以外,其余七套房子全部登记在杜秀兰名下。

在市场经济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工作生活中的大环境下,极善捕捉市场机遇的裴太峰敏锐的意识到,粮食局职工住宅楼这一地段将来是黄岩县城的核心市场。随着粮油销售中心运转后的繁荣火爆,这一地段的核心市场位置已逐渐显现出来。

粮食局职工住宅楼紧邻粮油销售中心,距离县城主街道一步之遥。裴太峰要依托粮油销售中心,把住宅区一楼改造成商业区。

裴太峰的想法是将一号楼一楼的两套房子打通,拆除一些不影响建筑承重的砖墙,这样就有近260平方米的面积,再利用阳台、过道,这一号楼一楼连起来的两套房子将达到300平方米使用面积。

裴太峰要在一号楼一楼这300平方米的地方开一家超市。

对与一号楼平行相邻的二号楼一层和一号楼后面的三号楼一层,采用同样的办法改造,将县手联社家具店搬到3号楼一层,把杜秀兰的五行轩搬进二号楼一层。

四号楼一层的大套房子可把父母亲接到县城来住。儿子马上读初中了,明年就要小学升初中到黄岩一中就读。

裴太峰向郝明辉咨询打通一楼房子,拆掉一些砖墙,对整栋楼的安全稳固有无影响。郝明辉说粮食局职工住宅楼全部是按七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地基很深很牢靠,可抗八级地震,只要不破坏浇铸的框架,拆掉砖墙完全可以。

裴太峰就将自己要改造住宅楼一楼为商业区的想法告诉郝明辉。郝明辉听了,惊得嘴巴大张,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片刻才喜滋滋的说“你这想法真是太奇妙太伟大了。怪不得你又挣大钱又当大官,你的脑子就是和常人不一样啊!这个事情肯定能弄成。你的财路又开了。”

裴太峰说“如果可以这样改造,那你组织一些匠人,尽快动手改造。你先把这三个商场各设计一张图纸和效果图,再按此图设计改造。家具店和超市可一进一出设计两个门。五行轩的改造你征求一下杜秀兰的意见。”

郝明辉说“我现在就安排人手搞,争取在春节前全部弄好。再安排木匠制做货架,春节后即可搬迁、进货,择日开张。”

裴太峰说“这样安排最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裴太峰忙完粮食局职工住宅楼交房搬家事宜,苏海军也就任县粮食局局长,正式上班了。

裴太峰向苏海军交接完手续,卸下粮食局长担子,专心致志抓县政府分管工作的事。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计划生育等部门普遍缺钱,基础工作薄弱,经费严重不足。

裴太峰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上争取项目,用项目促发展。要抓社会事业口的项目,申报项目,必须要以政策和上级文件为依据。

裴太峰开始研究政策,学习文件。

裴太峰注意到,从1994年开始,国家在全国各地实施“两基”项目,合理布局建设学校,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农村。

裴太峰依据这些政策规定,结合黄岩县实际研究分析,在黄岩县19个乡镇中,现有14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有九年制学校,尚有罗家桥、柳家营、三坪、石坝、新寨5个乡政府所在地只有六年制中心小学。黄金书屋

裴太峰认为,要普及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在这5所中心小学加大投入,修建校舍,扩大生源,提高入学率,将这5所中心小学升格为九年制学校。

在县城这一块,现有的黄岩一中、黄岩二中都属于六年制中学,设有初中部、高中部。裴太峰认为,这样的教育资源布局,分散了师资力量,没有竞争性,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弱化了名校名师。

因此,裴太峰计划整合县城教学资源,将黄岩一中、黄岩二中建成高级中学,只招录高中学生。将城关九年制学校改组成一所独立初中。

另外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在县城以西建设一所独立初中。分别命名为黄岩县第一初级中学,黄岩县第二初级中学。

将城关九年制学校的小学生源分别转移到黄岩县第一小学和黄岩县第二小学。

裴太峰将这一段时间的调研情况和自己对黄岩县实现“两基”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学资源的想法向金正光专门作了汇报。

金正光对裴太峰改革发展全县教育事业的计划非常赏识,赞不绝口,鼓励这位年轻副县长按自己的想法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抓好落实。

裴太峰打电话喊来蒙楚,让他组织文教局笔杆子撰写四个报告。

一是关于将黄岩县罗家桥,柳家营,三坪,石坝,新寨五所乡级中心小学升格为九年制学校的报告,报告里列出五所乡级学校升格需要扩建校舍的具体项目和预算投资。

二是关于将黄岩县城关九年制学校改造为独立初中的报告,列出黄岩县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楼改造和实验室建设项目。

三是关于新建黄岩县第二初级中学的报告,对这所独立初中做详细规划,设计建设方案。

四是关于组建黄岩县第一高级中学和黄岩县第二高级中学的报告。组建这两所高级学校虽然不需要校舍建设,但需要配套附属设施和教学设备。

县教育局将这四个报告弄好后,呈报县政府。县政府同意后,再以黄岩县县政府文件上报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蒙楚一一记下。

裴太峰又吩咐蒙楚及早谋划五所乡级中心小学升格和县城学校整合、建设后的教师资源调配,按照各学校所处位置合理配备师资力量,确保涉改学校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还未等县教育局撰写好相关报告,1997年元月上旬,金州市召开党代会。原金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周凯斌提任金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进入新一届市委班子。

在随后召开的市人代会上,作为非党干部的常尔凡当选为金州市副市长。

出人意料的是,在1997年春节前四天,常蔷提任为金州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因为金州市正在换届,市四大班子和法检“两长”选举完成后,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都面临调整。在这个节骨眼上,市上各单位领导人心惶惶,裴太峰一时不能去金州市汇报黄岩县教育方面的工作,他又专心研究起县上的文化工作。

因为黄岩县文化局与教育局合并在一起,人员又在一起上班,文化部门成为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单位。在人们普遍重视教育的的影响下,文化局几乎没有存在感。

裴太峰通过调查了解,觉着当务之急是把新建的黄岩县文化馆利用起来,不能让这么一栋漂亮的公用设施闲置。

而如何填充运用文化馆大楼,关键是把文化从文教局分离出来,单独设立文化局。

有了独立的文化局这一部门,并任命了文化局局长,文化局长就会操心文化系统的办公场所,就会想办法购置办公设备,就会整体搬迁到文化馆大楼办公。

裴太峰还考虑到,为了一次性解决文化系统遗留的难题,成立黄岩县文联和其它文化协会,搭建起框架,使群众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

裴太峰向尤志坚和金正光汇报了自己对文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县上两位主要领导都非常赞同裴太峰的计划,认为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裴太峰又电话喊来蒙楚,让文教局给上级部门打报告。一是给县政府呈报关于设立黄岩县文化局和黄岩县文联的请示,两个单位均为正科级行政单位。县文化局需行政事业编制20名,县文联需15名编制。这两个请示由县政府呈报市人事局。

二是给市文化局呈报关于建设黄岩县城关镇和下湾乡文化站的报告,关于解决黄岩县文化馆办公设备经费的报告,关于解决黄岩县旱作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补助经费的报告。这几个报告内容单一,要尽快撰写好,1997年春节过后,即去市上相关部门汇报。

蒙楚听了,立即回去准备。

裴太峰知道,马泽君转正市文化局局长时间不长,一时不会有工作变动,他要让这位文物收藏家支持下级文化单位。

裴太峰清楚,市文化局从去年开始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给每个乡镇文化站建设投资15万元,县上配套5万元,共20万元。

裴太峰的想法是通过争取城关镇和下湾乡两个乡镇文化站,用文化站项目经费武装县文化馆。因为下湾乡距离县城较近,城关镇就在县城,可不用实施这两个小项目,在县文化馆大楼里悬挂两个乡镇文化站牌子即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