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调研粮企

看完青隆粮站,裴太峰和白武周直奔这次调研的最后一站——城关粮站。

城关粮站在黄岩县城以东一公里处,与县物资公司高低遥相对应。

当初建城关粮站时,看起来距离城中心较远,圈起来一块很大的地,在公路边前后左右修建了一大圈平房。左侧一排平房是粮油加工厂和成品粮油库房,靠近公路这一边是粮站职工上班和给干部职工群众开票打米面油的地方,有五六个对外窗口。另外两边全部是原粮和米面油等各种库房。

今年以来,由于粮油收购不足,粮食调运缓慢,城关粮站好多库房都空着。

裴太峰走完黄岩县各个粮站,几乎所有粮站库房都是高大深宽,东风牌卡车可在库房里掉头。

城关粮站四周库房圈起来的是一个大院场,这个不太规则的长方形院子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全部用水泥硬化了,盛夏的太阳晒得地面灼热。

城管粮站因为在县城,供应干部职工,工人,学生和城镇户口的口粮多,米面油消费群体大,粮油加工和加工产品销售不错,还没有影响到粮站和粮油加工厂的生存,职工工资能按时发放。

但与前几年相比,主要粮食产品销售量逐年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下降幅度较大,粮食油料收购也不理想。城关粮站和粮油加工场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与已经看过的站厂相类似。

走完黄岩县所有粮站和粮油加工企业,白武周之前在车上列举的问题一一得到验证,裴太峰心里是忧大于喜。

裴太峰一面调研,一面思考,到目前尚未完全理出头绪。他决定在城关粮站召开全体职工座谈会,请大家对新形势下粮食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提意见建议,他要集思广益,理清发展思路。

座谈会在白武周主持下召开。

裴太峰简要通报了这次下乡调研情况,然后直奔主题,请大家畅所欲言,出主意,想办法。

城关粮站站长还在留恋以往粮站独家经营粮食,垄断粮油市场的辉煌。对慢慢消退的国家储备补贴政策,一家独大经营粮食,专业银行资金支持,粮站由亦企亦政转为纯企业牢骚满腹。抱怨粮食政策转变太快,粮站成为断奶的孩子,不知所措,陷入困境。面对现状,一筹莫展。

粮油加工厂厂长天真的希望政策回转,希望现行新政策使粮食市场出现大面积波动,带来粮食企业好转。他持等待观望态度,没提出什么创新思路。

有职工提出,粮站经营粮食种类单一,只是简单地收购原粮,销售粮食油料加工产品,链条短,品种单一,好多粮油产品和副产品粮站没有,群众只有到私人粮店去买。

有职工提出,扩大粮站政策性供应粮油人群和军粮供应数额,争取国家更多补贴。

有职工提出,在县上建一座高级别的国家粮食储备库,获得更多保管费用。

裴太峰归纳了大家意见,提出“改、转、变、卸、活”五字发展思路。

“改”就是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职责,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秩序的现代粮食企业,做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转”就是转变经营方式。不限于收购经营主粮,还要经营各种杂粮,加工各种类型产品,发展小包装、精包装粮油产品,拉长产业链。

发展多种经营,千方百计增加收入。粮油加工厂的副产品也要销售,或自己用麦麸、油渣喂猪喂羊,将副产品变为肉产品销售。收购粮食油料不能只限于本地,可以收购外地质优价廉的粮食储运,提高竞争能力。

扩大粮油经营网点,在县城和人口密集的重点乡镇多布点,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粮油经销。

“变”就是在思想意识上变。县粮食局对各粮站和粮油加工厂的管理,要变行政管理为业务指导,让粮站和粮油加工厂真正成为企业。站长、厂长变为企业法人,承担法人责任。粮站职工变为企业员工,成为企业主人。

“卸”就是减轻粮站包袱,对年龄大的老职工和富余人员,通过县财政、人事、粮食等部门多渠道筹资,一次性解决,与粮站和加工厂剥离,让企业轻装上阵。

“活”就是在粮站职工管理上要活,体现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上要活,实行绩效考核;在粮站职工进出上要活,优胜劣汰;在粮站与职工的关系上要活,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打破终身制。黄金书屋

裴太峰要求粮食企业在稳步改革,加强管理的同时,县粮食局要积极应对新形势,抓大事,谋长远,对上多汇报,多衔接,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优惠政策。建立较大规模,较高级别的粮食储备库,设立军粮供应站,争取更多的政策性粮食补贴和储备粮保管费用,为粮食企业富余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要加强粮食流通领域管理,搞好对私营粮店的监管,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把这一块抓在手上,与工商部门协作,评选放心粮店,信得过粮店等。对以次充好,各方面不达标的私营粮店勒令关门。

争取县政府支持,组建粮食稽查执法大队,依法打击非法收购粮食,非法换粮和倒卖粮食行为,建立粮食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白武周见新任粮食局长对粮食企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这次调研情况看得准,消化吸收快,融会贯通的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这些措施办法一条条触及问题要害,一项项完全说到点子上,不禁肃然起敬,带头鼓起掌来。会场里的职工也跟着发出雷鸣般掌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