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两雄兴游中山国 吴起赴鲁拦惊马

第十九回两雄兴游中山国吴起赴鲁拦惊马

回前词《永遇乐》

求学拜师,幸遇贤能,既已认准,持之以恒,不畏艰辛,日久艺必成!胸怀锦绣,内藏绝术,何能于衷无动?辞道尊,志奔目标,誓将才华亮明。游历中山,见识骤增,云洞祭奠祖茔。鲁曾受辱,决意挽颜,显位证奇能。勇拦惊马,赏识豪义,得遇贵人巧逢。荐举相府擢卿将,娶妻家萌。

话说乐羊吴起王栩三学子,拜广阳道君为师,习学兵道战策,曾是生动讲解了孙武兵法,并结合实际战例,及战时应用策谋,均是受益匪浅。在此期间,还忙里偷闲,一同去了北面太行之中的蓬山,寻找医神扁鹊圣迹,却是个有道名医的不凡传说,在其被害之后,当地乡民对其尊崇及颂扬赞誉。后顺便登上巍峨的太子岩,观览了神医故乡的山川风光,不仅知道了神医疗疾的神奇故事,还充满了赞佩崇敬之情。后来经过两载刻苦攻读,总算是学成了兵法韬略,还需在实战中检验证实,才能领会其中的真谛。吴起急于展才掌兵,想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做出一番功名事业来。于是便首先辞别恩师下山,还要返回鲁国去求任,也是想洗刷早年被逐之羞辱,做出一番宏业来,给那些曾予蔑视者看到,自己本是个有骨气才能之人。

却说吴起遵照老道君嘱言,拜别乐羊王栩两位学友,便带了三徒赶往鲁国,意在求职得任,也好尽早成就功业。而王栩乐羊也想就此离去,便也向广阳道君告别,却问到了前程若何,想听师尊如何断判,竟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答复,也是心中高兴。于是两人商议,将到何地游历为好,就听王栩说道:“我从前多在南地游历求学,其实在北地更获益丰厚,咱们不如就去北面游走一趟,说不定会有新的见识,不知仁兄以为如何?”乐羊听后深表赞成,也是要依赖这位学友,自会有足够路资,支付起游历所需的费用,也是财匮气短之情所限,自然是听从为好。于是两人便决定,沿着太行山向北走,直到燕国境内,然后可转向东行,到齐国海边去游走一趟,顺便过青州前去祭奠师傅。

待行程定下,稍作准备后,王栩便辞别母亲和广阳老道君,与乐羊一道仗剑北行,不及数日,便来到一个生疏的国度,却是叫作“中山国”。原来这个小国也是周朝遗留封国,国王自为姬性,是周朝前时一个旁支,属鲜虞部族一部,原来国址在如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东部地方。此族先人多为游牧散居,以养马等牲畜为生,由于不甘心在荒漠之地艰难生存,其国君便带领部族老小,顺着山区逐渐东迁,来到了太行山中段的东麓之地。他们见到这里已达山边,东望一片平川丘岭,水草肥美,非常适合族人生存繁衍,便决定在此定居下来,建立自己的美好家园。那时由于地广人稀,多为无主地域,难定出是谁国疆域,占居者即为主家。由此大致算来,也就是如今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所辖之地,再加保定市的定州等地域,也有二十余县范围,经逐步发展后,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国度。

因为此国离东面平原较近,原来国中并不设固定都城,见平原诸地住民,为护卫百姓安危,建造了许多城垣堡垒,便也学习仿效,营建了自己的城垣土垒。由于其都城内,有座不大的山包,也是个高点观望之台,很具有战守用途,所以据其地势特点,索性就将国名叫作“中山”,也就是城中有山之意,倒还响亮。后来这个族群,极善于学习中原农耕文明,经过了长期稳定发展,逐渐生活富足起来,人口得到了飞快增长,又有周边民众移居聚集,成为一个富强之国。在三国分晋之前,此国附属于强势晋国,但时有叛反独立,晋国派出强将赵简子,率兵围攻镇压,才使其屈服从属。后来到了三国分晋后,没有了明确随属之约,三国又忙于各自治理本国,无从管束其地,便自独立为国,从此不属它国约管。所以自行扩展,安享了很长自主时光,却也逐渐富庶强盛,少了许多战争烦恼。

这中山国便将新的都城,建在了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之滨的一块高地之处,西面以太行山为依托,东面是平原之地,国都名便叫作“灵寿”。此城建造的颇为广阔,并不逊色于各国大城邑,且依坡就势,建造的很是坚固,内有高台望远,城垣门楼高耸雄伟,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城中民众聚集,开了数条街道,王宫内殿也很讲究,自然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还重视开办许多作坊,制作不凡精美器物,很显繁华盛景。还有国内善于养马,多有牲畜蓄养之民,再加善于习学耕地种粮,收获颇丰,国中还善于酿酒,多与它国贸易往来,获益颇多。却是个草原与农耕两者相并存的国度,虽然地域不过二三百里之狭,却也实力不容小觑。且国内民众自有尚武之风,善于习学骑马射箭,挥刀舞矛,还有不少战车,其它边国也不敢轻易进犯,因此能自立于各大国之间,也算个崛起站稳的小国。

乐羊王栩来到中山国后,看到民众安居乐业,商贸繁荣,到处生机勃勃,很显富饶之象,全都感到惊奇。高兴游历了其国内山川河原,看到此国有西面太行山隔阻,南北均建有城垣堡垒,东面平原直达赵燕齐国,是个四通八达之境,却自独立生存,颇为奇妙。再到其都城灵寿观游,品尝到其所酿美酒,却是与众不同,深知其民聪慧不凡,再看其各类作坊林立,也是个商贸发达之城,不禁多有赞美之词。审看其官家治理,却也井井有条,很能体现出该国必有贤士,也是个善于招揽人才之国,不由得在此细游一番,还选购了两匹善马良驹,作为远赴北地的脚力之用。可却谁也不曾想到,这里却是乐羊用武扬威之地,也是其发迹终续之地,也或为其伤心彻骨之地,此为后话。

这正是:游历北地入中山,国度虽小竟安然。域窄地狭人富足,皆为民勤治理贤。坚城固垒保疆土,作坊美酒显荣繁。令人羡慕无忧虑,却隐它日陷烽烟。

且说王栩乐羊游过中山国后,便向北到达北岳恒山之地,也是乘兴游历一番,再进入燕国境内,到各地尽情观赏山川风光,顺便了解风俗民情,以增长见识。而后便由西向东,又到了齐国境内,沿着海边行走多日,观览了海景名胜,对大海之情深入了解,甚至乘船出海,与渔家为友,知道了水情之险。再后便绕回到了青州古城,在此逗留多日,并刻意登上云洞山,再回到从前的居住之地,已有闲居者住进了草舍,早已物是人非,王栩不禁感慨万千。给乐羊指点着各处景观,忆起多年前的学艺寻父岁月,还是留恋不舍,再到那棵大松树下,看到亲自埋葬的师傅墓丘,已是杂草覆盖,不禁感叹不已。于是两人便重礼祭奠过先师,而后铲除杂草,又在旧坟上添层新土,使人看到有后人给前人上坟,也算是后辈对先辈的缅怀和念记,其中也有王栩寻父无果的无奈,只是难对人说。在此后两人便沿海向南,穿过齐鲁大地,更远游各地去了。

话分两头,再说吴起自带了三个徒弟,一道赶往鲁国,也是想着早日建功立业,实现自己誓言和抱负,这是吴起一直追求的目标。这日走到了鲁国都城曲阜,看到数年前昔日的情景,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少了些儒生学子的身影,也好似多了些武备萧杀之气。这时的吴起,自觉学到了不世绝学,已具大器之才,早已不是从前,显些落魄的儒门学子形象,不仅衣着华丽许多,而且更显气宇轩昂之态。又值四骑同行,自然是心中想到,我这回返鲁都,定要寻得高官厚禄,让昔日的师生学子刮目相看,也好证实自己如今的能为,在鲁地重新站起来。其它三位徒弟,其实也知师傅想法,但对鲁国都城却很陌生,初次到城中行走,也是有些目不暇接,观看着街景行人,处处觉得有新鲜趣味,所以尽管挺直腰躯,也是有些四面顾盼之态。

就在这时,忽然街上一阵大乱,有人急着喊叫说马惊了,路上行人连忙奔跑躲避,吴起等人也是吃惊非小。眼见对面街中,有辆马车迎面跑来,那拉车的马仰头奋蹄,纵然狂奔过来,眼见驾车者不能控制,就要会冲撞路人,真是险情危急万分。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就见吴起从马上一跃飞身而下,飞步赶到马车一侧,顺手便抓住那马的鬃脖,狠命的往后拉拽,竟将那惊马勒住,连跳几下后,车便停了下来。他的这一壮举,有效避免了惊马伤人惨事发生,赢得了街中观者的一片喝彩,就连那驾车者,也顿时吓得不轻,脸上汗水直淌,简直是惊恐万状。当看到这位壮士英挺豪迈,着一身壮士服,却有如此过人本领,不禁心怀赞佩,连忙开口道谢。吴起见车马已停,安然无恙,便也撒手站立一旁,摆手言说无妨,看是潇洒磊落。

这时坐在车中的一位华裳贵人,连忙下车致谢,并拜礼问道:“敢问壮士尊姓高名!真是巧情逢遇,仗义施救,本领何其了得,自当敬谢才是!”吴起一看,此人岁过中年,华冠锦服,言表不俗,定是个有身份之人,见其施礼拜问,便忙还礼答说道:“我本是卫国人,名叫‘吴起’,原在此地习学儒道,后经学兵练武,今是外出刚回返该城,便遇此不测之事,岂能眼看危祸不管?出手相救,制止惊马,消除危惨,举手之劳,义当如此,不必言谢!”说的很为得体,显些轻松自然,可见其怀具豪爽性格,令人钦佩。那人便道:“我是齐国出使鲁国大夫,名叫‘田居’,今为办事后回客馆,谁知驾马不知为何受惊,才出了此等险情,承蒙吴壮士豪义相救。若无急事要办,可否随我同到客馆一叙,也好表示谢意!”吴起连忙说道:“大夫美意相邀,恭敬不如从命,或许还有求助之事哩!”说的也是爽快。

于是,田居便自登车,吴起仍然骑马,招呼三个徒弟一同随行,到了曲阜招待宾客的客馆门前,将马匹让馆中暂管,共同进入客馆之中。田居因怀谢意,自是在客馆殷勤待客,其实也是看到吴起仪表不俗,身手非凡,彬彬有礼,或是个大用之才,自是有意交往,还要想看其学问见识若何。通过一番谈论,不管是儒,道,兵学,吴起有问必答,侃侃而谈,无一难倒。足见其胸怀韬略,学识非凡,顿使齐国大夫田居甚为佩服,认定其必大有作为,是个难得人才,不禁有些心动,却欲为齐国招揽能才,亦是职责。于是高兴说道:“吴壮士学问高深,精明干练,若是要想出人头地,不如随我去齐国,自当向国王荐举,定能成为卿将,不知意下如何?”吴起忙起身谢道:“承蒙错爱,起本在鲁国曾受挫辱,唯愿在鲁求任,显扬才华,方能洗刷前时之羞,也算怀志不苟吧!”话语凸显铿锵。

这正是:学子各自奔前程,发迹早晚难相同。鲁遇惊马显豪义,昌顺天助奇缘逢。仕途未开露吉兆,谈论透映智才能。欲荐高官它国适,婉拒更坦怀志情。

且说齐国大夫田居,见吴起志在鲁国求仕,以洗前羞,是个很有抱负之人,也就不再强劝去齐国,因当时齐鲁本为紧邻,两国君臣多有亲姻之交,关系很是密切。田居嘉吴起之能,也是珍惜人才,便说道:“若是吴壮士,决意要在鲁国求仕,不知有何进投门路?老夫常出使鲁国公干,倒是认得鲁国君相等大夫,可顺便帮忙推荐,定然会给些面子,不知君意如何?”吴起听后顿时一喜,他深知要想速有作为,必须投进国之官卿要员门下,当须有贵重礼品进见才行。他如今身无长物,发愁何于投进,正在踌躇设法,还无从着落,却见田居愿为引进,真是天助之喜,省却愁烦之难,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忙感谢道:“我也没什么硬门路,只是想凭本事去碰运气吧!若是有大人举荐,那是再好不过,定然会引得君卿高看,就不知是想推荐给何人?”吴起此说,也是怕位不显要,难能遂意。

田居听后,便哈哈大笑道:“既是荐举能才,就当择关要具实权之人,否则还会埋没俊才,岂不可惜!据我看,如今鲁国卿相之中,要数相国‘公议休’最为得势,也最受国君信赖,可说权倾朝野,无出其二。我与此人多有往来,关系尚好,后日还当有事会见,就顺便将汝,荐于其相门之下,不知君意如何?”吴起听后,不禁喜出望外,心想可真是奇缘,省却了许多麻烦,于是忙说甚好。田居又说道:“想就凭吾的特殊身份,举荐褒誉之说,及君之实具才华,定会得到高待重用,当是前途无量呀!”说完还自放声大笑,显然是具有相当把握。吴起此刻,猛得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心说真是巧遇昌顺,看来今日自发机敏,迅捷拦阻惊马之举,虽为露些莽撞,好在未遇险危,还是好心得好报哇!于是赶忙起身,向田居大夫躬行大礼,深谢这位齐国官卿的美意。田居大夫忙道:“举手之劳,不必如此!”并摆手示意,让他坐还席上继续交谈。

吴起只好听从其言,然后坐于席间,自是恭敬不已。只听田居问道:“看壮士年岁已是不小,不知已有家室否?”吴起忙道:“起自年少便外出游历,求学名师大贤,平日很少还家,其实也已无甚亲人牵挂,只是漂泊至今,还并未立业,何以成家?”田居听了一笑,然后说道:“我有一小女,年已及聘,尚未婚配,长得颇为不丑,还能读书识字,不如配汝为妻,尚做官卿,不能没有家室,那将成何体统?不知君意怎样?”吴起一听,更是喜上眉梢,心说若能联上这门亲姻,那便不愁引进之事不成,还可尽快得到高官厚禄,岂不双喜临门哉!于是,吴起便痛快答应下来。田居便让吴起等,即在客馆住下,言说是自己所带之人,自然得到优厚招待,他也不失信义,果然借办事之机,向鲁国丞相公议休,述说吴起之能,堪为辅国大才,引起了鲁相国高度重视,命其引见,量才取用。

此事竟办的极为顺利,田居很是高兴,心知凭吴起的智识才华,无需过多嘱导,便可取得鲁相公议休的青睐,定会刮目相看,自能如愿以偿。便紧忙回到客馆,让吴起稍整衣冠,说是那鲁相国急于相见,自当亲自相陪,前往其府第会面,要想好所答之词才好。吴起本就在客馆中,预作了充足准备,也是平日之学丰厚无缺,并不惧上官考问,自信均可从容应对,不会有所失误。他便对田居说道:“在下已备好说辞,尽可遂问即答,大人无须担心!”田居自是高兴。于是同吴起一同乘车到了相府,无需通报,便被侍从迎入其客厅前,看是很为礼待。只见鲁相国公议休坐于厅内,听说齐国使客到来,便命入厅进见,想是早已等待多时。田居同吴起应召入内,虽然相府华贵森严,使人感受非同凡比,田居本为使官,自是从容端然。吴起虽是心中忐忑,这时却也表现镇定从容,昂首坚步,仪表有度,并无慌俱之情,使人看了不禁心怀钦佩。

鲁相国公议休在堂审视,观吴起英挺俊逸,容貌不俗,彬彬具礼,从容步入,内心自感惊奇。待田居同吴起行过礼后,便让均坐于客位,命侍从端上果品待茶,也是礼遇周到。公仪休遂开口问吴起,从儒道之说展论,自是难不倒吴起,他本刻苦攻读数载,自是对答如流,深入析辩,凸显精辟。后又谈到兵法战策,吴起便将孙武兵法中,诸篇的内涵学问讲述出来,真是精论妙语,非凡无双,使公议休佩服的不住点头。因其虽也颇懂此道,但却从未听过,如此深透精妙讲论,这才领略到吴起之能,确为兵谋军战大才,看来那齐使并不虚夸。但他却有疑惑,不知此子从何得来?于是公议休问道:“子所论兵法,不知为何人所教?能否相告明白?”吴起便道:“此乃原吴国名将军师孙武,毕生所著兵法精要,变化万端!本人从学一位高师道君,乃为奇者,难透其名!弟子当遵誓言,还望大人多谅!”说的不卑不亢,公议休听后惊异,可却无奈。

这正是:人生奇遇非常时,

谁晓来早与来迟?

困顿欢欣互伴随,

福祸相倚无曲直。

运交尚需凭天助,

好心秉义赖功施。

昌顺坦途无阻碍,

双喜临门任乐恣。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