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三方大略

六部诸臣、督察院大佬,通政使以及刘文炤等人陆续抵达皇宫西南位置的文华殿。

文华殿本就是皇上诏对内阁重臣,进行问策解惑之地,虽然每任皇帝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欢冬暖阁诏对,有人喜欢乾清宫露台诏对,有人喜欢谨身殿诏对,甚至有人喜欢驾临文渊阁所在,但是文华殿,却是历代正统的,皇上问对的地方。

刘文炤跟在六部大臣身后缓缓步入文华殿,此处殿宇不大,比之奉天殿那是小巫见大巫,但是胜在巧致,静雅。

一盘香炉,淡香袅袅,一个御座,几只圆凳,家国大事,决于数人,这种环境,让人有种莫名的威势和自信。

刘文炤几人立于文华殿中,相互之间并无言语,这种环境下,并不适合相互攀谈。

大约一刻钟之后,崇祯皇帝终于在王承恩的搀扶下出现在文华殿外。

“参见陛下!”

诸臣见礼。

刘文炤看了看朱由检,崇祯的脸色看起来有些苍白,早些时候在奉天殿中便是有些异样,方才应当是让太医去看了看。

“赐座,”崇祯被搀扶着坐在御座上,摆了摆手,让太监搬来圆凳给几位大臣安坐。

“本来今天是第一次朝会,大学士的名单,内阁的人选,都应当先拟定再说,”崇祯轻轻靠在御座上,听起来说话的语气都有些急促:“但是朕看了建安候的奏本,心中有些按捺不住,想要和诸位先行商议一番。”

刘宗周等人听了崇祯的话,除了眸子微微闪动,并无别的动作:内阁人选都是已经定好的,走一个过场罢了。

现任六部尚书,再加上都御史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非加上两个部堂级以下的大学士或者侍郎官,没有什么特别的。

刘宗周还是更在意刘文炤那封奏本上都写了什么。

看诸臣的脸色都是平淡无比,崇祯随即看向道:“建安候,你把奏本上的内容给诸位再复述一遍吧。”

刘文炤向着崇祯微微一礼,而后才转身面向诸臣,朗声道:“吾之方略,分为三点。”

“其一,稳定江南,巩固后方,辐射长江上下,以求根据地安定。而根据地安稳与否,蜀地张献忠部为关键,其部为我心腹大患,张献忠胸无大志,可是其麾下孙可望,李定国皆为一时之骁勇将帅,若不能为我所用,则需要尽早消弥。”

“其二,布局长江防线,五大总兵,互为奥援,其中庐州总兵黄得功驻守庐州,管辖南直隶长江以北地区,并负责支援高杰与刘良佐;凤阳总兵刘良佐,驻守凤阳,管辖南直隶西部与淮河以南地区,并负责河南中南部攻守;徐州总兵高杰,驻守徐州,管辖南直隶西北部黄河(当时黄河流经山东南部,在淮安西与淮河汇合,)与淮河;山东总兵刘泽清,驻守淮安,管辖南直隶东北部和山东南部事宜;武昌总兵左良玉,驻守武昌,负责胡广大部分地区。”

“五大总兵,如同星链,将长江上下,牢牢锁住,可互为奥援,也可一同出击,使得敌人首尾难顾,倒是一手妙笔,”史可法向来主张布局长江防线,听了刘文炤的话,大有知己之感。

刘文炤微微一笑,而后继续道:

“其三,远交近攻,联合大顺政权,即李自成部,共同打击,围剿满清政权!使其绝大部分兵力消耗在中原之地,与山陕地区,而不能蔓延至我长江一线!”

刘文炤言毕,向着崇祯一礼:“此为三方大略。”

“诸位可有什么看法?”崇祯神色灼灼,盯着殿内几人。

“陛下,关于第一点,臣有些疑惑,不知建安候可否回答?”刑部尚书张慎言起身。

“尽可言语,”崇祯靠回到御座上,集思广益嘛,崇祯乐于见到此种场景。

“稳定后方不错,‘根据地’一词虽生僻,但也算恰当,”张慎言皱着眉头道:“但是单单凭借三言两语,就让张献忠与你合作?是否异想天开?”

刘文炤笑了笑,刚要回答,就被张慎言打断:“我等若出兵入蜀!则长江沿线如何?百姓如何?财税何来?这些东西,建安候,你可曾想过?”请下载ap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