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水镜先生

第一百八十四章 水镜先生

老头将他们领进客厅,很快就从厨房端来了茶水。

“三位远客请用茶。”老头笑着将茶送到了他们的面前。

刘辨道:“先生巧思妙想,实在令在下佩服,不知先生尊姓高名?”

能造出这么逆天的机械装置,精通诸多奇门,对方绝不可能是无名之辈。

对于小才女贾文售卖书画的原因,刘辨终于明白了。

面前的老头弄出这么多的神奇装置,一定耗费了不少银子。

而小才女贾文,就是他幕后的支持者!

老头呵呵笑道:“在下乃乡野之人,不敢劳烦公子惠问。公子称呼老朽德操即可。”

“德操?”刘辨在脑海中急急思索。

目光在茶水和对方的脸上移动了几下,他突然呼吸一滞,心中忍不住狂喜起来。

德操!司马微字德操!

这位可不简单啊……

评点天下人才的能力,三国时期的智者无出其右。

兵法、韬略、奇门遁甲、地理天象无所不通。

学识之广博,恐怕连卧龙凤雏都远远不及。

和刘辨面前的这位相比,诸葛亮和庞统只能算学生……

只是可惜此人崇尚老庄之学,寄情于山水之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隐士。

刘辨慌忙朝对方躬身行礼:“原来是水镜先生!失敬失敬!”

“公子竟然能认出老夫?公子又是何人?”

司马微被刘辨突不及防的称呼,弄得一头雾水。

他仔细看了看面前的少年,发现自己对其毫无印象。

林采儿和马云禄听着二人的对话,既激动又好奇,竖着耳朵,生怕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

刘辨哈哈笑道:“冒昧来访,还请水镜先生勿怪。小子姓刘,乃是西凉三郡郡守。”

司马微闻言,目光错愕了片刻,躬身行礼道:“草民司马微,拜见刘郡守。未能远迎,还请使君勿怪。”

他说着用余光瞧了一眼刘辨身后的两名同伴,对于她们的身份隐隐有所推断。

刘辨将他请到了自己身边,问道:“水镜先生什么时候来的凉州?在下想请先生出山,不知先生能否赏脸?”

对方一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过了解,这个时候刘辨也不想绕弯子,厚着脸将自己的最迫切的想法说了出来。

司马微拱手道:“老朽何德何能让刘使君如此看重。只是老朽年岁已高,愚拙不堪,实在不敢答应,还请刘使君赎罪。”

说毕,他起身向刘辨躬身一礼,久久不肯起身。

刘辨叹了口气,看来司马微还是一心想做隐士。

三两句话劝服对方,也不太现实。

“既然水镜先生不愿出山,在下也不敢强迫先生,今后先生有什么需求可以尽管开口。如果和我见外的话,我可要生气了。”

刘辨笑着回应。

司马微一脸感激,落座后说道:“刘使君,老朽来凉州已有两月,对刘使君的善政,多有耳闻。”

“刘使君以屯田之法,积攒粮草,救济灾民,令老朽大开眼界。”

“兴贸易、轻刑罚、传授新学、兴建学社,更是千古未有之举。”

“老朽以茶代酒,代天下百姓敬使君一杯。”

刘辨和他相对而饮,听他这么夸自己,趁机说道:“看到院内水镜先生的神作,在下打算设立工科,想请水镜先生担任教授,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学院教授待遇极好,一应所需都由郡守府承担。

既然对方不愿做官,也不愿参与尔虞我诈的争斗,刘辨想试一试将他留在学院。

司马微犹豫了一会,拱手道:“好,老朽就厚颜答应了。”

为了防止刘辨继续打他的主意,司马微笑道:“使君,在下心中有一位合适的人才,想举荐给您。如果使君不嫌弃的话,可以速速派人去荆州,如果迟,此人定会投靠刘备。”

刘辨惊喜中拱手致谢:“多谢水镜先生,有您亲自举荐,此人必能来凉州!”

司马微道:“此人姓徐,名庶,字元直,本是颍川人士,年少时为人报仇,杀伤人命,被同乡救出后立志学文。”

司马微说完语气一停,笑道:“只是此人出身寒门,并非世家子弟,骨子里还有些粗俗之气,使君若打算请他来凉州,万万不可派遣寻常儒士。”

刘辨起身谢道:“多谢水镜先生,既然如此,在下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我这就回去派人前往荆州!”

“好,使君稍等,我写下一封书信,使君可派人带去荆州,徐元直看了自然明白。”

司马微利索起身,过了一会从书房拿出一份书信,双手交到了刘辨的手中。

刘辨接过书信,领着林采儿二人告辞离去。

看到刘辨对那位水镜先生如此礼遇,林采儿二人也不敢轻视,回城途中忍不住思索起了,如何从对方手中拿到机械图纸的方法。

如果将小院内的装置规格扩大几倍,仿造出几十套,那就是源源不断的银子啊!

只要有水流,机械装置就能日夜运转!

马云禄道:“幸好被我们及时发现,不然酒泉的经济,很快就会超过张掖。”

林采儿道:“知识就是力量,贾文的实力不容小觑,看来我也低估她了。”

刘辨回到府衙,立即派人火速给庞德送去了消息,命他亲自前往荆州。

至于为什么不派其他人,而让武将庞德去请徐庶。

那是因为庞德好酒,性情洒脱。

刘辨相信两个人见面后,一定会有共同语言。

加上司马微的书信,请徐庶来凉州的可能性极大。

为了防止徐庶在庞德前往荆州前,提前投靠刘备。

他在书信中,替庞德留了一个后手。

想到还在刻苦学习的诸葛亮,刘辨哈哈笑道:

“陈群,你亲自前往隆中,打探一位名叫做诸葛亮的少年,暗中接济他五百两银子,另外还有庞士元、孟公威、石广元,均是同等待遇。”

陈群得了命令,当晚就带着银箱,动身离开了禄福城。

“希望将来你们能看在银子的份上,投靠本王。”

刘辨望着河面上渐行渐远的画舫,忍不住笑了出来。

暗中接济诸葛亮等人,让他们安心研究学问。

等他们学有所成,再亮明身份,请他们出山的想法,刘辨其实早就有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