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上小学37

其实现在的学校给学生定营养餐或者由指定的餐饮公司给学校送盒饭我认为是挺好的。虽然我不经常在学校吃午餐,但是听那些天天在学校吃午餐的同学说他们家里面的父母天天都在为给孩子中午带什么愁心,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班里的同学已经有一些在吃饭的时候有些比试的意思了,都在比谁中午带的东西好,假如父母给带的东西差了或者是不对胃口了,那么肯定就在家里满地打滚了。那个时代出生的网友们可以仔细回忆一下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带饭盒去学校热虽然说有好的一方面,但是其中也有坏的一方面。那就是经常有学生对饭盒施加暴力。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很多时候双方打假的同学如果打不过人家了,那么就趁着课间休息的时候悄悄的地跑到热饭盒的地方,然后仔细的找贴有打他的那个同学的名字的饭盒,其实只要时间够用的话那么肯定能找到,因为所有的饭盒上都贴着白色的那种胶布,上面用油笔写着班级和学生的名字,后来我还曾经听说有的学生家长嫌那个白色胶布上边的名字和时间一长就模糊了,于是就用那种细的美工笔蘸着油漆把学生姓名写饭盒的底部。只要是找到了打他的那个同学的饭盒之后就会把里面的饭菜全都给故意倒掉,然后再悄悄的离开。

不光是被打的同学这样去做,更多的是打人的同学有的时候还去这样破坏被他打的同学的饭盒。这些不是我亲眼看到的,都是听那些天天在学校里吃午餐的同学说的,但是我认为肯定真实性大于故事性,那是因为偶尔中午在学校吃午餐的我经常在吃午餐的时候听到走廊和班级的喇叭里传来学校教务主任或者少先队辅导员的声音,经常听到的就是哪位同学把某某班级的某某同学的饭盒里的饭给倒掉了,听到的话马上到办公室承认错误去。因此我认为的这种针对饭盒的破坏的事情肯定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我认为现在学校给学生们统一制定营养餐或者盒饭是一件相当好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一定要保证食品的质量。

其实在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在我所在的班里面就已经开始有人起哄说班里的谁和谁谈恋爱了,那个时候是只要是男女生放学一起去,或者是上课经常一起说话,或者是课间休息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或者是上学的时候被看到是一起来到的学校。那么在班级里和整个学年里用不了多长时间都会传开某位男同学和某位女同学谈恋爱的事情。但是我得承认我们那个时候普通的学生还真不配有这种传言,通常来说拥有这种传言的同学都是学年或者是班级里面长得帅的男同学和长得漂亮的女同学,并且这些同学多少在班级和学年里还有些号召力。但是我接触的这样的同学不是能打架了,也不是学习好的,但也不是学习不好的。所以我不能给这些同学在班级里和学年里一个位置定性,因为这样的同学是班级干部的相当的少,但不是没有。孟老师有的时候听到某种关于自己班里学生有谈恋爱的这种传言了,那么先不管是不是真的,先把当事双方统统找到办公室里去把问题说清楚。

但是即使是这样,这种关于早恋的传言也从来没有断过。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到谁和谁谈恋爱的话题。那个时代的网友们你们想一想那个时代你们身边有没有关于早恋的话题。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所说的早恋基本上就是处于之前我说的那几种男女同学的关系上,至于更严重的那种早恋我反正是没有听说过。

反正在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这种起哄声在我的记忆里是经常性的有,甚至有一次还传出我和我的同桌早恋了。现在我想一想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的数学题有的时候我不会,我让我同桌给我讲一讲,因为她的学习成绩还是可以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班级里总有一些看不得同学互相帮助的人存在。

这种传言一出来,我以后就不再找那位女同学帮我讲数学题了,而那位女同学也再也没有帮助过其他的同学。我得承认有很多的时候说谁和谁早恋了的传言更多的像我这种的事情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同学给无限放大了。但是我们班级里还是有一些大脑比较清醒的同学,这些同学也不在少数,他们就认为我根本不可能和那位女同学谈恋爱,因为既不同时到学校,放学的时候也不是一起走的,所以说我和同桌谈恋爱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是刨除一些像我这样的事情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同学给无限夸大的之外,在学校里肯定是有早恋发生的,但是那个时候的早恋和高中时期以及大学时期的恋爱还不一样,但是让我说出到底哪里不一样我也不好分析。但是后来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事情,有几位当年比较能打架的同学说道那个时候学校里肯定是有谈恋爱的,但是这些人谈恋爱的目的就是显摆,让别人看看你们都没有女朋友我有。但是这些男生和女生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向什么人显摆可就说不准了。

数学真是一个让人无法说清的学科,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时候的数学作业写起来就感觉已经相当的吃力了,如果不是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母亲在旁边辅导我一下的话,那么数学作业能不能写完都很难说。而之前我提到过的那位我们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位同学人家做数学作业给我的印象简直是太轻松了,有的时候孟老师根本就不给他留作业了,因为三年级的数学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掌握了,别说三年级的了,就是后来孟老师偶尔为他单独留了几回六年级的数学题他竟然也都轻松的解答出来。

但是我所在的班里面大多数的同学都是那种似会不会的状态,留10道题的话可以对个5道至6道,而只要那些少数的一学就明白的学习好的学生能做到完全正确。

数学这个科目真的是会的真会,不会的真不会。孟老师其实也不是不认真教,但是当时大多的同学就是学不明白或者是不理解。更多的时候是例题明白了,但是只要一换个题型就又弄不明白了,这个可真的是没有办法,小学老师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认认真真的给每一个孩子讲明白,如果那样的话我那个时候的小学6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都在想为什么我那个时候就那么笨,为什么数学就学不明白呢?其实后来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除了学习好的同学之外,大多数同学对于数学都没有什么好的印象。这里当然也包括了大时代的背景,1978年前后出生的人的父母大多数在那个特殊的时候都不能正常的读书了,即使那个时候上了高中什么的也基本上没有学到什么,所以当1978年前后出生孩子上小学以后父母想辅导孩子的话已经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父亲算是特殊年代之前读完高中了,但是对于以后我上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一些比较解答起来费事的数学题也作起来感觉挺难的了。后来上初中以后父母真的是起辅导都辅导不了的了。

有让人发愁的事情,也有一些无法描述性质的事情,当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正在按部就班的读书的时候,我们学年的第三批入队仪式将要开始了。如果说第一批入队的同学是学习好的同学,第二批入队的同学是那种班里积极分子的同学的话,那么第三批入队的队员的产生就很是有趣儿了。

现在我还记得那天下午作文课结束以后,我们正准备收拾回家的时候孟老师突然走了进来,然后说道没有几天的时间了,学校准备再次给新的少先队员举行入队仪式,现在少先队辅导员要求各个班级把每个班的这次入队的名额报上去,所以现在举行一个班会看看谁能有资格成为第三批少先队员。

班级里立刻热闹了起来,其实小学的时候经常开班会的,但是我只记得为了选同学参加少先队的这个主题的班会和选班干部的班会了,至于其它的班会内容早就忘记差不多了。当然有可能后期在写作的时候会猛然间想起来某一次班会的主题加以描述,所以在这里先请网友们不要太重视班会内容的情节了。

先是各个小组展开的激烈的讨论,因为学习好的,班里的积极分子都已经参加少先队了,所以这次展开的话题就是谁还有资格可以加入少先队,总之那个时候可真的热烈的讨论。反正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是平日里打架斗殴的同学肯定没有资格加入少先队,这个意见各个小组是基本上答成共识的,虽然那些平时好打架的同学看上去很不高兴,但是这些同学也只能对这个结果赞成,谁让这些同学平时的时候爱欺负同学。

但是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孟老师,给班级做出重大的贡献的同学可不可以呀?孟老师回答说道当然可以了。然后班级里一些平时比较爱打架的几位同学几乎同时说出了班里面最能打架的那位同学的姓名。

这个时候讨论的氛围好像达到了一个顶峰,那就是班里面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是反对那位同学入队,因为平时课间休息的时候和放学以外的时间那位同学可不止一次的欺负过班里的同学,当时好像我也被他欺负过不止一次,这个真没有办法,我不是会打架的那种孩子。别看这个班级里有好几位属马的同学,但是基本上都是不怎么爱打架的同学。

这个时候班里的那些平时好打架的同学说道在孟老师生病的住院的时候还不是因为那位同学找到他的母亲才让孟老师住上院的,要不然不知道孟老师得什么时候才能住上医院呢!当这个意见一出来,班级里出现了一种暂时的安静,毕竟虽然他平时爱欺负同学,但是对于孟老师住院的这个问题上他的父母也的确出了很大的力量。因此说他为班级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不为过。所以当时对于这同学是否应该入队还真的形成了两种意见。

后来孟老师说道从公从私都应该感谢这位同学,刚才班里的一些同学说道算不算重大的贡献,孟老师认为是重大的贡献。孟老师的一定调子,班里的意见才逐渐达成了统一。但是班里面还是有一些同学反对那位同学入队,因为他平时欺负同学已经在大家的印象里形成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说道这里我想各位网友们在你们小学的时候肯定会有我和一样的这种校园感觉,那就是某位同学的参加少先队的过程好像让老师给定了调子才得以入队的。当然这里我真的是无法为这种校园生活定性,算是什么性质呢?是快乐的记忆还是一种不快乐的记忆呢?我真的不好说。

这位同学的事情讨论完毕以后,好像又讨论了好几位同学的入队资格,对于那几位同学的入队资格好像没有产生过多的讨论,平时关心同学好像都是对这些同学的评语。

那天的班会开了可能比一堂课的时间还要多,毕竟将同学把哪些同学可以入队的名单列出来以后班级里还要来一个投票,可是我对于那个时候的那种投票已经是没有了什么兴趣了。具体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投票的结果就是这几位同学全都全部通过,可以参加少先队。其实我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不少同学投了反对票,但是就算投了反对票又有什么用呢?班主任想让人家入队,那么就算学生们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老师不好,只不过是对了入队这种光荣的事情里有了一些其他的因素加入其中以后,让学生们肯定或多或少的对于老师的公信力有所怀疑。

如果不是入队,假如是其他的事情选举那位曾经帮助过她的那位同学的话,我认为可能会更好一些。可是事情就是这样的发生了,谁都无法改变,以至于后来班里的大多数人都不太认可这位同学的少先队员身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