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上小学75

当我出操场大门往右拐走到第一个街口快往左拐往现在所居住的这个房子走的时候,我身后跑着过来了好几个同学,这些同学都是平时表面关系还可以,但是也经常动不动就会打架的那种关系的同学。其实这些同学跑过来也不是为了我,那是因为那个时候与我一路回家的同学有好几个呢!那个时候经常是不自觉的就在一起结伴往家走,因此这几位同学过来是叫住了我们结伴往家里走的所有人,而不是某一个人。

把我们叫住了以后,这些同学里有一位同学说道他已经打听出了那位同学家住在哪里,并且说道已经有一些别的班级的同学去那位同学家里去了,准备去看望一下那位同学。所以他的意思是我们班级也不能落后,也要去看望一下那位同学。

我们几个已经准备回家的同学听到以后商量了一下,有几位同学还是不准备去,而我想了一上心里想反正作业也不多,可能一会儿就能写完,另外就是回家也没有什么意思,因为那一阵子不知道为什么我所在的这个省城又经常停电了,有的时候可能从早上一直停到晚上,因此回家写完作业也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没有办法那个时候的我和绝大多数孩子的想的就是玩,想着学习的孩子还是少数的。没有电视可以看,收音机虽然可以听,但是那个时候基本上在我们放学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儿童喜欢听的节目了,全都是新闻类的节目了。其实这一点真的有的时候非常矛盾,那个时候不喜欢听新闻类的广播,现在想听新闻类的广播但是很难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娱乐节目了。

想了挺多以后,就答应和这些同学一起去那位同学家看望一下,但是这里还是有的同学说道空着手去不好吧!是不是应该拿点什么东西过去才好,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就是一群孩子也没有什么钱,拿什么东西过去还商量了半天,最后的意见是让与我们在一起的几位女同学回家拿些东西,毕竟那位同学是女同学,而女同学当然知道应该送些什么东西给女同学,所以才这么决定的。

于是我们一群同学先分别陪着这几位女同学回家取东西,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天这几位女同学回家到底取的是什么东西早就忘记了,但是有一点记忆还是挺深刻的,那就是其中有一位女同学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情以后竟然也和那位女同学一起走出家门和我们一起朝着那位女同学的家的方向走去。并且我现在还记得这位母亲还拿了不少的东西,至于什么东西真的是早就忘记了。很多的时候事情还记得,但是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物品早就忘记了。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时候各位在那个时代上小学的网友们是不是有着与我同样的经历,那就是可能很多的时候一些事情记得非常清楚,甚至连一些对话可能都还记得,但是里边涉及的一些物品可能早就忘记了,除非那个物品在整个事情里占有着很大的分量,否则一般的物品可能这么多年以后真的忘记是什么了。不知道各位网友们是不是有着一样的感受。

这个时候就不是我们一群孩子朝着那位同学家走了,而是由那位家长领着我们朝着那位同学家的方向走去。当时道路上的车虽然和今天没法比,并且道路的两侧也不像今天这样都停满的汽车,但是给我的印象就是道路上的车也是基本两侧不停的有汽车驶来,那个时代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附近的街道还没有实行单行道呢!因而汽车是两个方向都有,所以过道路的时候真的得注意一些,那个时候因为除了那条主干道之外,其余的道路都相对来说非常的窄,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跑着过道路的。但是那一天这位女同学的母亲算是把我们的这个不好的习惯给纠正了,每当要过道路的时候她都要让我们停下认真的看一下两侧有没有汽车驶来,然后才能过道路。其实在这之前学校也好,父母也好都会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如何过道路,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监督过,而因为这次事件算是把我原先不太好的过道路的毛病给纠正过来了。其实只要纠正了一个人的毛病,我都认为那天这位女同学的母亲所做的一切都算是成功的。

其实那位女同学的家距离我们学校其实并不是很远,但是可能就是因为那个时候都是孩子的原因吧!感觉走了挺长的时间才达到了这位女同学的楼下。其实就在前几天我按照记忆当中那一天走的路线又重新的走了一遍这个路线,从我家到这位女同学家的楼下好像连10钟都没有用上就走到了。但是那一天给我的感觉好像走了能有将近20多分钟,都快半个小的时间了。

其实也不光是那个时代,就是今天也是一样,如果哪一家真的有人去世了话,那么这一家所住的那个单元门距离老远就能看出来,因为单元门的门口摆满了花圈以及挺多的那种按照民间说法是白事所用的物品。

当然我指的今天也是指的今天的一些老的居民楼,至于那些高档小区里是什么样子我可是说不好。

我们同学的母亲领着众多同学走进了那个单元楼里,但是我并没有进去,而就是在外边呆着。那是因为当年奶奶去世的情景让我记忆太深刻了,因此对于这种白事的氛围我真是说不好为什么不愿意到现场,这里面肯定害怕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成分。

那个时候我们班里面应该是我最先接触过亲人去世的,因为在我第一次上小学之前奶奶就去世了,因为那个场面在年幼的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而等第二次上小学之后,我们班里的同学的一些长辈好像才陆续有去世的,但是直到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总体来说好像因为白事请假的同学不是很多,因此那个时候班级的挺多同学还真的没有经历过身边有亲人去世的事情。说句实话,不光是我们班级,包括整个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去了这位同学家以后才意识到什么是死亡的。

因为我曾经有过亲人离世的这种经历,所以我对单元门口摆的那些物品尽量离的远一些,那天我记得不光是我们这些同学去了这位女同学的家里,别的年级的同学都在陆续的不断的到来,以至于这位同学家所在的那个单位楼门口全都是不同年级的孩子。当然我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有的同学真的是自愿去这位同学家里看望一下的,而有的同学则是给我的感觉好像就是不得不来似的。

不光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来了,连一些已经来过一次的老师也再一次出现在了这个单元楼的门前,那个时候给我的印象就是整个学校真的就是一个大家庭,谁家有什么事情的话,如果真的需要全校师生帮忙的话,那么全校师生真的尽一切可能的去帮忙。这种感觉我想现在的小学生应该是体会不到了。

但是还有另一种行为让我感觉到说不出来的滋味,那就是因为很多的同学并没有经历过亲人离世,因而对于很多白事的物品并不是很理解,因为我那天就看到不止一位同学进楼之前或者从单元门出来之后用手摆弄着摆在单元门口那些花圈上的纸花。说实话我奶奶去世之前的时候我都曾经认为那些纸花挺漂亮的,但是也是奶奶葬礼让我才知道那个纸花所代表的并不是什么美好的象征,因此从奶奶去世以后我是不愿意再碰那些纸花,不光是不愿意碰那些纸花,就连有的时候坐车或者走路如果要路过寿衣店的话,我都是尽量把目光给回避一下。没有办法,那个时候的胆子就是小。

如果不是单元楼的门口有这位母亲去世的女同学家的亲戚在的话,我估计那天那些花圈上的纸花弄不好就能让有一些不知道其中含义的同学给摘下来拿走了。

但是有一点我还是比较肯定的,那就是大多数去的同学再没有在学校进行捐款捐物的时候就已经拿着东西去这位同学家了。反正是同学走了一波儿就又来一波儿,连我们班里其他的同学一会儿也都陆续的来到了。当然来的同学的家长也不在少数,除了我们班的那位女同学的母亲之外,也有挺多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来的。

看我写了这么多,其实我跟着的这一波儿同学从上楼到出来可能连5分钟都没有,只不过我要把那种心里的感受写出来,所以网友们可能感觉与我一起来的那些同学以及那位女同学的母亲好像上楼呆了很长的时间,其实呆的时间没有多长。

其实本来我在外边呆着的时候想先回家,但是想到是和同学们一起来的,所以就忍住没有独自回去。当与我一起来的那些同学和那位女同学的母亲出来以后,我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我们班的那些女同学的母亲的眼角似乎有些泪水。

来的时候等于是这位母亲领着我们来的,回去的时候也是她领着我们回去的,当然给一一的送回家是不太现实的,基本上就是送到所居住的单元门口或者是大院儿门口。

到家以后免不了父母的双堂会审,主要就是问我为什么在应该到家的时间里没有到家。其实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事情是经常会发生的,在应该到家的时间里也不和父母说一声可能直接去同学家了或者是直接去什么地方玩儿去了,那个时候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去同学家去了,而我们班里面的一些同学则是直接去什么地方玩的居多,但是到底是去哪里玩了可就说不好了,有的是去儿童公园玩,当然去儿童公园玩的同学都是翻墙进去的。还有的同学可就是一起结伴在街上什么地方玩,那个时候真的说不出来什么大多数同学就那么爱玩。至于像我这样去同学家的基本上也是以玩为主,以写作业为辅的。并且通常是可能平时在家一个多小时能写完的作业,如果去同学家的话可能两个小时都写不完,因为基本上都是玩一会儿写一会儿的。

再加上那个时候其实社会治安和现在比不了,因此看我在应该到家的时候没有到家,父母非常生气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一次当我说完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家理由之后,父母破天荒的头一次没有生气,而是说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无论多着急也要先回家告诉父母一声才可以,不能放学直接去别的地方。其实以前的时候父母和班主任也没少说这样的话,但是我可以说真正能做到听父母和老师话的同学没有多少。

吃完晚饭以后母亲又让我领着她来到了这位女同学家里看望了一下她的父亲,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很晚了,但可不光是我母亲领着我去了,挺多同学的家长又让孩子领着再一次来到这位女同学的家里看望一下。哪个家长都没有空着手来,不管多与少都会给那位女同学的家长一点儿钱。因为这回我可是亲眼看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并没有进到这位女同学的家里,但是母亲领着我来,那么说什么都得进来了。

屋子里的布置我就不细说了,反正只要是家里有亲人去世的话就应该可以相像的到是什么样的场景。屋子里人可是不少,我可以看到那位女同学抱着她母亲的照片十分难过,她的身旁有几位年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孩子陪着她,有可能是亲戚家的孩子过来陪着她。屋子里的人肯定有挺多是这位女同学父母双方的亲戚,但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和家长也不在少数,每位同学都会过去和这位女同学说几句话,我当时好像是说了,但是说的是什么早就忘记了。

我的母亲也和这位女同学的父亲说了几句话,然后再临走的时候给的这位女同学父亲的钱,因为这是我亲眼所见的。所有陆续离开的同学的家长都给了这位父亲钱了,不管是多还是少,钱肯定是给了。

前边我就说过了,那个时候我们小学真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大家庭,虽然打架的,骂人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只要是真的学校的哪位学生家里真的有什么事情了,那么可能平时见面就掐架的同学也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

一个同学的家长去世了,不说整个学校学生的家长都去这位同学家看望了,也得有将近70%左右的家长去了。也可以这么说在学校组织的捐款之前,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就已经捐了一次了。

其实在这之前我真的没有感觉到什么是父母的爱,但是从那天起我才感觉到父母在是多么的幸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可能很多网友对于什么是幸福都有各自的感受吧!

第二天上学之前父母给我能有一块多的钱,让我在学校组织捐款活动的时候捐给那位女同学。来到操场以后又一次看到了很多的同学在疯玩,当然不用我也知道肯定是一会又要开始捐款活动了,毕竟昨天孟老师已经说过了,虽然没有说明是哪一天,但是这种捐款的活动通常都是头一天说完以后第二天举行。

这一次与之前的区别就是不再有什么登记信息的行为,每个同学走到捐款箱那里就直接把捐的钱投进行就行了,并且还有几个老师守着用几张书桌临时拼起的大桌子,那是因为有的同学可能捐款有的同学可能捐物,有的同学可能既捐款又捐物,所以必需得有放物品的地方。

捐款的前后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按照年级从低到高的顺序来进行的,当轮到我们三年一班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那个放东西的大桌上已经放满了各种物品,有各种笔,各种钢笔水,各种作业本,女孩子通常会喜欢的一些小玩具,还有各种零食,反正是什么物品都有,而捐款箱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轮到三年级的时候就又更换一个,不用说一个捐款箱肯定是满了才更换的。

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同学也是既捐钱又捐物了,反正男孩子捐各种笔呀,本呀等与学习有关系的多一些。而女同学则真的是捐什么的都有了,还有的女同学捐了那种按照现在话来说就是娃娃公仔的布娃娃,现在虽然这种布娃娃到处可以买到,但是在当时我所在的这个省城里的商店出售这种大号的布娃娃还挺贵呢!因此可见有的同学真的是想通过自己所捐的物品希望那位女同学尽快从伤悲中走出来。

我们班级本来都已经来到了教学楼通往操场的大门的地方,结果让学校领导给叫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