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纳入人才,禀明案情

御书房内所有的宫女,太监都一一退出去。

常溪不明白他为何要屏退所有人。

“常大人,此次调查,可有收获?”海瑗道。

“……”

常溪思量着要不要把贤妃、昭嫔与李愈的事说出来,这毕竟是往陛下头上带绿帽子啊。

“常大人,有什么直说即可,陛下不会怪罪的。”海瑗含笑提醒。

常溪深吸一口,“陛下,据小臣目前的调查,贤妃娘娘和昭嫔娘娘入宫之前已心属他人,莫丞相知之而不止,任其入宫,理应有管教不当之罪。再次,据她二人心上人李愈口述,贤妃与昭嫔之间似有过节,。”

“过节?”海瑗笑了笑,问,“她二人有何过节?”

穆辞看了眼常溪,将目光转向海瑗。

贤妃一案,他是交给海瑗负责的,对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他是知道的。

只是,穆辞很好奇常溪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常溪继续道:“离开李愈家宅前,他和小臣说了另一件事。”

闻言,海瑗嘴角的笑意更深,他可是给过李愈警告的,那件事,李愈绝对不会说的。

“李愈和贤妃两情相悦,但莫丞相不承认他们之间的事,后来昭嫔莫名横插进来,成了李愈的心上人。两姊妹本是形影不离,在那之后如形同陌路,直至贤妃入宫。在贤妃入宫前夜,二人发生争执,其结果如何,谁也不知。”

穆辞看着她,低低沉沉的声音从唇间流出,“你这般认为的?”

“小臣不敢妄自定夺,具体情况还得等小臣见了昭嫔娘娘再做定夺。”

“下去吧。”穆辞不再问她。

“是。”常溪行了礼,退出去。

临走前,她抬眼看向前方,恰巧与穆辞的视线相撞。

穆辞眼里的探寻之色,让常溪心里莫名发慌,忍不住想起他站在画前目露深思的那一幕。

长溪佯装镇定的退出去,一出御书房,就小跑起来,仿佛身后有洪水莽兽在追赶她。

海瑗见他盯着常溪离开的方向,打趣道:“陛下这是看上常大人了?”

穆辞收回视线,否认,“没有。”

“那你怎么一直盯着人家看?”

穆辞目光闪了闪,实话实说,“她像一个人。”

“像谁?”海瑗问,他上次问穆辞时,穆辞也是这么回答的。

穆辞不语,拿过毛笔,在纸上慢条斯理的写下几个字。

海瑗走近一看,神色大变,眼底波涛汹涌,似有骤风席卷。

小小的方形纸上,赫然写着两个字——长溪。

海瑗死死的盯着那两个字,似乎要把它看穿一般。

好半晌,他才把目光移开,不确定的问穆辞,“陛下,你怎知这两个字?”

穆辞放下笔,对他不寻常的反应并未有过多言语,只说了一句:“栖梧宫。”

很早以前穆辞就知道海瑗的身份不简单,那时他势单力薄,处处受排挤,海瑗身为宫里一个小小的太监,却能将他一步一步拉到皇位上,任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太监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现在海瑗的反应,无疑给了穆辞答案。

“栖梧宫?”

那是前朝皇后的寝宫,他年少时不得进入的地方。

海瑗只在殿外待过,殿里有什么他完全不知道。即使后来发生宫变,栖梧宫被封,他也不曾踏进一步。

海瑗抬眼,望着穆辞,“所以陛下这么关注常大人,是因为她和前朝公主叶姒相似?”

“嗯。”

“陛下,常大人当真像叶姒公主?”

海瑗仍是无法相信,常溪会是叶姒公主。他记忆中的叶姒公主,乖巧聪明,礼仪得体,而眼前的常大人,行为开放,伶牙俐齿,没有丝毫与他记忆中的公主有重合之处。

海瑗攥紧手心,头一回痛恨自己。

海瑗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疾。他从小就生有一种怪病,对于两个形体差异甚大的人,站在他面前,他都分辨不出来。因为这种怪病,他受尽白眼,被人欺凌。

自此以后,他都会特别留意人们某些特殊的行为作风,衣着打扮,以此来辨别。

“思毅,”穆辞突然唤他,“你可是前朝之人?”

海瑗听了,只是笑笑,“陛下心中不是早有定夺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