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设局

袁尚大袖一拂:“此次所有参与的匠人都给予嘉奖,由文优您安排,不论是赏钱、土地,我都没有意见。有功必赏,方能让下面的人更加用心效力。你说是不?”

李儒恭敬地称赞道:“公子英明!”

袁尚忽地眼神凌厉:“可造纸和印刷这两事必须保密,如果谁擅自泄露了秘密,我绝不饶恕。”说罢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儒拱手道:“请公子放心。”

袁尚指着书架道:“文优,这上面是我从家里取回来九本书的书简,你安排制定模板,进行印刷。”

这九本书都是大将军府的藏书,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战国策》、《论语》、《孟子》、《道德经》。

此时很多书籍,并非以纸质保存,而是竹简保存。因为不管是此前的蔡侯纸,还是如今左伯纸,保存的效果并不好。

“书籍主要以腾皮纸为主,因为稻麦得收成才有,而且如今产量不大,过大使用也影响军队粮食。只能是少数印刷。”

李儒听后会心一笑,因为年轻人在做出点成绩的时候,最容易胡来,而袁尚却没有,这是很难得的。

“优先将《论语》印刷,我想让将士们能每人手里都有一本,总是十几人围着一册书简学字,很影响学字进度。”

李儒听后又是会心一笑,因为那天他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也打算待会就提出,没想到袁尚已然有了主意,这也很难得。

“书籍贩卖的价格,不需要多么昂贵,有利于士子读书即可。”

李儒听后更是会心一笑,暗道:“妙,妙啊,这是收拢士林的人心,也是收拢寒门读书子弟的人心。”满意地点点头,“请公子放心。”随即郑重道:“公子,接下来可以安排联姻的事情,促成与甄家的婚事。”

“更何况,新纸要畅销整个大汉,光靠我们自己,没有这个渠道。”

“甄家作为冀州大商人,经商的渠道遍布天下,所以联姻后新纸的销售给他们,同时利用他们的渠道来建立我们的情报网,这是最稳妥的安排。”

袁尚拍案道:“文优所言妙极。”

“那婚事如何安排?”

李儒道:“公子可找个时间,请甄家家主到府上一叙,既谈生意,也谈婚事。”

袁尚点点头。

李儒继续道:“如公子当初所说可再把田丰、沮授拉进来。”

袁尚眸子一转:“逢纪、审配,本就支持我。田丰、沮授,因为是我的老师,隐约站在我这边。张世平、苏双,帮助我建立私兵,是有功的,这事也迟早都会泄露,他们只能跟着我。只要以利益捆绑,他们更是坚定站在我这一边。”

“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点点头:“公子真是天纵英才,有情有义。有了他们的坚定支持,公子的地位更为稳固。到时候只要整个大汉全面纸质书籍,会有更多的人心。即便还有荀谌、辛评、辛毗等文士反对,大势之下,公子成为大将军世子,指日可待。”

“在此之前,公子需要将新纸上陈大将军,借此取得大将军的器重。您要做的,不是单纯靠大将军的宠溺,而是要让大将军认为,您是有能力的,让大将军渐渐倚重公子。”

袁尚本就聪明,一点就透,笑道:“我们的新纸命名为‘袁公纸’,印刷术命名为‘袁公活字印’。”

李儒眼神一亮,笑道:“公子英明!”

袁尚笑道:“那就这么办。我即可回大将军府,然后文优你安排他们过府一叙。”

李儒恭敬道:“自当如此。”

这一刻的李儒,心中激动不已。

因为这一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完成,自此中山巨商甄家、邺城富商张苏两家,田丰沮授等重臣,都绑在袁尚的身上,大势将成。

两人又再进一步商定一些细节的事。之后,李儒就去忙碌,而袁尚则拿起两本印好的书,便吩咐高山备好马车,直奔大将军府。

袁尚回到大将军府,在书房见到袁绍。

袁绍神色郁郁,想到袁尚随时可能有危险,不禁长叹。可看到袁尚走进来,立马正色:“阿尚,您这些日子忙什么啊?好久没见到你了。”

袁尚行礼道:“回大人,儿子与匠人们一起研制出新的纸张和印刷技巧。请大人过目。”说罢把两本书恭敬地递交袁绍。

袁绍接过来,仔细看了又看。

作为大家族,是有很高的见识,可眼前新纸的成色,腾皮纸不厚不薄,却很坚韧。稻麦纸光滑有纹理,还有那并非誊写却十分精致的印刷,都让他眼前一亮,露出惊讶神色。

袁绍疑惑道:“阿尚,这真是你带人做出来的?”

袁尚点头道:“是。”

“好!好!好!”袁绍登时欢喜不已,“这两种新纸都强于当下的左伯纸。至于这个印刷,并非誊写,却强于誊写。这新纸和印刷想必都可以大量生产。”

袁尚回道:“是。”

“我儿,真是吾家千里驹啊。”袁绍更为欢喜,“你打算如何命名呢?”

袁尚道:“新纸以大人名义命名,均命名为‘袁公纸’,至于印刷术,也以大人名义命名,命名为‘袁公活字印’。”

袁绍心中甚是得意,但难为情道:“这是你带头做出来的,以为父的名义命名,恐怕不妥当吧。”

袁尚一副义正辞严的样子,道:“儿能有今日,仰赖大人谆谆教导。没有大人,焉能有我的今日。如此命名,理所应当。”

袁绍忍不住得意的笑起来,捋了捋胡须,一副欣慰的样子。

越看袁尚,越是满意。

一来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俊俏,二来还孝顺,为了协助他征战,去学骑马,去建立私兵,三来聪明过人,制造出新纸和印刷术。

袁尚看着袁绍高兴至极,乘势道:“大人,儿有一个请求。”

此时的袁绍兴奋不已,因为只要这袁公纸、袁公活字印一出,天下人都会记住他袁绍,更得感激他袁绍。因为有了这两样,读书和写字容易很多。

且这是名留青史的事。

袁绍这个人,太在乎面子和名气。袁尚的做法,无疑是投其所好,让他仿佛吃了蜜一样,甜到心坎,一下子忘记了所忧郁的事情。

袁绍喜滋滋道:“你尽管说你的要求,只要为父能办到的,都给你办妥。”

袁尚道:“儿子如今尚未婚配,所以儿子想和甄家结亲,请大人准许。只要大人同意,儿子就安排人联络甄家。”

袁绍皱眉道:“阿尚,昔年甄家权势风光,如果权势依旧,哪怕是弱了七八分,我也不反对,因为那有助你更上一层楼。可如今不过是商贾之家,尽管财力丰厚,要结亲,实在没必要。你娶妻,应该娶高门大户的人才对。”

袁尚笑道:“父亲,甄家虽说如今是商贾之家,却是可控制。而高门大户,对我帮衬虽有,但掣肘也同样很大,所以甄家乃上选。”

“新纸的贩卖,儿子会捏在手中,同时让甄家来进行贩卖。联姻后,才会给予好处。”

袁绍对于儿子有如此见地,甚为喜欢,也乐见其成。捋了捋胡须:“既然你已有主意,那就去安排吧。事情成了后,告诉为父一声,为父直接安排人去订婚,再一一走流程。”

“谢大人。”袁尚拱手道。

袁绍赞许道:“阿尚,你如今是越来越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熟了。结亲后甄家会是你一大助力,但光会拿捏住甄家,可不行,你还得需要更多的助力才行,你得好好规划。”

袁尚笑道:“这一切都是大人教导得好,儿子会做的越来越好的。”

袁绍笑道:“不过你这请求不算请求,男大当婚,理所当然。这次你研制而成的新纸和印刷,每一样算一个请求,你想好了,再来跟我说。”

袁尚听后,登时脸上露出有一抹笑容。

袁绍作为君主,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作为袁尚和袁买的父亲,一定是个好父亲,也只仅仅局限于袁尚和袁买。

袁尚道:“大人,儿子就先行告退了。”

袁绍道:“你去忙吧!”

袁尚急忙离开,径直往新宅去。

及至傍晚,李儒送来了一批新装好的《论语》,竟刚好满足全体将士使用,袁尚不禁欢喜,也觉得神奇,便问:“文优,为何能如此神速?”

李儒道:“卑职让子龙将军抽调军中部分精明能干、忠诚且不会泄密的士兵协助处理,故而如此神速。”

袁尚拊掌大笑:“好,好,好。”

袁尚急忙让李儒、赵云安排将所有《论语》书籍发配到每一位士兵的手上。

看着一个个都手里拿着新书,看着一个个读书时的欢快,看着一个个学习的进步,袁尚笑了,负责教导的种慎笑了,其他诸将也笑了。

读书识字结束后,袁尚召集了赵云等人喝酒庆祝一番。

过了一会儿,袁尚已有微微醉意,看到高山,不禁想到高顺,朝着李儒随口道:“文优,你有没办法可以把吕布麾下的高顺给招来,咱甚是喜欢此人。”

李儒眼中掠过一抹精光,微微扬起嘴角:“可以。”

袁尚一听,登时醉意全无,急忙追问:“你说什么?”

李儒笑道:“卑职说可以给你招来高顺。”

袁尚登时一副谄媚的模样,搓手道:“文优,你的计谋是怎样呢?”随即催促语气,“请尽快说来。”

常山郡。

真定县。

某山谷里。

那男子神情严肃,手里把玩着一块玉。

韩复一副自信不已的模样,道:“张将军,袁家那位老管家自信过头,以为杀了我们几个人,就断绝信息,这太自以为是了。”随即恭维那男子,“自从张将军您整改了咱们的细作运作模式后,即便人员身死,也不耽误情报传回来。”

那男子笑道:“恭维的话不用多说了,直接说正事吧!”

韩复正色道:“袁尚招募了有近千人的私兵,就藏在他的新宅里!这件事知情者甚少。”

那男子心中不禁惊讶,瞳孔猛扩,旋即,恢复平静,暗道:“老尚,真有你的。你的手段不赖啊,居然还能做得如此隐秘。”

韩复继续道:“袁尚此子不简单啊!公孙瓒本就不是袁家对手,如今袁家还出了袁尚这一人物,公孙瓒的败期恐怕得加速了。”说罢竖起两根手指,“属下建议有二,一,刺杀袁尚,或将他建立私兵的事捅出去,造成袁家争霸河北的脚步慢下来。二,与公孙瓒表面友好,而伺机吞并。”

听到韩复建议刺杀袁尚,那男子心中一怒,旋即,平淡,道:“第二条就行了。”

韩复听后,正欲说话。

那男子微笑道:“阿复,你认为我跟袁尚比,哪个更强?”

韩复没想到男子这么提问,怔了怔,道:“目前看不相上下。”

那男子微笑道:“既然如此,当然得留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韩复听后怔了一会,也笑了起来。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