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灰与盐

其实古时候的一些制度,是相当健全的。

现代律法,很多东西,都是继承了古代的法规,慢慢符合时代进行修缮的。

比如你开商铺,也是要去官府报备的,不是说想开就开。

毕竟要收税,也是地方财政的一项大头收入。

路边摊什么的,虽然不用报备,但也有兵丁每天收摊位费。

没想到吧,城管这种职业,在古代也是有的。

“黑砖窑什么的就算了,我先瞧瞧再说。

对了,矿脉记录这些东西,方便瞧吗?”

不同于砖窑瓷窑这些,登记就算泄露了也没什么。

但是矿脉记录,这东西可就很紧要了。

毕竟铁矿资源,那是国家战略资源。

现在不但是铁矿,就连沈安安发扬光大的煤矿,现在也在被国家纳入。

以后煤炭的生意,估计也是国营专卖了。

以前的石炭,虽然也有人用,但是很少很少。

大多都是烧制木炭来用。

因为石炭中含有很多有毒的物质,烧起来那是黄烟滚滚。

因为里头含有大量的硫化物。

而沈安安弄出了煤球炉子,将石炭粉碎,经过集中工序,变成煤球,极大的减少了其中的杂质。

烧起来方便,煤球炉子整天不熄火,已经颇受大家喜爱。

煤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可是赚钱的大生意。

现在皇帝是什么好东西,都想往国库划拉。

自然不会放过这东西。

沈安安知道高炉炼钢,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炭,但她不会建造高炉啊。

实在是有些可惜。

“这个我回头问问表哥,应该不要紧吧。

毕竟矿石开采,也不背着人,瞒不住有心人的。

你要找什么矿?”

“石灰矿。石灰……应该有的吧……”

沈安安说起来有些没底气。

千遭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叫《石灰吟》,是明代诗人借物明志。

这说明明代就是有石灰的。

沈安安不知道,在以前的朝代是不是就已经有了这东西。

好在杜若若的回答,让她安心不少:“当然有啊。

盖房子要埋石灰在地基中,杀虫子,防止虫子啃食地基。

你要用石灰,直接买便是,那东西也不值钱。

你找矿脉做什么?”

石灰确实有防虫防腐的作用,沈安安倒是忘了这茬。

“也不是买石灰,就是石灰石,能烧制我要的东西。

当然石灰也是需要的。”

只要有了水泥,就可以制作简单的混凝土。

还有便是水泥大块。

这东西比砖还要结实。

弄好模子,做的大一些,这样盖房子,工期就能缩短一些。

钢筋这个时代可找不着,索性也不是盖楼房。

不需要建造几层几层的,所以没有钢筋,问题不大。

“行,这事情,我回头问问。

话说回来,你又不是不认识我表哥。

有什么事情,你为什么不直接跟他商量?

现在我都成了你的传话筒了。

再说了,建城这种事情,他不应该帮忙的吗?

毕竟你的平安县城,那也是岭南府管辖之地。”

沈安安搂住了她的脖子:“我这不是给你们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吗?

让你参与进来,这样你就能知道他每天在忙什么。

成了亲,也能多一份理解。

我这可都是为了你以后的幸福,绝对不是因为我自己懒得跑。”

杜若若斜了她一眼,我信你个鬼。

不过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很多人感情出问题,都源于互相彼此不了解,没有共同语言。

杜若若不是那种安于后宅的小妇人。

每天男人回到家,除了伺候吃喝,其他事情也帮不上忙。

她不同,见识跟格局都跟普通的大小姐不一样。

“呦,都在呢。看来我是赶巧了。

有没有给我留饭?”

这时,杜陵从外面走了进来,倒是越发清瘦了,一点都没了小胖子的痕迹。

“没给你准备,谁知道你这个时候会过来?

想吃叫隔壁给你准备。”

杜若若叫来人,交代了一声,给杜陵准备吃的。

顺道把桌子上的碗,盘子之类的收走。

杜陵摸了摸嘴巴,有些失落。

“这一大早的,你是从哪来?”

沈安安招呼了一声,有些好奇。

“还能从哪来?今天有一船盐到了,我不放心,过去瞧瞧。”

“一船盐?”

沈安安怔了一下。

杜陵瞧她那模样,无奈的叹了口气:“我说沈大县主,这可是你自家的生意。

你就不能关注一下?

早在月初,波澜府海盐的运输路线便改了。

由波澜府到京城,再从京城转运河,运到咱们这儿来。

毕竟如今这林氏雪花盐,已经打出了名声。

这盐的质量,比官盐都要好上三分,价格公道。

京城那是什么地方?

达官贵人满地走!什么好东西,不得先过他们的手?

不过这样一来,运输时间,倒是缩短了一大半。

坏处便是,经常运进京城,这盐就出不来了。

全被官府给收去了。

好在你这个县主面子大,又是自己家的生意,咱们的供应,才能保证不受影响。”

沈安安前阵子在家里猫着,什么也不管,倒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杜若若跟她一样,现在也不太乐意管生意上的事情。

主要是新秀坊发展稳定,也有稳定的客源,以及销路。

产量限制,导致货物一直供不应求。

所以这些摊子,里里外外,都是杜陵在打理。

“哎呦,七爷辛苦了。

来,喝杯茶。”

沈安安也知道这些日子,着实辛苦了人家,亲自倒了杯水。

杜陵翻了个白眼:“当不起当不起。摊上我姐跟你,也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行了,咱们之间就不用这些假客套了。”

沈安安嘿嘿笑了笑,反正脸皮厚,也不觉得内疚。

“这一船盐,能撑多久?”

沈安安也很好奇,自己老爹搞的这个副业,现在应该很赚钱吧。

杜陵喝着茶,凝眉算了算,缓缓摇头:“撑不了多久。这一船盐,一半得进官府的盐政司。

剩下的一半的一半,还要安排发往云山县。

再剩下的,还有分一半给东市。

不过话说回来,东市的胃口,越来越大了。

你要不要找个时间,跟张嘉悦谈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