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盐薯

李信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没想到一个刺刀就如此麻烦,他不由有些羡慕那些带着仓库或者系统穿越的大佬们了。人家需要什么自有系统、仓库来提供,哪像自己整天为了攀科技树愁的掉头发。

现在这支燧发枪虽然已经算是较为先进的火枪,但是但离他想要的要求还差得远,刺刀和枪筒的标准化是一个大难题,还有钢产量也是。

过了好一会儿李信才对工匠说道:“先不管刺刀,先将这种自生火铳生产五百支。”

等工匠答应一声之后,李信又对他说道:“这火铳你们继续进行改进,记住改进的方向是操作越简便越好,生产流程越快越好。”

“遵命!”

李信又想了想担心工匠们敷衍了事,于是接着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们定一个时间那就是半年以内必须做到成本比现在减少三分之一,打火成功率提高到八成,若是达不到的话就扣你们的奖金,若是能够达到奖金加倍。”

“还有就是能够减少一个操作步骤,提出办法的人奖励三十两,若是能够提出加快生产流程的人,奖励五十两。去吧。”

“遵命!”

等工匠走后李信又找来了卢大海,这一次他是询问卢大海对于各地私盐市场的调查。自从控制登州之后,李信又怎么会放过私盐这个利润巨大的市场。

“总镇,孔有德等人叛乱招募了大量的强盗、罪犯从军,这导致现在登州私盐贩子数量并不多。山东靠海当地百姓有煮盐自用的习惯,劣质盐没有多少利润。”

“那精盐呢?”

“达官贵人所用的精盐都是山陕的青盐,谁家若是用海盐会决定丢面子。那些有钱人要的就是一个面子。”

听了卢大海略带讽刺的话,李信不由微微一笑,他有些好奇什么是青盐,于是便问道:“啥是青盐?”

“所谓青盐就是陕西、山西一带盐池出产的盐,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这种盐被大家认为是纯净,而且是有独特的效用。”

“呵呵,没想到连盐这么有讲究。”

“是。另外大户人家清洁牙齿也多用青盐,他们认为青盐对牙齿有好处。”

卢大海又说出了一个用青盐的原因,原来在古代没有牙膏的情况下,古人都是用柳枝、青盐来漱口与现代的牙膏效果差不多。

这一点李信前世看过《红楼梦》知道,只是他没想到用来漱口的盐也必须用青盐。

“青盐价格如何?”

“青盐在山西、陕西本地就卖到三两银子一石,出了山陕后能卖到十两一石,现在因为流寇作乱运输不便价格已经升到了四十两一石。”

听了卢大海的话之后,李信不由一阵无语,他无法理解这些有钱人的思维,宁愿用四十两一石的青盐也不用海边的二两一石盐。

“若是将海盐提炼一番能否替代青盐?”

“江南一带的盐商用淮盐精炼代替青盐,不过价格只有七八两一石,豪富之家还是宁愿用贵的青盐。”

“我明白了,辛苦了,你先下吧。”

“是!”

等卢大海走后,李信想了一会儿他知道就算自己将海盐精炼依山东靠海的特点精盐最多能卖到六七两一石,普通百姓买不起,豪富之家嫌弃不够逼格不会买。

在明末这个普通百姓活下去都难的社会里,要赚钱只能从豪富之家入手,那么必须想办法让他们认可海盐提炼的精盐可以与青盐相比。

“包装!”

李信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豪富之家讲究用青盐是为了面子,若是自己将精盐的包装变得豪华一些是否会有效果呢?不说古代“买椟还珠”的成语,即使是到了现代也有很多人喜欢包装精美的商品,即使价格比同质量商品高也无所谓。

最后李信想到了用精美的瓷罐来做为青盐的包装,反正山东青州府的颜神镇(淄博博山区)自古以来就是陶瓷重镇,这是北方能够流传到现代社会的唯一瓷都,其他地方到了现代都已经没落了。

李信在纸上画了一幅草图随后交给卢大海让他派人前往颜神镇烧制一批瓷罐用来盛放精盐,等这些交代完毕之后李信便不再去管。

接下来他要做的是查看在登州附近种植的土豆、番薯等高产作物,要知道这些高产作物早在万历年间便已经在福建一带推广。

也许是因为朝廷的不重视,这种高产作物一直没能在北方推广,直到清朝时期才大规模推广,结果就是这些土豆、番薯硬是让清朝人口达成了大爆炸。

作为现代人的李信又怎么会不知道运用这些呢,山东这些年虽然灾荒还不严重但是李信知道到了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山东会与河南一样出现一场饿死数百万人的大饥荒。

既是为了储备粮食保证军需也是为了能够在灾荒到来的时候赈济百姓,李信都决定一定要将土豆、番薯推广开来,最好是能将玉米也一起推广。

后世提起山东都说山东人吃煎饼,但是在明末的时候玉米都没有推广,自然没有煎饼这一说。也许后世山东人吃煎饼就会想起我李信了,突然李信脑子里冒出这么一个想法自己也觉得好笑。

由于土豆、番薯在北方是农历四月份种植,到十月下旬收获,现在是八月底所以李信到了登州的军屯之后查看的是秧苗的长势情况。

“看来今年这些番薯与土豆长势还不错。”

只见田间绿油油一片,番薯的叶蔓爬满了地面甚是喜人,李信见状笑着对陪同自己的军屯管庄说道。

“是!总镇,您从南方请来的那些老农指点甚为上心,现在咱们庄子里的屯户都已经学会了种植办法,就是有些担心这东西好不好吃。”

“哈哈,这东西可是香的狠呢。等你们吃过了保证上瘾。”

李信说着想起了前世吃过的薯片、牛肉炖土豆、土豆丝、烤地瓜等美食,嘴里不自觉的出现了口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