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天生我材必有用

“大人,午宴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夫人让小的通知大人您,该吃饭了。”

“哦!已经过了如此之久嘛!”

听着书房外有仆人轻声通知,丁知县这才从沈深妙的经义讲解中回醒过来,经卷之趣,可能就只有他们这种苦心钻研数十年读书人才能体会得到。

“沈煜,既然这都已经到了午时,那便随为师一起吃个饭吧!”

“那就多谢老师了!”

听到这句话,沈煜真就要当场感动的泪流满面了,他连早饭都没吃就匆匆跑来这听从知县的教导,一教就是一上午,肚子早就已经饿麻了。

可偏偏听着古经解意,他又不敢有任何敢开小差的地方,不聚精会神就显得他不给知县大人面子,人家的句句所言皆是恩情,大明进士的亲口文章讲解可不是谁都能听到的。

恰巧此时,沈煜的肚子不争气的刚好偏偏发出了一声“咕噜”的声音,在这静默的书房显得尤为突兀。

“哈哈哈!看来你沈煜是早就饿了呀!”

“啊……”沈煜当场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羞愧的开口道:“让老师笑话了。”

“诶,为师若没记错,你沈煜而今方才值弱冠之年,少年人精力旺盛乃是常事。为师在你这年纪的时候,一顿可都是要饭三碗的,哈哈哈!”

“啊……哈哈哈!”

看不出,这位县上青天大老爷还是个幽默的人。

“走吧,去尝尝你师娘的手艺。”

“是。”

朝廷的制式县衙一般面积并不大,当初朱明建国时天下一片狼藉,建个蓝京皇城都费劲,那还有钱给各地的衙门建县衙啊,大多用的前朝留下的衙门,唯一的区别就是看后来的本地的知县们都有没有本事,弄钱来缮修衙门。

别的沈煜不知道,反正,嵊县的衙门此刻倒是很磅礴气派。

庭园厅堂之内,一位温婉端庄,风韵犹在的妇人已经早早的等在这里,见知县来了,立马上前招呼。

“来!夫人,我给介绍一下。”

“沈煜,本县小神童,我新收的学生,出了名的小才子,几年前他可是我亲手提的本县的案首,如今亦是整个绍兴的案首。”

“沈煜,见过师娘。”

见过知县的夫人,沈煜当然要毕恭毕敬的行礼。

知县夫人打量了一番沈煜,瞧着他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俊少年模样,随即便满足的点点头。

“好好好!夫君,你这学生一看就是相貌堂堂,将来必是出息之人,夫君真是好眼光。”

“哈哈哈,那是!”丁知县得意的摸摸胡子,“夫人,快快快,这沈煜他可是早就饿了,少年人可不能让他饿着肚子。”

“那是自然。”知县夫人立马也开始招呼起了沈煜,“来,孩子,快坐下!何妈妈,快盛饭……”

县衙的午饭倒不是很丰盛,就四菜一汤,连之前刘府的一半都赶不上,不过胜在鲜美,这菜显然做法显然不是浙江菜,倒是有很多前世湖广的味道,吃得沈煜那是不亦乐乎。

饭后,温饱思欲,按丁知县的习惯是要喝点小茶的,嵊县的珠茶可是很对许多文人的胃口,时不时品上几口倒是唇齿留香。

但此时,关于沈煜前世的一点记忆让他不得不开口,要制止丁知县的行为。

“老师,请等一下。”

丁知县已经在抚杯了,沈煜便在这时开口,倒是立刻引起了知县的注意。

“怎么了?沈煜。”

只见沈煜站起身,很恭敬对丁知县弯腰行礼,道:“老师,我刘家乃县上茶叶大户你可知道?”

“自然知道,为师手中这茶,便是刘老爷当初亲自送予我的,怎么?莫非是什么不妥?”

“并不是,我刘家的茶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沈煜其实并不想这么说的,毕竟就在昨天丁知县就亲自查到刘府有问题,现在这样说岂不是打知县的脸。

但没办法,谁让他已经亲手接手了一个之前属于刘府的茶园,他总不能自己给自己立坏招牌吧!

见知县已经有些疑惑,沈煜赶紧开口,道:“老师,我刘家做了这么多年的茶叶,对于茶还是颇有见解的,之前听府上的老师傅说过,饭前饭后皆不宜饮茶,会伤人之腑脏,长久以往会落下毛病的。”

“哦,是嘛!”听了沈煜这话,丁知县倒是立马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不过依然好奇的问道:“我之前只听世人说,茶为良药,诗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而书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如今,你沈煜却告诉饮茶会伤人腑脏,倒是新奇。那你且说说,这到底茶是好还是坏?”

“茶,自然是好的,所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茶可通神,亦可养神。”沈煜正声道,“不过,饮茶亦分时机。”

“哦!你且说说。”丁知县提了提神,起身正坐。

沈煜身形一动,侃侃而谈,“古人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晨曦之时饮茶,可明一日之精神。而晌午之时饮茶,可分肝火,去暑气,养元神。傍晚饮茶,可强身健体,用处良多。”

“嗯!”对于沈煜的话,丁知县点点头,看得出沈煜的确对于茶有些了解。

“不过,老师,茶叶亦可为药,是药三分毒,万物皆有利弊……”

县衙的饭后休息,知县本想再考考沈煜的《孟子》学得如何的,不过随着沈煜的一番话,他反而是对茶道起了一点兴趣,竟主动和沈煜谈起了该如何饮茶的问题,看得出他这个学生倒是颇有些见识。

“如此……沈煜,那你觉得,为师之后该如何饮茶?”看沈煜又谈了半天,丁知县忽然问道。

沈煜当即耐心的解答,“当忌空腹喝茶,茶入肺腑,会冷脾胃,忌饭前饮茶……”

他沈煜说的可都头头是道,句句都是后世科普的事实。至于他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给知县科普这些,没办法,谁让他现在也是手里有个茶园的人!

可就在这时,一个衙役却慌慌忙忙的跑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外面来了一队锦衣卫的,自称是绍兴千户所的,那领头的指名要见你。”

锦衣卫!听到这个在明朝那可是出尽风头的名字,沈煜作为一个未来人忽然都心头一跳。

可……

“嗯,知道了。”

眼前的丁知县就只是平静的挥了挥手,听着好像悉如平常的样子。

“沈煜啊!你且自己先到我的书房里,找一本《尽心》研习研习,为师现在要去办些公事,回来再考考你,你可切勿懈怠。”

“是,老师。”

“老师,学生想问问,这锦衣卫前去,可是……”

沈煜指的自然是刘家,而丁知县只是默默点了点头,然后就这么随着衙役去了。

“呵,不知道于府那些人扯下的这个慌,他们打算怎么圆!”

看着知县的背影,沈煜百无聊奈的摇摇头,然后,就要去专心他的学业去了。

……

县衙前堂,丁知县刚到门口,便看到七八个红锦官帽飞鱼服,手拿绣春刀的锦衣卫列队整齐的站在门口,见到丁知县一个个立刻目光不善。

“嵊县现任知县丁牟!”

入堂,只见一个身材伟岸,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但眼神却极为深邃的男人,早已负手持刀,站在堂中。

“正是下官,敢问大人是?”丁知县恭恭手。

男人神色不动,不带任何语调的开口,道:“绍兴千户所驻军千户,裴照。”

“见过裴千户。”

锦衣卫千户在正式品阶是属于正五品官,而知县只是正七品官,所以丁知县是需要向这位锦衣卫行礼的。

“丁知县,昨日你快马急报上报绍兴府,说发现了一户与六年前响马反贼有所联系的乡绅,可有此事?”

“禀千户,确有此事。”

“那好,把人交我吧!其他的,你不就不用管了。”

姓裴的千户也不和丁知县客套什么,张口就直接道出了他的来意。

“这……”

锦衣卫来提人,他身为知县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可就在今天早上,丁知县却还收到了来自另外一个地方的来信,让他轻易不要放人。

很显然,锦衣卫和那些人都不是他一个小小知县能得罪的起的。

“裴千户,您舟车劳顿了,要不下官先替你接风洗洗尘,先休息一会再办差,你看可好?”

“不必了。”

对于丁知县的提议,裴千户完全不能接受。

“锦衣卫受皇恩办事,从没有休息之言,丁知县现在只需立刻把人交给我们就行。”

“这,这个……”丁知县有些为难。

“怎么?莫非丁知县抗拒不交,我锦衣卫的名头就已经这么不管用了吗?”

看出了知县的犹豫,锦衣卫的千户当场便有了拔刀的趋势,而门外的锦衣卫们见到自家千户动手,瞬间一柄柄雪亮的绣春刀便迎锋出鞘。

毫无征兆之间,嵊县的县衙便剑拔弩张了起来,让县衙的衙役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的。

随后,姓的裴千户直接以未出鞘的刀柄递上了丁知县的脖子。

“锦衣卫办事,有违不从者,当以谋反处置,丁知县,识时务者,还请带路。”

“你们……你们这是……本县为朝廷命官,你们还有王法吗!”

丁知县真就没想到锦衣卫的人会这么肆无忌惮,完全一言不合就直接动手,瞧着架势真不怕这么做会不会得罪人。

“王法!我锦衣卫行的就是王法!”裴千户冷冷的道:“丁知县,还请交人。”

“我……”

刀剑都已经加身了,丁知县当然还有什么好执着的。

“来人,带裴千户去县城大牢!”

“多谢!”

直到丁知县下了命令,裴千户才将手中的刀拿开,挥手中,门口的锦衣卫们也立刻都收刀列队了。

可就在这时……

“等一等!”

另外的一行人出现了县衙门口,一个个行色匆匆,连马匹都还在县衙外面,看到这些人,丁知县才终于如释重负。

“你们是什么人?”

还有人敢拦锦衣卫的路,裴千户自然不会给这些人好脸色。

“绍兴刘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