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东北行中

第一卷 再入世 第十七章 东北行(中)

跟张学良告了别,换上义弟让军需处给他特制的,细呢料东北军将军服,戴上中将军衔,披上武装带,挎上一支德国原厂二十响,宽头的军人皮鞋擦得锃亮,飒爽英姿的东北边防军总参谋长,兼国民军副司令行营特别顾问王真元先生向火车站走去。

他上了一班去天津的火车,火车鸣响着把他载向下一个目标。

几个时辰后,王真元来到了天津,他来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溥仪。这个清朝最后一个皇上,胡天胡地,背宗忘典,为了一已之私,竟然要和日本特务机关合作,给日本人当傀儡,充当日本在东北统制的工具假手,要整一整这个混蛋。

而且这个逊帝还利用最后在故宫的机会偷走了一大批书画文物,里面有一件稀世珍宝: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些文物绝不能留在他手中,让他慷国家之慨,打点日本鬼子。

随便找了个旅馆住下,王真元出去进了家小酒馆,点菜的时候和小二聊了聊,打听清楚了现在溥仪的住所。

小酌了几杯,趁着夜色他来到了位于日本租界区宫岛路的天津静园。此园原名乾园,是原参议院议员、驻日公使陆宗舆的住宅。

一九二五年溥仪被冯玉祥撵出北京后,来到天津张园,二七年后偕皇后婉容、淑妃文绣来到同街乾园居住。溥仪随后把乾园改名为静园,取“静以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他在此“静观变化、静待时机”,继续他荒唐的皇帝生涯,蛰伏待机,图谋复辟满清帝国。

在静园外绕了一圈,放出神识探察了一番。

此庄园占地总面积大概有三千多平米,建筑结构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静园主体为西班牙式二层,主楼三层砖木结构,中央亭子间突出,西半部有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静园前院是一个花园,园内种杨树、槐树、丁香树,并设置藤萝架、葡萄架,修有荷花池、小亭阁。甬道用的是河卵石铺砌而成,靠东北面修建有传达室、厨房、汽车库和网球场,静园后园内修建一段小游廊和前院隔开。

溥仪所居住得静园主楼内房间面积很大,有突出前檐的阳台和大采光窗。

一楼设配膳房和酒吧间,并设有大餐厅、会议室、会客室;这时里面的人却不少,好像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和佣人,还都留有长辫子,这废帝身边的清朝遗老还真不少呢,可能都梦想着复辟以后再居高位吧。

二楼有起居室、书房、寝室等,楼内各主要房间均配置护墙板、壁橱、博古架、书架等。整个园子的内部装修以日式为主,房间里是隔扇门,看来这是小鬼子帮着他整理的房间,这皇帝就是皇帝,不论在不在台上,都会享受着呢。

忽然他察觉到一间卧室里一男一女赤条条的滚在一起,仔细探了探那男人却不是溥仪,而女人却是皇后婉容。真元心想:都说脏唐滥宋清鼻涕,这宫闱之内可真乱哪。

在一楼的地板下,还有一个地下室,里面好像有几十口铁皮箱子,这可能就是那些文物了吧。既然头顶上绿油油的溥仪现不在园内,那就应该在日本人那里吧。

真元想了想,在静园门口留了一抹神识,返身回了旅馆,在房间里等着溥仪回来再去。

房间内真元正在练功,忽然神识感应到溥仪回来了。他连忙穿上衣服出了门朝静园行去。片刻来到地方,发觉门口和院内多了不少配枪的警卫,这些人个头不高,有的留着“仁丹胡”应该都是日本特务。

真元穿上了“隐龙铠”避开特务,来到了主楼的背后。看到三楼上溥仪的房间亮着电灯,便把神识探了上去。

好嘛,床上春光灿烂,溥仪光着屁股正压在另一具肉体上耸动着。只听那具肉体操着种不男不女的沙哑嗓音说:“皇上,您老轻点,奴才这几天痔疮有些犯了,后面痛着呢。”

却听溥仪道:“你这狗奴才,能侍候朕是你三世修来的福份!还敢多嘴!”

那人一转脸朝着溥仪媚笑了一下。老天!竟然是个男人!

确切的说,是个半男人,为啥呢,因为他**没有那话儿。

整了半天,这皇上还好这个道道,看来在他身边当太监也不消停呀,说不定哪天此爷一上火就要“独眼汉夜走黄龙道。”

两个人咿咿呀呀的叫唤,弄得整个楼上都听得见,看来别人是见怪不怪了,倒是臊得王真元一阵反胃,心说就这样的皇上,什么朝亡不了哟,心中又对出墙的婉容同情了起来。

真元心思一动,掐了个“引火诀”把溥仪旁边的房间给点着了,然后就悄悄等着火变大。过了有几分钟,听到溥仪和那太监的尖叫声,顿时一阵大乱。

上面的火焰冲出了屋顶,整个园子里都乱了,找桶的,叫嚷的,手足无措的,哭喊的,最绝是一个鬼子竟然掏出枪朝着火的地方打了一梭子,也不知伤到人没有。

真元心中暗笑,来到了地下室的门口,只见一道铁门上锁着一把大锁。真元用手轻轻的一捏,锁分成了两半,进去直奔目标。

真元意念一动就把那几十口箱子收入了戒指。也来不及细看,真元连忙跑了,因为大火已把整个楼布满了。一路上就手捏断了几个特务的脖子,反正乱也没有人注意,把他们的枪都收了,倒不是那种“南部式”,而是德国产的“鲁格”手枪,这种枪性能不错,算是经典名枪,比“南部式”强得没倍了。

真元想那匣枪太大了,佩在身上不好看,这种手枪大小称手,形状又好看,以后就佩这种枪了。其实他要是在戒指中好好找一找,历代的名枪好枪多的是,只是他嫌麻烦罢了。

回到旅馆房间,他迫不及待的把箱子都翻了出来,有二十箱是字画,找了找,终于找到那幅《清明上河图》,取开看了看那幅长卷,是真迹一点没有错,这幅画他在朱元璋那里见过,只是这朱大麻子太小气,他又不好意思抢,只能酸溜溜的说了句:君子不夺人所爱,便放手了,但却把这画深深印在了心里。

此时此刻,又拿在了手里,很高兴又激动。不过转念又一想,抗战胜利后还得还给故宫,心里不免又一阵失落,但随即又想到,这是全中国人的瑰宝,放在博物馆里让天下人一齐观瞻才是正道,心情又开阔了。

还有二十箱是各种金银珠宝,古玩文物,大概有一千多件,想来这些也是原来故宫里面的东西,整理之后和那些故宫文物放在了一起。最后的六箱是各国的货币,有美元、英镑、法郎、大洋、马克、卢布、日元和一些叫不上名来的钱。

这差不多世界上各强国的货币都有,看来这溥仪原打算的是出国逃难,被这日本人说动了心思,留下来憧憬着他的皇帝梦呢。今天教训了他一下,又让他变成了穷光蛋,看他怎么办,没有这些财富来收买人心。

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吧,又想到他和那太监做的龌龊事,不由得身上又一阵发冷,真他娘的恶心,看到这样不堪入目的事。

收拾完,差不多早上八点了,退了房走出了旅馆,到一处报摊上买了一份《津门日报》,只找到一份号外上说天津静园失火,无人员伤亡,只有主楼受损,云云。

想来这鬼子是不想声张,免得到时候弄走溥仪时麻烦。

边看街景边走到天津码头,算了一下时间,坐船去大连后再飞去黑龙江,时间绰绰有余,不用直接飞了去损耗真气。正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忽然觉得钱囊一动,再一摸没了。

真元回头一看,有三个小孩子分别向三个方向逃去,他心中暗笑,给你们的老祖宗玩这手段。他放出神识,盯住身上带着钱囊的小孩,不紧不慢的撵了上去。

那小贼使出了吃奶得劲猛跑,可就是摆脱不了身后那人。他心中着急,转了几个圈,跑进了一条胡同,把手放嘴里一塞,打了个花胡哨,然后也不跑了,站在那等着失主。

真元跟着小贼进了胡同,看他不跑了,原以为他累了,谁知他走到胡同中间才发现,两头都被人给堵上了。

其实钱囊里那百十块大洋不算啥,主要是张学良给他的委任状和写给东北军的命令凭条让他顺手放里面了。平时这些都放在戒指里,今天为了买票才系在腰上的,却不曾想被这伙小贼给光顾了。

走到离小贼两三米远的地方停下,向他指了指,又勾了勾手,意思把东西还给他。谁知那小孩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对着身后喊了声老大,从一处破院子里走出一个半大小子。

看这“老大”身高有一米七多,一身白绸裤褂,浓眉大眼厚嘴唇,皮肤稍黑。上嘴唇上刚长出一些绒毛,国字脸上带着些不屑的笑容,两只手掌全是老茧,看样子是个练家子。

只见他歪头看了看真元,双手一抱拳操着天津口音道:“这位哥们,我兄弟做点小生意,你这是干嘛呀?!看你穿衣打扮是个官长,你还缺这点钱?这不是给咱们中**爷丢脸嘛?”

真元一听这小子的话,顿时被气笑了,说:“敢情你们抢我的钱,我讨要回来,还是我的错了?别废话,赶紧把钱囊还给山人。”

“到了我们兄弟手里的红货,你凭一句话就想弄回去,这可能吗?这里可是天津!不是你们东北!敢不敢跟你爷过几招,打赢我了,双倍奉还,打不赢,今天你能不能活着出去都不一定”。

说完回身进了院子里。抗日之修真灭倭记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