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公赋充盈 私养不缺

“公赋既充则私养不阙”,“公赋”是讲给国家缴纳的赋税,每一个公民都要有纳税的义务,自己有生活收入,所得收入就要按照法定的税率来缴纳税收,个人要缴纳所得税,一个企业单位也要按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个国家实际上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都是炎帝、黄帝的后代,所以我们都是同胞、手足,都是亲兄弟姐妹。我们多缴纳一点税收,帮助自己家族的人这是应该的。我们以一颗爱心,希望税收多交一点,利益社会人群,这个爱心就得福。

儒家十三经的《易经》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能够常常有一颗公心,以公家、国家的利益为重,不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公家利益之上,这是公心。以公心行善,不仅给自己积阴德,也是给自己的家族、子孙后代积累阴德,所以积善之家福分绵延长久,即必有余庆。反之,如果我们常常造作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废公营私,这种私心那就是大不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殃”就是灾殃。“余殃”,“余”是剩余,不善,自己受灾殃之外还有剩余的灾殃,自己家族的子孙承受!历史上的奸臣、小人,自以为聪明的、损人利己,往往到最后不得善终,甚至后代都断绝了,这些都是报应。因果报应真是丝毫不爽,差错不了,明白这个道理,就会乐意行善,多交点赋税给公家,实际上自己的心很安。guqi.org 流星小说网

《朱子治家格言》说:“国课早完,即囊橐(音陀)无余,自得至乐。”“国课??就是国家的课税,向国家缴税要缴得充足,不能够偷税漏税,而且要早早的缴,不能够拖延,早缴完课税以后,即使自己口袋没有剩余,也心安理得。“囊橐无余,自得至乐”,就是虽然已经没什么钱了,自己得到至乐。这个乐不是一般快乐,是至乐,这种乐不是外面满足得来的乐,那个乐不是真乐、不是至乐,那种乐是靠外面的刺激。譬如说吸毒,吸毒的时候好像飘飘然挺乐的,吸完了以后会更苦,所以外面刺激的乐,不是至乐、不是真乐。真乐至乐是从自己内心涌出来的,像一股清泉汩汩的往外涌,没有断绝,常生欢喜心。儒家《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学习圣贤之道,“时习之”,“时”是时常,“习”就是落实,常常实习,真正把圣贤之道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一言一行都符合圣贤的标准,都符合大公无私,有一种天下为公的情怀,那可真乐!“不亦说乎”,那才是真正的喜悦。

真正国家课税充足,实际上人民不会缺乏钱财。税收是收入的一部分,我们收入愈多,自然税收就会愈多,这是按照比例来的,跟我们的收入成正比。当税收充足的时候,也表明我们收入很满足,私养不缺,自己也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我们以一颗公心,替国家利益着想,实际上自己的利益也在其中。损公盈私、损人利己,最终还是损了自己。如果是偷税漏税、违法乱纪的行为,一旦东窗事发被缉拿归案,可能被处以巨额的处罚,甚至面临牢狱之灾,这有什么可乐?子孙有他自己的福分,偷税漏税得到的收入,留给子孙何益?

宋朝的宰相司马光家训讲,“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财富留给儿孙,他如果不孝,不恭谨,挥霍浪费,没有德行,家产守不住,会很快败光,不如积阴德给子孙。阴德是行善,德行上不亏缺,就是保全自己的阴德,子孙才真正得到你的福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