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祭祀河伯上

李恪在敲打了第一聚落的百姓后,当即派人到各聚落推行命令。

长孙冲和程怀亮很快也得知了此事。

两人先后前去拜访李恪。

得知其中的原因后,两人也只是轻笑几声。

李恪也在此时将李淳风祭祀河伯的消息告知了他们。

程怀亮向来以李恪马首是瞻,闻言只是附和着点头。

倒是长孙冲似乎有自己的看法。

李恪见状便也笑着问道:“驸马对此可有意见?”

长孙冲闻言也跟着轻笑一声。

“吴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子不语怪力乱神。”

“西门豹之事可为前车之鉴。”

“况且祭祀河伯定会花费不少的钱粮,还望吴王三思!”

李恪见长孙冲用西门豹来举例。

当即大笑着说道:“驸马且安心吧,此话我也告诫过了李监侯。”

“此番祭祀绝不会有什么人祭。”

“我也派人去荥泽取大三牲。”

“此事本王绝不会大办特办,一切从简。”

“只当是为了庆贺开工的仪式罢了!”

长孙冲点点头不再多言。

李恪又看向两人说道:“如今县内事情繁杂,你们可要做好本王的臂膀!”

程怀亮闻言自然果断拱手应诺。

而长孙冲闻言则显得有些迟疑。

李恪见状也明白过来,长孙冲还在犹豫。

于是李恪也不多说其他,笑着起身走到两人面前。

“你们先去忙吧,等李监侯有什么其他情况,我再唤你们前来商议。”

程怀亮和长孙冲闻言点头离开。

过了一日,共明便带着荥泽的几个豪绅,还有大量的鸡鸭来到李恪处。

李恪看着共明带来的猪牛羊和大量鸡鸭,顿时也愣住了。

“岳丈,你这是?”

共明当即笑着说道:“馨儿说此番祭祀河伯,重在鼓励百姓开工修建水利。”

“这河伯有了大三牲即可。”

“百姓们可要填饱了肚子,有了油水,才有劲干活啊!”

李恪轻笑一声,心中对共馨到又高看了几分。

如今共馨越来越有些幕僚的意思在了。

两人越来越像是朋友,虽然举止间亲昵了不少,但是两人间的感觉终归是有些不对。

如今管理车驾和马匹的共仁得知父亲前来,也颇为欣喜地前来拜会。

李恪也不打扰他们父子相聚。

当即称赞了一番出钱出力的豪绅们。

豪绅们被称赞后也都一个个颇为高兴。

同时也都暗戳戳地辨明了此番的来意。

他们此番出粮出力自然不是好心。

而是想要将自家的孩子送入李恪麾下做事。

李恪得知他们的目的,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小舅子共仁手下便多出了几个副官。

反正都是虚衔,又没有切实的职务,替自己管马而已。

同时李恪也警告了这些豪绅。

若是他们敢打着自己名头敢不轨之事,他们的孩子人头不保。

豪绅们接连点头应诺。

一个个保证不会打着李恪的名头干不轨之事。

他们只是想要给孩子谋个前程。

李恪对此倒也没有异议。

毕竟他们这些人有田有钱,缺的不是产业,而是面子。

他们的孩子日后若是得了自己的提拔,谋得一官半职。

他们一来有了面子,二来可能实现阶级跃迁。

这也算是一笔回报远超投入的投资。

在李恪同意之后,豪绅们又表示马上派人再送来酒水并花钱派人去黄河捞鱼。

不久之后,李恪送走了这些豪绅。

共明此时走到李恪面前拱手赔罪。

“王爷,小人斗胆,未事先通知王爷,便带人前来。”

李恪听后轻笑一声,抬手说道:“不必多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他们将孩子送入我的麾下,共家在荥泽可要看好他们,切勿让他们做出有损我名望的事情。”

“还有,本王的奏疏应该快有回信了。”

“情况不出意外的话,岳丈你便是原阳县令。”

“此番岳丈可要好好了解一下如今原阳的情况。”

共明点点头拱手应诺。

李恪上前扶住共明说道:“岂有岳丈对小婿行礼之事?”

“让馨儿带你好好看看吧!”

言毕,李恪便对崔豹喊道:“崔豹,去把程都尉和驸马唤来!”

共明见状不再多留,当即退下去寻共馨。

很快,程怀亮和长孙冲便来到李恪的茅屋之中。

“王爷(吴王),唤我们何事?”

李恪笑着将荥泽豪绅捐献鸡鸭的事情告知两人。

长孙冲闻言顿时眉头皱起。

“吴王,俗语云‘无利不起早!’”

“他们平白无故,不会这般殷勤,”

李恪见长孙冲直接点破,便也不藏着掖着。

“驸马所言不错,他们想要把儿子送到本王麾下效力。”

“本王奉他们做了司马副官!”

长孙冲当即一愣,一旁的程怀亮则大笑起来。

“王爷,你如今不过五匹乘马、五匹驾马(拉马车的马)。”

“这司马副官和马夫何异?”

李恪见状轻笑着看向长孙冲。

“驸马,可还有什么担忧?”

长孙冲也笑着摇摇头。

随后李恪便召集各大队前来领取鸡鸭。

并且让他们自行处理,想吃的就吃,想养着的也不反对。

至于开工仪式上,李恪的想法则是就地取材。

黄河里的鱼那么多。

黄河泛滥祸害了百姓,也是时候补偿了。

于是一批精通水性的青壮,被派去到黄河边上捞鱼。

虽然弄不成什么鸡鸭宴,但是让百姓们吃点鱼肉还不是问题。

共明这边的大三牲就绪后,李淳风也开始准备设立法坛祭祀河伯。

李恪也将祭祀和开工之事公之于众。

百姓们闻言也颇为欢喜。

九九重阳本就是节日,加上祭祀河伯。

那便是在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娱乐机会。

李淳风为此还特意从周围的几个县请来道士和僧人。

同时还有自发前来的民间居士和想看热闹的百姓。

很快,九九重阳日便到了。

李恪等人也都是一身官袍,共明虽然无官职,却也跟在李恪身旁。

李淳风则是身穿黄色法袍。

下配黄裙以对。

外罩长披。

头戴玄色莲花冠。

乍一看颇有几分僧人模样。

不过倒也正常,毕竟佛教入汉地后迅速汉化,服饰有借鉴本土道教的地方也算正常。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