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队里来了个知青

将猪崽送回来之后,杨彦没有逗留告辞离开。

吴郎中背着手走进院子,啧啧了两声。

苏夏满头黑线。

看着猪圈里四只猪崽,两只身强体壮的哼哧哼哧拱两只病弱的,苏夏揪了揪她师父的胡子。

“师父,你看这猪是咋了,病了还是先天不足啊?”

吴郎中没好气的将苏夏手拍开,赶紧捋顺他的山羊胡,瞪了瞪眼睛,“我是医人的又不是医动物的。”

“好吧。”苏夏闻言大失所望,幽幽叹了口气。

“那两本古籍我都钻研透了,本来还想和师父另外学些东西,看来是我想多了,师父也不是什么都能治嘛。”

吴郎中气得吹胡子瞪眼,“少来,激将法对我没用!”

话虽这样说着,收的徒弟天赋异禀,远远超出常人范畴,要是徒弟在端端一个多月里继承了他的衣钵,甚至超过了他,不用别人笑掉大牙,他自己都觉得忏愧。

“你给我等着!”

放了句类似小学生约架的话后,吴郎中气咻咻的背着手跑了。

苏夏那双狐狸招子眼里溢出浓浓笑意。

她家四只猪里的母猪能不能活下来,就靠师父你啦。

理论知识学是学完了,不代表运作得一定好,治猪这种事情,就要靠师父他老人家运用自己的经验了。

苏夏打开屋门,走到灶房里,拿着菜刀“咚咚咚”剁肉。

饺子皮都是现擀的,苏夏力气大,擀了很多也没觉得累,地里的青菜和野菜秃噜皮了,苏夏剥了几个玉米棒子,就做玉米猪肉馅饺子。

五个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围在桌子上坐着,桌子底下烧着碳。

陆国淮从外面回来,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温馨而温暖的场面,他冷峻的眉眼,情不自禁柔和下来。

苏夏朝着他招招手,“来,坐下一起包饺子。”

陆心挪动小身子,搬到陆国淮那一侧,嘟了嘟嘴,每一根头发丝都透着股挫败气息。

“爸爸你快教我包饺子,我学了半天都没有学会。”

陆国淮唇角勾着似有若无的笑容,“你看好。”

苏夏偏了偏头,看着陆国淮温柔耐心的教闺女包饺子,眼里噙着笑。

察觉到视线,陆国淮抬起头,和苏夏对视了几秒钟,教学的动作停下来,陆心茫然的抬起小脸,看见爸爸妈妈在深情对望,掩嘴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苏夏咳了声,睁大眼睛瞪陆国淮,“你看我干啥。”

“你先看我的。”陆国淮嗓音低沉磁性。

“胡说,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

年纪小的双胞胎女鹅和小鹅子被苏夏给绕进去了,睁着三双迷迷瞪瞪的大眼睛。

陆国淮宠溺的笑了一下,喉结微微耸动,“嗯,我看不够。”

猝不及防被塞了狗粮的四个闺女齐齐用爪子遮住眼睛,小宝懵懵懂懂的举着爪子,忽然轻轻拍了一下苏夏,咧着嘴傻呵呵的笑。

“我也想一直看妈妈!”

陆国淮嘴角抽动了一下。

小王八蛋,你凑什么热闹。

又过了两天,苏夏趴在桌前改送给张金花的方子,吴郎中兴冲冲的跑过来。

“啪”地一下将小包袱甩到苏夏桌上,得意洋洋,满脸写着快夸我的表情。

“看到没,猪崽天生体弱,应该是没有生病的,我给改的治先天不足的方子。”

“哇,师父真厉害!”

苏夏夸得很走心,既然师父能改猪方,那应该也能帮忙改张金花的方子吧。

苏夏指着纸上十几味草药,“那师父,您也顺便指点一下改宫寒的方子呗,金花一直想怀却怀不上,看着怪可怜的。”

吴郎中捻着山羊胡。

张金花以前求过他,但是他对张金花感官并不好,所以他直接推脱掉了。

望着小徒弟冥思苦想的模样,吴郎中心里暗爽,面上不动声色指点了苏夏许多。

除了改药方之外,还可以结合针灸……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冷。

小猪畏寒,苏夏往猪圈里面覆了层塑料膜,再在里面铺了干稻草和破棉布。

明年能不能吃到大肥猪,就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院子里的老母鸡和卜卜瞪着死鱼眼,寸步不让的转圈圈。

卜卜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威胁声,老母鸡努力煽动着翅膀试图让卜卜屈服。

苏夏坐在屋子里,听到外面传来嘈杂声,有些好奇的出去,就看到家里两个宠物在“决斗”,顿时一边一巴掌。

“闹什么。”

“咕咕……”

卜卜委委屈屈的叫了声,“汪。”

学校已经建成雏形,随着气温降低,很多工人他们的媳妇儿会时不时给自家男人送点热汤,热茶什么的。

苏夏叫住两个结伴的妇女,问了两句。

两个人顿时七嘴八舌的说出来。

“咱们队里又来了个女知青,你说这大过年的咋还有知青上山下乡呢,谁家父母这么狠心,在快过年的时候把闺女丢来这儿。”

“那闺女我见了,那叫一个水灵,皮肤白得哟,小嘴嫣红。哎呀,跟你苏夏妹子有得一比呢,你没瞧见,队里那些男人都要疯了,那殷勤献的,只差跪下来给她舔脚了。”

“希望她是个老实安分的,队里好几个没结婚的男同志,大队长就不错,反正别和有对象的男人搅和在一起就行了。”

“桂花,你这话说的,还怕人家从城里来的女知青看上你家那位啊?你脸也太大,你男人又不个宝。”

桂花生气的道,“咋不可能,那省城来的张护士不就看上国淮么,国淮不就是有家室的?她长得妖里妖气的,那屁股扭的,指不定哪天就爬你家男人床上……”

猝不及防吃瓜吃到自家身上的苏夏无言。

等到十月份宣布高考之后,国家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之前,很多事情显现了些端倪。

比如不会强制要求知青下乡。

而这个女知青急吼吼的赶在过年前下乡,应该是有原因。

苏夏抓了抓头发,带上镐头和篓子去河边凿冰捞鱼吃,晚上加个汤喝,至于女知青,管她有什么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