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全民行为

华夏国的朋友没空搭理他,并向他们丢了一堆意味不明的‘微笑’表情。

至于为什么?

那当然是......早在蓝星意志发出‘公告’之时,华夏人就已经注意到了天道‘公告’中的几个关键词。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是那‘香火’二字。

其他各国的国民,因为文化传统不同,所以大多都只注意到了信仰。

唯有华夏人才注意到了,那‘香火’二字,或许才是封神的重点。

毕竟,在华夏的神话传说中,华夏的神是需要香火愿力的。

而且......整个蓝星之上,也只有华夏一国存在着‘香火’这种东西。

更何况,如果没记错的话,信上帝的那帮,他们的上帝住在天堂。

神话国的诸神,都住在名为奥林匹斯的山上。

樱花国的神住在高天原。

阿三国信仰的佛,只有上了西天才能见到。

而天宫、天庭。

这样的词汇,本身就只存在于他们华夏的神话传说里啊!

所以......在世界各国在各大论坛上蹿下跳的时候,华夏国的人族才没时间搭理他们。

华夏国这会儿都正忙着烧香呢!

毕竟......那声音不是说‘凡得人族信仰、香火足够者,可登神位’吗?

信仰这种东西,是根植于华夏人骨子里的。

自古至今,华夏人都信仰着那些能给华夏带来帮助的、曾帮华夏度过劫难的历代先贤。

而如孔孟老庄,如三皇五帝,如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如‘天子守国门,君王死涉及’的大明之气节。

如李杜文章万古传,如司马迁作《史记》、李时珍修《本草》。

这一桩桩,一件件。

历代先贤,凡于国于民做出贡献,凡为国之崛起民族之辉煌增砖添瓦者。

不光史书上皆有记录,便是在民间,他们的故事也在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中永不熄灭。

所以,对于华夏人来说,无论任何时候,华夏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同胞会失去信仰,更不会担心该获得信仰的先辈被华夏所遗忘。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那些先辈们所得的香火到底够不够?

若因香火愿力不够,而没能登临天宫神位,没能从历史中复苏,见证今日华夏之辉煌。

哪怕只有一个,华夏人也会觉得那将是他们华夏一族莫大之损失和遗憾。

哪怕只有一个,他们也会觉得......愧对于曾经为华夏之传承抛洒热血的祖宗。

所以......

在世界各国的民众都在为自己国家的哪个历史名人有资格登临神位而吵得不可开交之时。

唯有华夏人近乎从网络论坛上销声匿迹。

没有人刻意去组织,没有人公开做宣传。

一个个华夏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刚会走路的孩童。

一个个自发的走出了家门,或走进就近的庙宇,或购买了香烛纸钱,自发的开始供奉、祭奠起了历史上那些曾被记录的、有功于华夏的先人。

他们之中,有人是历史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有人是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老农。

他们之中,有人能熟练的说出几百上千个历代先贤的名字。

有些,却只知道孔子、孟子、老子。

甚至还有些,干脆就只知道自家有个九十年前曾离乡参军、七十年前离开部队回乡娶妻生子做回了农民的爷爷。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的信仰,不妨碍他们自愿献上的香火。

知道谁,就为谁献上香火。

不知道的,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但总会有人知道。

所以,也无需担心会有哪位值得敬仰的先辈做了无名英雄,得不到信仰与香火。

一日之间,整个华夏都仿佛沉浸在了香火的味道之中。

而在这种自发的全民行为之下,几乎只是一日的时间,扎根于华夏上空的信仰之力与香火愿力,竟足足浓郁了将近一成。

这样的盛况,连苏洛此前都不曾预料。

......

是夜。

华夏,江城。

晚上八点半,姜然敲开了江城城隍庙的庙门。

在此之前,从五点下班到现在,她已经先后去了三清观、祖龙祠、孔庙、孟庙,祭拜了许多先贤。

给姜然开门的,是这城隍庙的庙祝,也是她爷爷——一个时年已经七十有八,身体还算健康的老人。

看到门外的姜然,老人的脸上露出一抹慈祥的笑,紧跟着,又故作不悦的绷起了脸。

“不是说了让你先去其他地方代我上一柱香,如果太晚了就不用来城隍庙了,你高祖又不在意这个。

“这都八点半了,你一个姑娘家的怎么还自己跑来了?

“大晚上的,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

闻言,姜然悄悄的吐了吐舌头,讨好道,“哎呀,这外面一路都有路灯,到处都有监控,能有什么危险?

“再说了,那外面能拜的、该拜的都拜了一遍了,总不能到了自家高祖这里,因为时间太晚我就不来了吧?

“就算高祖不会生我的气,爷爷您就不想您大孙女陪您说说话啊?”

听着自家孙女讨好的话,老人绷不住脸露出了一抹苦笑。

可能是祖祖辈辈积德行善的原因。

正如《周易·坤·文言》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他们姜家祖祖辈辈积德行善,所有的余庆可能都落在了这个大孙女的身上。

以至于这孙女从小就生有过人的聪慧。

而且,她不光聪明,还长得特别好看。

早些年的时候他父亲还在世,他也还不是这城隍庙的庙祝。

那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没事带着自家孙女出门。

而每次出门,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周围有多少人。

每次别人都夸他家孙女最好看。

如今,这么一个又好看、又聪明、又会讨长辈欢心的大孙女在自己面前说着讨巧的好话。

老人又哪里真的气的起来?

苦笑一声,他让开了城隍庙的庙门,维持不住严厉形象的笑道:

“好了,进来吧。”

中秋佳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9月19日到9月21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