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笑话,天大的笑话

李秋灵被武华年的话给噎住了。

给七百五十两银子就让她去玩命?

她怎么可能会去?

但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李秋灵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她闭上了嘴巴,没有在开口。

可她这边熄火了,周启又站了出来。

他清了清喉咙,捏着嗓子道:“身为父母官若是只看重利益,而不看重民生,没有为百姓付出生命的觉悟。”

“那这天下还要这些父母官干什么?”

周启义正言辞道:“朝廷辛苦征集上来的税收,又为何要拿来养这些眼睛里只有钱的官?”

“我呵呵!”

武华年送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你听听,你听听你说的这是人话吗?”

“前言不搭后语不说,还自相矛盾。”

武华年不急不缓的说道:“首先,你说身为父母官,就得有为百姓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的觉悟。”

“这我只能说,这个想法很好。”

“但这也仅仅只能是想法,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

“说到底,官也是人。”

“官也需要吃五谷杂粮也需要养活自己的父母妻儿。”

武华年看着周启,反问道:“他把命丢了,谁来养他的父母,谁又会管他们的妻儿?”

“当然是朝廷。”

“这么多年,你可看过朝廷会亏待功臣之后?”

周启瞥眼看着武华年,眼眸中尽是鄙夷之色。

“我是没看见过朝廷亏待功臣之后。”

“可我同样也没看见朝廷善待功臣之后啊。”

武华年昂首望着周启道:“不如你来说几个名字,朝廷究竟赡养了谁?”

“这你还需要问别人?”

周启冷冷一笑,道:“登阳侯郑开山,十三年前为国捐躯,子孙皆是陛下亲自赡养,年节的时候,陛下甚至还会去郑家慰问,十三年如一日。”

“忠勇侯张烈,八年前为国捐躯,子孙后代皆被陛下妥善安排,每月都会给予钱粮作为供养。”

“丹阳伯卢博朝……”

周启那是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牺牲之后由朝廷供养之人的名字。

旁边的李安民那也是满脸的骄傲。

他敢指着天对着地说一句,他从没有愧对功臣。

周启说完了话,那也是满面讥嘲。

“咱们朝廷可从来没亏待过这些功臣。”

“对于这些功臣的赡养也从未中断过一日。”

周启阴阳怪气的说道:“所以只能说是某些人,太过狭隘,私心太重,而这种人也压根不配为官!”

他口中这个私心重,并且狭隘的人,明显说的就是武华年了。

然而。

武华年却一点都不气,反倒是笑了,而且笑的非常大声。

“登阳侯郑开山,十三年前为国捐躯。”

“死前为当今的陛下挡下了二十六枚羽箭。”

“忠勇伯张烈,八年前为国捐躯。”

“死前曾为陛下断后,掩护陛下撤回大后方安全地带。”

“至于之后的几个,我也都懒得说了。”

“他们基本上都是跟陛下有点关系,要么是陛下亲征,他们随侍在侧。”

“要么就是干脆为了陛下而死!”

“而在此等境况之下,陛下要是不为他们赡养父母妻儿那才叫奇怪。”

武华年瞥眼看着周启道:“不如,我来问你几个吧。”

“你知道谁是王宣么?”

“你知道谁是李德川吗?”

“你知道谁是赵焕吗?”

武华年声音低沉,道:“这些人的名字,你应该连听都没听说过,对吧?”

周启无所谓的撇着嘴道:“谁知道你这些名字都是从哪里信口胡诌出来的。”

“是不是信口胡诌。”

“等你们回了上京城自己打听打听就知道。”

武华年道:“我现在就问你,这几个人,你听没听说过,你如实回答我就好。”

“不知道,没听过。”

周启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既然你不知道,那我就给你讲讲。”

武华年不急不缓的说道:“咱们先说王宣。”

“这王宣乃是西北偏城的一个县令,跟我是同一批的考生。”

“他的运气也果真是差,上任没两年,就赶上了西北蝗灾。”

“当时的他,那也是风风火火,又是给朝廷发救灾文书请旨赈灾。”

“又是自掏腰包,为百姓们购买粮食,开设粥棚,保证百姓的温饱。”

周启冷哼一声,插口道:“这才是为人父母官该有的样子。”

李安民也跟着点了点头。

这才是好官啊。

而他也是暗暗记下了王宣这个名字。

等回到了上京,他高低得好好查一查这个人的背景。

若武华年说的是真的,他作为皇帝,该赏赐臣子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差了。

“没错。”

“这才是为人父母官该有的样子。”

“可是,他死了,上任还不满三年就死了。”

“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嘛?”

武华年的目光在周启与李安民的身上扫过。

李安民与周启皆是一愣。

两人也是没想到,他说的这个竟然是个死人。

“怎么死的?”

李安民出言问道。

“他是被人打死的。”

“被那些饿急了动手抢粮的流民活活打死的。”

“而他的妻女也都被这些流民从家中拖拽出来……糟蹋,分尸,分食。”

说到最后,武华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让他极为痛苦的事情,嘴唇都开始跟着颤抖起来了。

而周启与李安民更是没想到。

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县令,最后竟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武华年转头看向两人:“可即便如此,你们这些身在上京城的人,也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那你们觉得,朝廷会给他什么?”

“当然,你们可以说。”

“他的妻儿都被流民杀了,朝廷自然不会给他供养。”

“那,咱们就说说这个李德川和赵焕。”

“他们俩的年岁,比我大了不少,但都跟我是同批次的考生。”

“参加科举的时候,他们俩一左一右,就坐在我隔壁。”

“他们那可是满腔的报国热血,一心一意只想为国家献身。”

武华年抿了下嘴唇,仰头看着天空道:“可是两人的结局似乎都不太好。”

“李德川中举后被派往蜀地担任县令。”

“可在到任的第一年,就因为剿匪死在了山里。”

“当我见到他的妻儿的时候,他那小女儿已经被人卖进青楼里三年多了。”

“而他妻子又疯又傻,在街上讨食,受尽凌辱。”

“后面这个赵焕,也没好到哪里去,死在任上后,妻儿都被活活饿死。”

说到此处的时候武华年忽然笑了。

他笑的特别大声,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好半晌。

武华年才转头看向周启与李安民两人,道:“当官给朝廷效力,最后自己的妻子要讨食,女儿要被卖进青楼,儿子要饿死,这是不是超级好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