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手寂寞

拿到了电脑,接下来几天,周泰林不疾不徐地了解起了这个时代的科研进展。

周父周承跃则在签单和付款的过程中度过。

把实验所需的耗材基本定到后,周泰林便开始投入实验了。

走上了科研这条路,注定就是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的。

不仅是脑力上的劳动,还有躯体上机械性的重复。

机械剥离法对于后世不少研究生来说都是可以手拿把掐的事,但现在毕竟和20年后的条件不同。

“真怀念二十年后的日子啊……”周泰林暗暗感慨。

那时候,只要有钱,一个电话打过去,想要什么材料都能给你送来,方便的很……

而现在,“胶带法”说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却不少。光是用什么样的胶带最合适,周泰林就试了不下十几种。

机械剥离的时候不是理想中的对半分,而是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因此就技巧和工作量而言,还是要花上不少的功夫的。

不过好在,周承跃和周泰林都不是纯新手。

周承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工学院,虽然科研任务不重,出于爱好和自身职称需求,不时也搞搞研究。

而周泰林,上辈子可是经过正经实验室熏陶的科班出身。

就算材料专业他了解得不够深入,但在一些操作和习惯上也不会像新手那么随意,某些地方甚至比起周承跃只强不弱。

几天的实验做下来,进展不快不慢。

反倒是周承跃和周泰林父子俩天天往实验室跑,引起了很多人的八卦之心。

旁敲侧击之下,周承跃自己掏钱做实验的事已经开始小范围传播,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钱赋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周承跃一个办公室,但是比周承跃晚来几年。看着他最近忙忙碌碌挺眼馋。

对于大学老师来说,忙才是自身地位和价值的体现。天天无所事事,一看就是既没课题又没副业的科研流民。

但是要是让他像周承跃一样自己出资做实验,他没有这个魄力。

钱斌去公共实验区逛了逛,正好看到了周泰林在忙。

“小伙子你在做什么?”

钱赋眼珠子一转开始问道。

最近周承跃做实验,很多人想打听。周承跃语焉不详,钱赋只能从周泰林这里找突破口。

周泰林从实验桌抬起头来,假笑着问好:“钱教授早!我在找合适的硅基板。”

如果他们实验顺利,下一步就是把剥离下来的石墨薄片从胶带转移到氧化硅晶圆的基板上进行测量。

这一步周泰林近期完全可以在工学院做完。

毕竟曾经有一段时间,工学院还是挺辉煌的,其硅酸盐工艺哪怕放眼全国范围,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尽管他们的硅材料时常也会炸裂。

周泰林不怕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找个合适的衬底观测材料太常见了。

钱赋没多说,直接走过去。

遗憾的是,在一旁看了半天他也没看出来周泰林想研究的东西是什么。

钱赋左右瞧了瞧,见四下无人,便偷偷问周泰林:“你研究的什么材料?”

周泰林心里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我爸直接给我的。”

他倒是没有直接说自己不知道,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有问题问老周去。

周泰林边说边操作,硕博期间的经验已经让他养成了干净利落的习惯。

熟悉了一段时间仪器后,周泰林操作起来不比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差,行动上更是颇令人赏心悦目。

钱赋一晃神的功夫,周泰林已经换了好几个材料。

“小周你操作的够快的啊。”

‘我那么多优点,你就只注意到了快?’周泰林暗想。

况且,“快”对于十八岁以上的男性来说实在算不上优点。

“你想用什么材质做基板?”钱赋又问道。

“先看看陶瓷的吧。”周泰林没说他要找的氧化硅材质。

他换了好几块材质,边在显微镜下观察边抱怨:“这还原的不彻底啊。”

钱赋:“硅还原你也有了解?”

周泰林本来想糊弄过去,却用余光看到一个精瘦的人影正在靠近。

周泰林一眼便认出,这是他老爹的直系领导,工学院底下材料与工程学院的院长仲源。

这时候仲源和周泰林还不熟悉,但如果按部就班发展下去,俩家人的关系将来会很好。

周泰林知道仲源平时对周承跃颇有照顾,周承跃后来能当上材料学院的副院长,也离不开仲源把周承跃当作接班人往上推。

他回忆了一下,仲源搞硅还原工艺搞了几十年,前期成果还算不错,可惜这几年走进了死胡同,再也没做出什么有价值的改进。

毕竟是老爹为数不多的领导+朋友,他不忍心看仲源在错误的道路上走远,便想着帮他一把。

“现在主流常用的是焦炭等作还原剂,在高温下把原料还原。但由于还原反应需在1700°C以上高温进行,能耗极大,而且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前景并不是很好。”

周泰林用余光看着仲源一步步靠近,他沿着仲源的研究方向继续说。

“我看了一些文献,在别的材料里,有用金属作为还原剂的,我觉得这会比较有前景,很有可能在接近金属熔点的温度条件下便将硅藻土还原成硅单质。”

“这个方法优势在于还原温度较低,可较好的保留含硅前驱物的原本结构。”

“但是还原过程中,可能还是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在反应物中添加氯化钠之类的高熔点、高比热容添加物,用来防止反应体系过热。”

……

周泰林的一席话,既有对硅酸盐还原工艺的说明和了解,也有对现有硅酸盐还原工艺不足的分析和弥补策略,最后还有对其发展前景的猜测,可以说是干货十足。

钱赋都听傻了。

这样的话,出自周承跃之口还能理解,出自一名高中学生,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仲源听了,却仔细思索了一番。

渐渐的,他眼神放光,也顾不得有没有打搅周泰林了,直接抚掌大笑:“有道理!”

“你是周承跃的儿子吧,他前几天跟我说了,让你过来做点东西。”

“果然虎父无犬子啊,我本以为你就是暑假过来跟着承跃熟悉熟悉实验室,没想到竟然这么有见地!”

“小伙子你大几了?有没有考虑大学毕业以后来我们工学院发展?”

“你放心,就凭刚刚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你尽管来,我帮你申请!待遇绝对从优!”

‘大哥你可别吓我,去工学院?那我还不如不重生呢。’周泰林心里吐槽。

表面上他自然得装的尽量符合一个十八岁的少年,毕恭毕敬的说:“仲院长您好,我爸也经常跟我提到您,说您对他工作上一直照顾有加。”

“至于我刚刚说的东西,都是看文献看来的,在您面前属于班门弄斧,您谬赞了。我还没上大学呢……”

仲源听到这话,惊讶的嘴里差点能塞下一个鸡蛋:“什么?你还是个高中生?”

他又想到进来时,看到的周泰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不由得凝视着周泰林,久久无语。

而一旁的钱赋在硅酸盐还原方向是个半吊子水准。但正因为如此,他一方面完全可以判断出来周泰林不是在信口胡诌,另一方面也知道周泰林的这一番话有多难得,反正自己是完全没想到这个思路……

钱赋缓了缓,一脸挫败的默默在旁边嘀咕:“现在的高中生太牛了吧……”

周泰林听到这话,再看着旁边呆滞的两人,不由也泛起了高手寂寞的情绪,暗叹一声:

“我只是随便说了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啊,不至于反应这么大吧……”

“当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怎么就这么难……我是真的没想做学霸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