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未来的路

九二年元旦刚过,还没开始过年呢,李麦芒就突然收到通知,让她亲自接待到麦芒工厂参观的人。

刚开始还一头雾水的李麦芒,在看到总工程师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是她亲自接待。

她也想起来,今年正是这位总工程师南下的时候。

一众人坐着几辆观光车,慢慢悠悠的参观着工厂。

现在的麦芒工厂太大太大,靠双腿走的话,一天也走不完。

工厂有专门的班车,每个单位的工人都是乘坐班车,直接到自己单位所在的区域。

总工程师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了,还是坚持着参观了一天,亲自下车间视察,还有研究所……

离开之前,他跟李麦芒单独谈了一场,没有人知道他们谈的什么,只是出来的时候,总工程师看起来很高兴。

离开的时候,还勉励麦芒工厂全体员工,说他们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以后能继续努力,改革开放需要他们。

在场的工人都很高兴,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活生生的总工程师,握手时还有人激动的留下眼泪。

总工程师这次南下有很多地方玩去,不能在这里过多停留,第三天上午就出发去了另一个地方。

李麦芒看着渐行渐远的车队,她知道,改革开放要进入加速阶段了,人力资源也会成为这一时期最宝贵的财富。

九十年代到千禧年是我国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劳动力人口占比巨大,同时社会上也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和相对良好的工作环境。

等到一零年之后,人口红利进入衰减期,劳动力人口占比虽然依旧较大,可工作环境已经愈发恶劣。

这样的进程是种必然,不是说一两家企业对员工好就能改变的,毕竟,一两家企业不可能容纳所有的劳动力。

现在先不想这种事情,她还要先解决工厂的事。

在此之前,工厂里的员工对工厂的归属感特别强,因为麦芒工厂是最好的工厂,工资高,福利好,还是大工厂,工人们觉得自己能在这里干一辈子。

现在不一样,随着改革浪潮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不少人自己当老板也开始挣钱,而且工厂为了争夺更多的工人,工资也都不算低。

对于工人们来说,小工厂和起步阶段的工厂更容易升职加薪,麦芒工厂员工太多的缺点就是,升职困难。

这两年已经陆陆续续有员工离职,自己下海经商,而且还都不错,都挣到了钱。

在麦芒工厂的这段时间,工厂有夜校,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天南海北的报纸都有,电视机手机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在工厂里,接触的是最新的科技产品,工厂也一直是行业领头羊,在工厂里或多或少都学习到了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在后来的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毕竟等到互联网发达的时候,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民间专家层出

不穷,各行各业的技巧秘密人人都能说一点。

在这个年代不同,人们的消息相对闭塞,知识面也不够广,他们在麦芒工厂学到的东西,走出去足以让他们吊打大部分的竞争对手。

在改革的风口浪尖,猪都能起飞,更别说他们不是猪。

再硬的技术,也抗不过人心,人心思动,好聚好散。

也有人想看麦芒工厂的笑话,李麦芒偏不让他们如意,每当有工人带着愧疚感来辞职的时候,工厂都会祝他们大展拳脚,希望他们不要忘记在麦芒工厂工作的日子,也希望他们将来能善待每个工人。

这样的话,让辞职的工人更加愧疚,还有工人当场反悔,说自己不辞职了,要在工厂干一辈子。

“工厂可以是你们的家,也可以是你们人生的中转站,说这些话不是为了让你们愧疚,是衷心的祝愿,也是期望,你们曾经也是农民,也是工人,不要忘记他们。”

“请厂长放心,我肯定不会忘记咱们农民和工人兄弟!”

不断的有人入职,也有人离职,李麦芒目送这些工人渐行渐远,她也不确定,未来,这些工人还会不会记得他们在这时候说的话。

之前因为产业聚集的原因,麦芒工厂基本上都集中在晋省同市,当然,麦芒工厂的代工厂哪里都有。

麦芒工厂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产品质检,所有代工厂生产的产品要检查合格之后才能流入市场。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放开脚步,加大引入外资的脚步,麦芒工厂是他们最想争取到的工厂。

一座城市如果有麦芒工厂的代工厂,围绕着这个代工厂养活几百万人不成问题,尤其是大型的代工厂,比如手机、汽车、电脑……

很多城市都开出特别好的政策来换取麦芒工厂的入驻。

张妍真名下的盖世集团,还有小岛三郎名下的赤道风投也都开始在华国建厂。

华国劳动力人口众多,而且人口素质普遍较高,这是真的,哪怕是九十年代,劳动力数量多的,素质不高,劳动力素质高的,数量少。

华国算是这中间的六边形战士,综合属性最好。

对于工厂搬迁到华国,他们对自己国内也是有说法的,利用华国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可以让国民们使用到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吹牛,成本确实降低了不少,跟降低的成本相比,成品价格并没有降低多少,甚至因为产品升级,小小的涨价一波。

唯一得到好处的也就只有华国。

盖世和赤道风投还各自收购了不少本国企业,这些企业背靠大树,很快发展的风生水起,一旦有竞争不过的对手,那就直接加入。

所以二者拥有很多企业股份,甚至是垄断性的。

只要李麦芒愿意,随时都可以把樱花国和棒子国的经济弄的死去活来。

当然,现在她还是以挣钱为主,和平,我们的宗旨是和平,先挣小钱钱。

至于说真的有事情的时候,要

怎么做,那李麦芒就不知道了,毕竟集体问题具体分析,到时候视情况而定,到底是疯狂抛售,搅乱市场,还是阳奉阴违,成为带路党,她觉得都不错。

张妍真把工厂建在华国之后,盖世的名号在民间又上升了很多,他们国内一直在宣传,盖世用工厂换取华国恢复对棒子的正常农业出口,当之无愧的国民企业。

这些宣传的媒体有官方媒体,也有小道新闻,很快,棒子国大部分人就都认可了这件事。

这样,盖世有什么事,官方也要思考一下盖世的影响力,轻易不能动,加上盖世还跟漂亮国的关系特别好。

漂亮国的士兵在别的商店里都是横行霸道,都需要优先服务,在盖世的商店里就老老实实的。

这样就导致,同样的产品,大多数棒子国人更愿意去盖世旗下的商店买,大家都是人,再怎么没骨气,也是有脾气的,谁也不想买个东西也要被人看不起。

张妍真还跟政界的人走的很近,花钱支持他们选举,其实不花钱就可以做到,支持哪个人,帮着实现他对国民的承诺就行,有些承诺并不需要多花钱,比如说降低农产品价格……

小岛三郎也成了很多银行的座上宾,在成堆成堆的坏账下,就只有赤道风投有钱,可以保证银行有持续的现金流。

赤道风投的经营状况也是他们见过最好的,从银行意识到房地产泡沫之后,开始投入对实业的研究,就担心又掉进另一个泡沫。

越研究,越是发现,赤道风投经营状况好的不得了,甚至有银行工作人员偷偷的购买赤道风投的股票。

据说今年赤道风投会引进外资,激活市场,还不断的在接触其他国家,用于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漂亮国市场。

也不是没有人发现他们两家跟MF集团的关系,越是身居高层的人,发现之后越是不敢曝光,除非要鱼死网破。

因为他们不会觉得是MF集团要搞他们,只会觉得是漂亮国要搞他们,之前不就一直是这样吗,只是换了种形式。

鱼死网破,鱼肯定会死,网会不会破就不一定,谁敢说,在他们国家,就只有他们是皮包公司呢,越看越觉得,身边到处都是可疑人。

张妍真从前年开始,把自己大部分的钱拿出来,投资进华国市场,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华国国籍。

李麦芒在哪,她就去哪。

小岛三郎不同,他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本事,最大的本事就是做个合格的傀儡,白何年让他做什么,绝不多问,老老实实的做。

至于他的钱,全都被他花天酒地挥霍掉了。

银座的招待所全都认识他这位金主,不夸张的说,哪个招待笼络住他,那招待所能一夜爆火,成为有钱人士追逐的圣地。

九十年代,是个人人都追逐金钱梦的时代,从上到下,人人都想投身商海,有的人摔的遍体鳞伤,有的人咸鱼大翻身。

麦芒工厂也要逐步转型,从原本散漫的各领域开花,到专精一行,李麦芒之前一直在做的物流就是她为麦芒工厂找的未来的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