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步步紧逼 2

一方是汉庭威名最盛的无敌悍将。另一方却是声名鹊起,战绩彪炳的不世刀客。

所有人都盼望看到二人怎样分出胜负。

阳光普照下,靠主殿的一方设起了三个高台,摆好了座椅,正中的肯定是汉帝的宝座。

左台则坐满了以伏完和吴子兰为首的大臣和军方将领。

右台除曹操外,许褚和亲曹操的大臣客卿都已列席。庞统也是其中一,他本没有列席的条件,然而由于关心诸葛亮,故以三寸不烂之舌,策反了一个座位。

其他地位较低的人,则只能够站在校场的四面观战了。

铠甲鲜明,比其他各地诸侯人体型更高大的侍卫,守在正殿长阶上和三个看台的四面,长戈在阳光下闪烁生辉,平添了很多庄严萧瑟的形势。

这时曹操和诸葛亮等刚乘车来到,下车后往右台行去,立马引发哄动,都对诸葛亮提携呼叫。

曹操倒吸一口气,在诸葛亮耳边道:“汉庭好武,最重英雄,此战是许胜不许败。”

诸葛亮今早以《太平要术》卷上的办法行气吐纳,在此时此刻果真是龙精虎猛,坚信不疑,道:“曹丞相请稍安勿躁!”

曹操道:“左边看台那身穿黑色战服的人就是独孤雄了,切勿忘记了他的样子。”语气透出深刻的恨意。

诸葛亮依言望去,只见台上近百人的眼神全汇集到他身上,忙以浅笑着点头回应。看了那独孤雄一眼,就移开眼神。

曹操领着他登上看台,介绍了诸人后,坐下,问后面的徐庶道:“赵云来了没有?”

徐庶答道:“应该来了!却不知在那里?”

号角响起。

在禁尉军簇拥中,一身龙袍的汉帝,引领着玄德、伏皇后、李贵人和一众妃嫔,由殿内走出,朝中间看台行去。

所有军士肃立正视敬礼,其他台上台下诸人全跪伏恭迎,霎时间整个校场肃然无声。

诸葛亮心里面暗赞,单凭这形势就知汉帝的尊严和汉庭的服从性和重纪律。

直到汉帝和众王子王妃在台上坐好,近侍公布大家平身就坐后,才恢复先前样子,然而人人都停止了说话,恭候汉帝的公布。

护卫高唱道:“诸葛亮何在!”

诸葛亮立刻起身,随手脱掉外袍,现出他那完美的体形,下台来到主台前面处,行晋谒汉帝的大礼。

汉帝高兴地望着诸葛亮,不住点头,表示赞赏。

护卫再呼道:“弁将赵云何在?”

话声才落,一阵马蹄声骤现,只见一骑旋风般由宫门处驰来。

人群爆起震天采声,陆续让路,使来骑直驰场心。

若说威望,诸葛亮显然地输了一大截。

赵云御术骇人,短短一程,已作了俯冲,侧靠等等高难度的姿势,快要停下的时候,竟奇迹卷到了马腹下,又从另一边登上马背,才跃下马来,跪伏地上,大嚷道:“属下赵云!叩见我王!”

大家再响起惊天动地的喝彩和打气声音,将形势推上澎湃的。

曹操台上诸人,连带对诸葛亮深具自信的刘表和孙乾,见他骑技骇人至此,都自信撼动起来,更不用说曹操等不晓得诸葛亮深浅的人了。

汉帝现出惊异之色,频频点头。

伏皇后因对诸葛亮别具好感,这时拘束得抓着玄德的手,才清楚玄德手心也在冒着汗。

伏完那台上的人却是人人喜动颜色,好像诸葛亮的败北,已成定案。赵云长身而立,往诸葛亮望来。

刚好诸葛亮含笑看去,大家打了个照脸。

双方同一时间现出吃惊的神色,都为对手的体形气度惊异。

这赵云确如刘表所说的白皙秀气,然而却不够描画出他真正的形态。

他最多比诸葛亮矮上半寸,身穿红黑相间的兵丁战服,着了件藤甲背心,肩宽背厚,体形虎背熊腰,予人英姿爽飒的感受。

诸葛亮心内赞赏,浅笑着作揖,心想如这人材,无怪乎以后能助玄德打下江山,三国鼎立了。

赵云见诸葛亮神色友善,放松了面容,礼貌地回礼,然而眼内依然充溢着敌意。

这时主台处由护卫读出这一趟切磋武艺的目的和作用,其中自然少不免对群臣作出勉励,强调保持武风的重要性。

到最终,护卫朗声道:“这一趟切磋武艺分两部份举行,先比驾驭术,再比刀法。”

诸葛亮心里面叫苦,心想自己近来骑技固然大有进步,然而假如要与赵云相比,归家多练几年也不成。

赵云高声领命,诸葛亮唯有学他般同意了。

“飕!”的一声,赵云以一个美妙的姿态飞身上马,疾驰开去,到了场角快要冲入围观的人堆的时候,才勒马人立,绣转马头,蹄不沾地的回头转身,骤然停下。

肯定又是响起另一阵喝彩叫好的声音。

两名军士早由场边了个箭靶出来,放在广阔大校场的正中处。

此时曹操使人将“的卢”牵来,诸葛亮淡然一笑,双脚一弹,由马尾跃上马背,再一夹马腹,靠着“的卢”骇人的高速,绕了一个圈,到了校场另一角,也赢来很多喝彩声。

赵云从马鞍旁拿出他的宝弓,往头上一扬,立即惹来一片赞美声。

诸葛亮知他坚信不疑,打算演出箭技,收拾心境,向赵云遥喝道:“死靶怎如活靶,不如射在下三箭怎样?我包管绝不用盾牌抵抗。”

全场立马一根针掉到地下也听得到,不过所有眼神都射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像在猜度说这人是不是找死呢?

诸葛亮却是哑巴吃黄连,与其等着落败,不如行险一搏,凭自己的刀法和身手应对对手的射术,假如真的能够顺利,就可应对过这一关了。

赵云很显然不是想讨好处的小人,沉声喝道:“箭矢无情,诸葛兄可想清楚了。”

诸葛亮遥向汉帝作揖道:“请皇上同意!”

汉帝沉吟了一会,才用手势示同意此请。

全场近二千人立马全体鸦雀无声,等候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现。

赵云一手举弓,另一手由身后箭筒拔出四支利矢,夹在五指之间,手势熟练,使人感到他要将这四箭射出,犹如呼吸般轻易。

诸葛亮心里面暗呼亲娘,原来这人一直深藏不露,使局外人以为他技止三箭,到眼下才亮出真本领示人。

一根针掉到地下也听得到。

赵云大笑道:“属下宝弓铁箭,可贯穿任何盾牌,诸葛兄尽管用盾又怎样,留神了!”微夹马腹,战马放蹄冲来。

诸葛亮仰天一笑,拍马冲去,取的却是靠近汉帝那一边,欺他不情愿向汉帝的方向发箭,好搓他的气焰。

两骑接近分开,交换了位置。

赵云一抽马头,一刻不等回身驰来。

诸葛亮心神进入伏羲的诀窍,天地似在这一刻彻底静止下来,舍赵云外再无他物。

同一时间催马往赵云迎去。

一旦能贴近赵云,避过四箭,这场竞赛当可大功告成。

两骑敏捷接近,由过千步的距离,拉至七百步内。

“腾!”

赵云先拉了一下弓弦,不知怎样,其中一支箭已落到弓弦处。

霎时弓满箭出。

诸葛亮从未见过那么快的箭,差不多是刚离弦就到了面门处。

多亏他的反应比常人迅速十倍,一声大喝,屠龙刀离背而出,斜劈在矢头处。

现场不论友敌,一齐齐声喝彩。

诸葛亮驱马前劈,几个动作挥洒自如,一气呵成,角度时间都掌控得天衣无缝,表现出一种动作和力度的极致美态,使观者无不深感震动,为他喝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