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骊山行宫

善意是留在府中还是带着,府中要有人看着,可留着她在这里受热,李元吉着实有些不舍得。

她是陈善意,和自己的关系可是非同一般。

带着吧!至于府里,到时候让若男照看就好,自己倒是想看看她到底是不是做侧妃的料。

至于瓶儿和红儿,也一并带着吧!两个丫头不大,李元吉一直当妹妹看的,熟悉这么多天,没理由自己避暑,让她们留在府中受热。

一大早李元吉就进了宫,可是人刚刚到宫里,就听说德妃娘娘受不住热,已经向父皇提起要带着酆王去骊山的事情。.

这,这是什么戏,有这么巧么?

自己今天刚准备来宫里对父皇说自己要去骊山那边,结果自己还没说,倒是德妃娘娘先开了口。

这让自己还怎么开口,人家一个年轻嫔妃刚要去往骊山行宫,你一个亲王立马就要跟在屁股后面也跑去。

虽然辈分上是长辈和晚辈,可岁数上,差的也就几岁而已。

李元吉听到这个消息,眉头都皱在一起。

这闹的是哪样,不管了,骊山行宫那么大,她避她的暑,自己找自己的阴凉地。

李元吉刚到甘露殿,却见到万贵妃此时正和父皇说着话。

特么她也要去骊山那边避暑。

这,你们这是商量好了么,这前后脚的,一个个都要去骊山。

李元吉郁闷,却见李渊目光已经望了过来。

“元吉见过父皇!”

“今天来宫里可有事情?”

“元吉刚听到贵妃娘娘想到骊山那边避暑,正巧,元吉也想带佳媚到那边住几日。”

“哦,这样正好,本宫还愁到了那边没个人在身边陪着呢!”

万贵妃说话,不需要太多顾忌,毕竟人家的亲儿子若是还活着,此时也就比李元吉小一岁而已。

李元吉在她身边,就是一个晚辈,晚辈陪长辈,不是理所当然之事。尤其还是这个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时代。

“嗯,到了那边,好好照顾贵妃。”

“是,父皇!”

李元吉走出甘露殿,还是有点郁闷,自己去趟骊山,怎么就和这些人凑到一起去了。

不过想想,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这几天热的确实都受不了了。

尤其是太极宫这地方,当年也不知道杨坚让人修建太极宫时,选的怎样的冒牌风水先生,太极宫竟然建在长安地势低洼处。

但凡地势低洼之地,夏季更热,秋冬季更容易聚雾。

知道吐鲁番吧,那里就是一处地势低洼的盆地,夏天能将人热成狗,还有四川盆地,那里出了几个火炉。

在长安别的地方都热的受不住,更不用说太极宫。

原本历史上,李世民为何做了皇帝以后要建大明宫,那是给他老爹避暑的地方。

太极宫若是不热,何来要修大明宫避暑这一说。

而大明宫的选址就更有意思,太极宫是长安地势低洼处,而大明宫则选在地势很高的龙首塬上。

塬,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特殊的地貌,可以看做是一个地势高且平坦的大土台,由水土流失形成。

太极宫热,热的宫里住的嫔妃都受不了,纷纷想离开这里。当然,不是谁都有资格说走就走的。

德妃受宠,万贵妃身份尊贵,这才有去往骊山的资格。至于齐王,闲人一个,照李渊的心思,你丫爱去哪去哪。

若是此时太子或者秦王敢说自己想去哪里避暑,不被他们老子臭骂一顿才怪。

毕竟他俩是能做事的人,让你做事,你还想跑,不拿棍子敲你都算不错的。

看看,有时候有能力也不一定是好事吧!

齐王府已经在准备,这一次去骊山,由于多了德妃和贵妃一行,李元吉还特意让人将一些东西多带了一些。

而队伍还在准备,长沙郡王就小跑到李元吉面前。

“四叔,我父皇让母妃也带我去骊山那边。”

“…”

李元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你们真的没事先商量,这一下,真的是一股脑的人都跑到骊山那边的。

“好,到时候四叔带你到骊山那边好好玩。”

李恪今天来了,就没打算走,李元吉看到杨妃时,也看到她身边两个侍女带的鼓鼓囊囊的包袱。

李元吉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过接下来,李元吉更郁闷,因为今天德妃也来了齐王府,一起来的竟然有三位皇子。

赵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以及她的儿子酆王李元亨。

好吧,李渊的老六老七老八都在这了,看来是这两位的生母还没有资格去骊山行宫,不过到底是爱子心切,舍不得孩子在太极宫受热,委托德妃带着他们,一路照顾了。

这对于德妃其实也没什么麻烦,孩子自然有宫女照看,她也正好做个顺水人情。

此时这三兄弟一来齐王府,就四个四嫂的一通叫,李元吉能怎么。

有一个那么老还能可劲造娃的老爹,真不知道是一种如何的体验。

三个小子进了齐王府,自然不可能帮忙收拾行囊,都跑到王府四处去玩了。

看着三人背影,这也就和他们的侄子一般大啊!叔侄能玩在一起。

正好,恪儿最近有玩伴了。

三个小子跑了,德妃就走了李元吉身前。

“这次去骊山行宫,还要殿下多加照顾了。”

“应该的,德妃娘娘您看看有什么需要,宫里那边又不方便的,元吉可以帮忙带劳。”

“也没什么,就是这次带着元亨他们几个,怕是要为孩子多准备一些东西。”

“这个就交给元吉就好!”

德妃轻轻点头,那边佳媚和如意正说着话,此时也走了过来,三个女人站一处,那就是一道风景,风光秀丽的风景。

队伍出发时,已经过了正午,让过一天最热的时辰,马车此时都将帘布打开,不然就一层帘布,里面也闷热的难受。

在车队离开长安以后,李元吉感觉周围的风都大了不少。

似乎温度此时也能降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长安此时还没有盛唐时期那种人口百万的气象,再说,就是人口百万,应该也没有热岛效应才对。_&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