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徐容贞

坦白的说,赵桓不用御史言官,这都已经算是违反了祖宗留下的定国制度。

可是以李征为首的朝堂执宰,全都保持了沉默,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维护祖制。毕竟祖宗的东西,在不利于的时候,稍微改一改,好象也是可以的,等到有利的时候,一定坚定不移,发誓维护祖宗制度!

所以李征他扪心自问,就算是他这种朝堂执臣,也不能完全免俗。

再有他任命李山海重新担任御史中丞,其中也有压制言路的意思。

可压制归压制,人家要是提出了正确建议,那也是可以使用的。

“朕也以为那李山海所言有理,只是这个人选到是有些困难,太宰可有信得过的人啊?”

李征微微迟疑,似乎有难言之隐。

赵桓笑道“李太宰,你我君臣得坦诚相对才好赶走匈奴,治理国家,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李征未曾开言,首先躬身说道“好教陛下得知,臣本来是想推荐王试之和温怀仁或者洪玄默三人的,可,可王试之遭逢匈奴追击,受了伤不说,似乎有了恐惧匈奴之意。那温怀仁做御史还成,可他这次去给卢天象穿旨,似乎被匈奴伤了,而且不通军务,那洪玄默还要统领京畿之地,臣,臣这里真的没有太好的人选。”李征顿了顿,突然道:“陛下,要不然,让臣北上,担任留守吧!”

“不行!”

赵桓直接摆手,“不行,现在河北一团乱麻,匈奴民兵山匪,交织在一起,有人真抗战,有人假抗战,有人一边抗战,一边抢略百姓,鱼肉乡里,恃强凌弱,为非作歹,这些事加在一起,实在过于复杂,你驾驭不来。更何况京城还有这么多事情,朕离不开你。”

李征无奈道“陛下,那要不然就用李中丞推荐的人选?”

赵桓见李征一再犹豫,笑着问道“怎么,是这个人选不好?”

李征摇头,“也不是不好,只是这个人的年纪有些大了,而且当了一辈子官,最大也就当了一个知县,臣唯恐此人眼界才能都不行。加上越级超擢,直接担任留守,恐怕不妥当。”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

“此人叫徐容贞,徐宗霖,是天佑年间的进士,在河东担任县令,匈奴入侵的时候,他带领乡勇抗战,直到城破才被几个乡勇带来了太平城。”李征补充道“算一算,那徐容贞今年也有六十八了,臣唯恐暮气难鼓啊!”

赵桓早有猜测,当听到李容贞三个字的时候,缓缓渡步,眉头皱起。

河北留守司是防卫匈奴的前沿阵地,一个县令都敢以一县之地抗击匈奴,虽然年龄大了,可未必不能一用。

“李太宰,用老人也有老人的好处,经验丰富,老成持重,懂得人情世故。官职虽然小了些,可是官职低,在地方时间也长,接地气,能了解到三教九流之事,各种人的心思。这样吧,你让李山海带着那个人过来,朕见见他。”

有了赵桓这话,李征也不阻止了,而且李山海以御史中丞的身份,跟赵桓搭上了线,如果他推荐的人立下功劳,这位就可以代表言官,步入朝廷的上层圈子了。

这背后牵连到的东西,那有一个河北留守司那么简单。

当不管怎么样,李征还是如实把事情说了,而且从推举王德担任同枢密使来看,李征已经有了主意。

说到底,在李征的面前,国事永远在第一位。

无疑,这就是时下最好的宰相!

“老臣拜见陛下!”

徐容贞中等身材,腰背笔直,中等身材,筋肉扎实,快七十的人,一双眸子,明亮清澈,声音也洪亮。

“徐卿,你多年担任底层官员,跟朕说说,底下百姓都是怎么看朕这个天子。”

徐容贞顿了顿,躬身道“陛下自继承大位以来,矢志抗战,大智大勇,颇有太祖的样子,朝野上下,无不称颂陛下圣睿,只是……”

“只是什么?”赵桓看手中奏折问道。

“只是陛下身边的奸臣太多,唯恐他们会误国误民!”

赵桓放下手中奏折,笑着问道“徐卿的口中的奸臣是指的谁啊?”

“李邦昌、白时中、宋杲武、蔡卫、顾南风、李棁、孙一贞,这些人都是奸佞!”

赵桓大笑,“哈哈哈,照你徐容贞这么说,朕身边就没有一个好人了?那李征呢?还有李山海?”

徐容贞眼皮不抬,继续说道“李太宰无宰相之气度,李山海无做事之本领,非社稷之臣!”

“哦?”赵桓笑道“既然连他们都不行,想来王德之辈,更不入你的法眼了。徐卿,说说,你觉得自己是什么人?”

“耿介老臣,亡命之徒!”

“那里来的亡命?”

徐容贞沉声道“河东糜烂,匈奴占据燕云,数万铁蹄横行无忌,朝廷兵马溃散,更无半个可战之兵,河东百姓置身地狱之中。各地豪强,纷纷起事。局势之乱,远非朝中诸公能预料的。”

徐容贞顿了顿,“满朝诸公,清也罢,浊也罢,能也罢,庸也罢!必不能容老臣。老臣渡河之日,就是命丧之时。或死于匈奴之手,或亡于地方豪强之手。也可能会被朝中诸公攻讦,被陛下斩杀!”

徐容贞说到了最后一句,深深一躬,直击人心。

李征和李山海脸色凝重,很不好看。徐容贞话中之意,他们很清楚,可是当着人家的面把他们和贪官污吏放在一起,也着实不让人舒服。

这个老顽固,现在就是在作死!

赵桓摇摇头,这人当着他的面直言不讳,也不知是想语不惊人死不羞,还真是忠心耿耿,可是他到底带领县民抗击匈奴,厮杀一场,连命都不要了,到底可以让他先试一下。

“徐卿是为了河北千万生灵,也为了大奉江山,这样朕先加你为同平章事,兵部尚书,河北留守,兵马都总管,总揽一切抗战事宜。朕准你专札奏事,你也只许遵从圣旨行事,还有,你到河北之后,大小文武任用,盗匪义士招安,钱粮民夫调用,乃至抗战兵力部署,悉数听从你的安排,朕绝不掣肘!”

徐容贞痴痴盯着赵桓,片刻之后,再度跪倒,老泪横流!

“臣领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