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偏向虎山行

哦,对了,桓温一想,今日正好是除夕,汉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奇怪的,除夕就不能置办货物吗?

而店家却有自己的一番道理,这个日子,寻常的汉人早就关店关门回家欢庆去了,哪里还有采买的汉客?

所以,正因如此,自己一行三人走在临漳大街上,的确惹人注目,更容易引起赵人的稽查,难怪刚才打个喷嚏就引来了怀疑的目光。

“你们要谨慎一些,最好在午饭前就离开或找个馆舍住下,到明日就没问题了。”

桓温犯难道:“这个时候哪里还有馆舍开张,赵人的馆舍咱也住不惯。”

三个人东张西望,想寻找一家汉人客栈,却一无所获。

店家热情道:“这样,你们先去逛逛,如果找不到住处,就回到小店来。我这店铺也大,里间还有床榻,生火煮饭都没问题。如果不嫌弃,将就在此过上一晚,反正我也是光棍一个,有你们陪着守岁也热闹点。”

桓温抱拳一谢,然后打听皇城的所在,说想去开开眼界。

掌柜的虽然有点吃惊,还是给指了道。

“你们向北走,穿过三条大街,就会看到一条河,那是御沟,是从城北的漳河引入城中的。沟上有道桥,穿桥而过,那里就是文臣武将还有王公显贵的府邸了,也就是内城所在,那里距离宫城很近。不过,你们要小心着点,别被他们当细作给捉了去。”

三人顺着店家的指点,穿街走巷,不一会,就来到了御沟。

沈劲提醒道:“大哥,我们还过桥吗?”

“好不容易到了这里,不去看看太可惜。你看,街巷中还有人在行走,怕什么?”

桓温带头穿过御沟,进入内城。大人物居处的环境就是和老百姓不一样,大晋如此,大赵也是如此。

这里不同于外城,街巷干净整洁,路面平整宽敞,也非常安静,没有南城的喧嚣繁杂。

沿街的民居和店铺窗明几净,买卖的都是些金银首饰,还有上等的毛皮等高档货品。

“你们看,街东那个府宅,就是店家所说的大将军府,走,过去看看。”桓温胆气横生,大有不去一趟则过宝山而空回的遗憾。

三人装作商旅之人,慢慢贴近,有意无意的窥视着。

大将军府大门紧闭,门可罗雀,府门前只有一队值守的军士,是标准的胡人精骑。严寒天气,个个握着刀,腰杆挺直,一丝不苟。

桓温惊叹道:“你们看,石虎治军还是有一套的,那些卫士个个生龙活虎,精力旺盛,现在看来,他在军中威望甚高。”

而当来到街西的大宅院前时,却发现这里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随时可见豪华的马车和官轿出入。

这座高大的府邸比大将军府要豪奢阔绰,两扇朱红大门,门前左右两个大石狮子。来客进门前要下马下轿,徒步走上几十级台阶。

大门上方高悬匾额,上书“程”府。

老三惊讶道:“乖乖,这家主人真是阔气,肯定是赵人的大人物,仅仅这一会工夫,就有几个大箱子抬了进去,里面肯定少不了金银珠宝。要是在芒砀山,咱们劫他一票,兄弟们一年都不愁吃喝!”

沈劲笑道:“近墨者黑,言川满身的匪气,整个山寨都是这副德行,一天到晚不是抢,就是劫。”

桓温方知此处便是太子驾前红人程遐的官邸。

府邸宾客盈门,车马络绎不绝。

桓温心想,石勒还没死,他们的大事还没成,就开始收受孝敬了。这么张扬,要是传到石勒耳中,能不忌讳?

这和大将军府的低调泾渭分明,石虎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

桓温忽然想起慕容婉儿曾讲起过大赵宫廷的诸多争斗之事,有一点她没讲对。

就是说,至少从现在来看,程遐未必是聪明人,石虎未必是莽撞人。

越是在节骨眼上,越是要低调行事,谨慎做人,怎可如此肆意妄为?石虎深谙其道,这是故意示弱,以等待时机。

思及此处,桓温忽然灵光一现,想起了徐州城,暗道一声:“不好!”

石虎对徐州城是否也是如此,表面上韬光养晦,暗地里紧锣密鼓,他不禁为郗鉴担心!

“大哥,店家让我们午饭时分回去,现在已经到午后了,还是赶紧走吧。”沈劲提醒道。

谁知桓温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是沉思片刻,说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咱们好不容易来了一次临漳,今生今世说不定都不会再来,就这么轻易回去不觉得遗憾吗?你看到北面那条宽大的街道了没有,那就是通往宫城的,石勒应该就住在里面。”

沈劲张大嘴巴,惊悚的说道:“什么,难道你还要去探宫城?那里可去不得,万一被发现,我们就是自投罗网,无处可逃。”

老三也十分惊诧,担心桓温做傻事。

“谁说我们现在要过去?”

沈劲轻轻抚摸一下胸口,松了口气:“这就好,这就好,不去就好!”

哪知桓温好像故意要气他,摇头晃脑说了一句:“咱们等天黑了再过去。走,先找一家酒馆,边吃边等。”

二人拗不过,只好提心吊胆跟着后面。

寒冬的北方,夜来得特别的快。

三个人鬼鬼祟祟,顺着驰道,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向宫城方向而去。不消两刻工夫,一大片建筑的轮廓就出现在视野中。

宫城乃是城中之城,是石勒的皇宫。

石勒和后妃,还有自己的皇子皇女均居于此,有单独的城墙和守卫,戒备森严,到处是擎着火把来回穿梭巡弋的骑兵。

宫城中有一座高高的塔楼,突兀而起,军士用以瞭望城外敌情,不过在黑夜中,塔楼形同虚设。

顺着城墙根一路前行,很快,城墙向右折角,他们走到了城墙的尽头。再向北看,远远的看见一道长长的围墙,原来宫城距离临漳的北城墙这么近。

外面大概就是漳河了。

三个人兜兜转转,觉得差不多了,刚转身要回去,忽然,“哎哟”一声,三当家的一脚踏空,摔了下去。

原来,宫城墙和临漳城墙中间,有一道人工刻意挖出的鸿沟,应该是为了防守之用。

“什么人?”

猛然一声高喝,桓温方知城墙上面有暗哨巡逻,连忙拉起老三,跳下鸿沟,匆匆沿着原道撤退。

暗哨随即敲锣,大声叫喊:“有细作,有贼人!”

三人一路狂奔,快行至御沟桥,看见东西各有一队骑兵叫喊着向北追来,还有一彪人马迅速封堵了御沟桥。

糟了,退路被断了!

三人不敢停留,担心增援的骑兵越来越多,会封锁整个内城,那才叫插翅难飞。于是,他们慌不择路,顺着河岸下到御沟。还好,河面结着冰。

刚刚渡过河,这时,大将军府里又有数百名骑兵吆喝着冲出来,沿着御沟一字排开。

“好险啦!”三人不敢稍作耽搁,赶紧一路小跑。

“咚咚咚”响起敲门声,里面一个男子问道:“谁呀?”

“我们是准备投宿的汉人,快开门!”

店门打开,探出一个脑袋。“你们去哪了,这么晚才回来,没有发生什么事吧?”

“快快快,准备一下。”沈劲忙不迭嚷道,亲自动手。

“准备什么,饿了吧。看,我给你们准备好了除夕年饭,还有守岁的椒花酒,你们稍等片刻。”

“店家,情况是这样的。”

沈劲一股脑儿说了个梗概,店家吓了一跳,惊慌道:“这可怎么办?赵人说不定连夜封锁四门,明早全城搜捕,你们无处可躲,小命难保呀。”

“放心店家,我们素不相识,你却照顾有加,我们绝不会连累你的,准备连夜出城。”桓温安慰道。

“出城,开玩笑!城门紧闭,城墙几丈高,你们难不成能飞出去?”

桓温看见店铺内售卖的丝绸,顿时想到了主意。

“店家,给我们裁些丝绸,这是银钱。老三,隔壁是个铁匠铺,以你的手段,去借个铁锚一用!”

老三嘟囔道:“深更半夜的怎么借?分明是让我去偷!”

“客官,我知道你们要越城,四城之中,北城要低矮一些。一则因为有漳河拱卫,二则,北方乃赵人聚集之地,相对安全,因而在修缮城门时,未大做文章,城墙也没有东西城门结实牢固。只是,现在北城一定严加戒备,你们区区三人?”

桓温笑道:“店家放心吧,他们在北城没找到我们,肯定会转移方向,我们正好再来他个措手不及。多谢店家,告辞了!”

掌柜的油然而生一种不舍,热心叮嘱了一番。

“对了,城外的漳河结了冰,可以溜冰而过。过河后就赶紧向南去,渡过黄河就安全了。几位汉家兄弟,一路走好!”

果然不出所料,驻守御沟的赵兵都已散尽,纷纷向其他城门方向而去。

三人摸至老三摔跤之处,桓温嗖的一声,铁锚稳稳扒住城头,老三当先,顺着垂下的丝绸,爬了上去。

大伙攀上城楼,回身望去,搜城骑兵的火把像萤火虫一样,影影绰绰。偌大的宫城里,灯火暗淡,一片静谧。

这位奴隶出身的君主就躺在里面,对外面发生的一切可能丝毫不知,或许他可能像阑珊的灯火一样,暗淡到快要熄灭了吧!

三人顺利攀援而下,不远处就是宽阔的冰面,漳河不仅灌溉临漳的草场,还可以用作通航,如今更是作为护城河,拱卫着都城。

临漳当年叫邺城,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江山后,至中朝时期,为避讳晋愍帝司马邺,将邺城更名为临漳,就是因城池北临漳河而得名。

小心翼翼的行走冰面上,看这条流淌了几百年的漳河水,桓温遥想着当年西楚霸王就曾和漳河水有缘。

项羽杀了上将军宋义,取而代之,在漳河破釜沉舟,击溃了围攻赵国的秦国大将章邯,从而开启了逐鹿中原的灭秦大战。

何等英武,何等豪迈!

项羽折戟沉沙已经五百年了,而今,霸王的威名仍然流传,名垂青史,千百年后照样会被人铭记。

大丈夫若能如此,也不枉人世上走了一遭。

此时,桓温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也会在这里破釜沉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