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剧组那些事儿

演员的片酬按集来算,具体不是说,演多少集,就是多少钱的。

一般来说,都是依照演员实际的出演时间,比如电视剧的最终剪辑版,来给你算最终到手的片酬。

当然啦。

说的还只是这个时代。

如果放到以后。

208万每集,也不是不可能……

尤其是当红炸子鸡,嗯,不是岭南那道传统名菜。

随便拍个偶像剧,就能拿麻袋装钱,红彤彤的钞票跟瀑布似的。

《汉武》拍得并不快。

无论拍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不需要演员全程跟组。

剧本的分镜头还有片段,都是导演跟编剧提前弄好的,通常文戏一部分,武戏一部分。如果是比较复杂的场景戏,可能就需要演员全程跟组。

导演周梅给霍楚开出的片酬是,每集5800,他大概有10集左右的戏份。

但是这还没算上补拍,拍下来应该能到手6万这样。

霍楚也是惊讶。

没想到他娘的能拿这么多?

要知道在冯老炮那边,呆个两周,也仅仅两万块……

江其涛还有意无意瞟着霍楚,这眼神好似在说:片酬还可以吧?

这个价格本身就是他为霍楚争取的,如果给导演定。

就没有那么多。

《汉武》投入资金5000万。

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是用来表现“汉武帝抵御外租入侵,平定边疆叛乱”的战争画面。

光是电脑特效的制作,就要100万。

演员的片酬相对不高。

酬劳最高的还得是陈保国。

每集将近7万……

其次就是归亚雷,详细数额霍楚没打听到,但肯定不会低。

他不懂球哇,如果懂的话。买足彩,到时候直接资本开路!

就怕结果是这样的:我买三千万德国赢,好有种!(上天台)……

……

二月中旬,三九严寒。

横店的天气是又湿又冷,吸口凉气,都能冻得咳嗽起来。

还好霍楚在京城呆得惯。

那边是“干冷”,这里是“湿冷”,都是冻屁人的冷!

但是他抗冻。

哪怕面前有条江。

都敢跳进去冬泳……

以前霍楚就这么做过。

然后发烧了。

躺在床上,叫天不灵,叫地不应,觉得什么样的白痴会做这事?娘里个乖乖,年轻的时候真傻。

秦王宫的摄影棚里,主创已经到齐。

陈保国很接地气,披着块绒毛袍子,蹲在那里边抽烟,边看着剧本。旁边的造型师还有化妆师,不断在他脸上涂涂抹抹,给他穿金戴银的。

黏上两条小胡子。

毛笔抹过似的粗眉毛。

这不?

帝王气质不就来咯!

汉武帝嘛,刘彻。

“寇可往我亦可往!攻守易势矣!”

这句台词响遍整个天南地北。

但是保国叔,脾气似乎有些差,经常对着同事骂街:你拿自已当根葱,谁拿你炝锅呵!

他是地道的老京城。

京城是没有脏口的。

可能这跟文化有关,句句没脏字,句句刀刀见血,您信不信?

霍楚在京城呆的久了。

才懂点门道。

“盖张纸哭得过儿了”,是说人没精神跟要死了似的。“地了迫子”,是形容人矮戳丑的意思。

可是他还是觉得“丢雷楼谋”,“顶你个肺”这些更直接……

卫青,陆剑名。跟霍楚都是京影毕业的,这位看起来剑眉朗目的。

竟然已经41了!

“叔,你这扮相不错。”霍楚瞅着面前的陆剑名,发自内心钦佩。

“君美甚。”

文绉绉的,直接给给他来了句文言文,兴许是入了戏。

林净姐姐也很美,同是校友,以前是南航空姐,这体态这长腿。气质就是截然不同,狭长的单眼皮丹凤眼很美,这才是东方古典美的眼睛啊!

不愧是“卫子夫”……

霍楚想起大洋彼岸,拍的那些玩意,这眼睛眯成缝了都,垃里垃圾!

这部剧口碑虽然高,但也不是不无缺点,就如服装。

没完全参照汉代的服饰,懂历史的人会觉得有种割裂感。

也就是瑕不掩瑜吧。

导演为突出人物形象,给霍去病增加皮草。其实大红或者大黑的披风,更能显示战场的肃杀。

束发、软甲、钢盔。霍楚站在那里,刚劲有力的手指提着口剑……

指节分明,青筋隆起。

试好妆后,导演周梅也是觉得惊了,没想到他如此的契合形象,将那二十多页剧本,递给他的时候。

手都是有些抖的。

周梅问道:“你姓霍是吧?”

“是的导演,我是岭南人,从小在那边长大,也演过电影!”

“高大个呢,也不腼腆,你演这个霍去病呢,早年英逝的英雄。你可以有点内敛的感觉,霍去病年少封候,战无不胜,深得皇帝宠信。

“他出身名门,事业很顺利,你懂我的意思吧?因此这就造成他的性格缺陷,有些自私,自大。

“霍去病是个心狠,果敢的将士,甚至敢把李敢杀死……”

导演忽然对霍楚很有好感。

不卑不亢,这是演员很重要的特质。

于是拉着他讲戏。

霍楚历史知识储备不高,至于霍去病究竟是“出身穷苦”还是“名门贵族”,这点就没怎么搞得清。

但是你是导演,你说了算!

还没等她唾沫横飞讲个休停,江其涛就坐不住了,把霍楚抢过来:“好歹让人小伙汁休息休息嘛,大老远跑来不累啊?

“你的造型不错,我给你拍个照吧。你站在那里摆个pose,手抬高点,脸往左点,你能不能笑笑。”

霍楚:“……”

周梅:“……”

还说让人家休息!

你就是想拉着人小伙子满足你那奇怪的拍照癖吧!

好不容易拍完照。

江其涛兑现承诺,说什么也要打电话给报社,请记者专访霍楚。

若是没有他,手上这台昂贵的“尼康F6”,早就不知道在哪个贩子手上了,他很感谢霍楚。

也想借着这个事。

给《汉武》进行宣传造势。

这年头最吸精的新闻,除了那种奇奇怪怪的明星绯闻,就是男性补品。剩下的就是这种“正能量”的事迹,网民们都是年轻群体。

最爱浏览这些信息。

而且也没什么好用的社交媒体,微博没出,土豆没出。有个叫“天涯论坛”的,很古早的,这会《明朝那些事儿》还没开始连载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