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真的进来了,却是冷板凳 3

日子就这样重复着,又过去了半个多月,虽然什么都没干,黄云逸却身心疲惫。政治部众人对他的那种有意无意地冷漠、冷落、无视,让他有种被遗弃的感觉,他感觉到心里有无限的恐慌。这种恐慌每天晚上都如一个魔鬼一样,吞噬着他那忡忡的忧心,让他夜不能眠,饮食无味。

唯一让他欣慰一点的是,在宿舍从其他新同事那里了解到,他们有部分人情况和他也差不多,他们所在的部门的人,也基本上当他们不存在,有事情也不愿意叫他们。

很久之后,黄云逸才慢慢了解,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三无大学生”,也就是无岗位、无办公桌、无事可干!

其实这种无事可干,主要是在新入职刚开始时,部门领导会让你先熟悉、了解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以及做一些校对、复印、送信等比较基本的内勤工作。就如同秋部长让老吴搬出一堆装订好的文件,让自己和李琳看一样。

然而这种状态和大学生们在校园里所期待的那种紧张、充实、风光的职业白领生活相去甚远,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且这段时间,因为办公环境不好,设备硬件太差,与同事交流障碍和生活不习惯等原因,很容易对单位产生负面的看法,比如觉单位条件太差,觉得身边的同事其实也不怎么样,自己和他们也差不了多少,觉得领导不具慧眼,让自己的满腔抱负和一身的本事无法实现。因此,有一些新人不免在聊天时开始抱怨。

其实对于他们这些新入职的大学生们来说,出现这种无事可做的状态是正常的。那种无事可做的情况,应该是新人融入新环境时的一个过程。新人应该学会调整心态,始终坚持工作无小事的原则,领导交代的工作自然有他的道理,要耐住自认为是无事可做的寂寞,将领导和老同事交代的工作做好,获得大家的认可。同时,还要主动和同事沟通,了解公司情况,尽量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坚持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早日融入到公司大家庭中去。

这些,是黄云逸通过看书慢慢总结出来的,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和其他新人的无事可做的状态,根本原因并不相同。他的这种无事可做,实际上还是“神仙打架”的延续。

李琳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和黄云逸商量以向秋部长汇报近期的思想动态为由,再委婉的请秋部长给他们分配一些具体的工作任务。

在这次汇报中,秋平华尽量安慰李琳,却依然视黄云逸为空气。

“秋部长,我……”黄云逸终于找了个机会,想问问自己的事情。

“小黄,你更要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向两位老同志学习,不要心思活络络的,成天到晚想七想八。”秋平华见黄云逸开口,这次却用非常和气的语气说,“根据公司的安排,你暂时到政治部见习,等见习期过后,再根据你的表现,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秋部长这话,让黄云逸愣在当场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看来自己的预感被无情的证实了,自己并不是被安排在团委干事的岗位上。

“为什么啊?”黄云逸张嘴喏喏地问了一句。

“没为什么,这是公司的安排。”秋平华笑笑,起身一边就往外走一边说,“你不要有什么想法,并不是所有的新员工,都会安排到原计划的岗位上。”

和秋部长谈完话后,黄云逸强打着精神继续看文件,但文件一页页地翻着,他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脑子中来回想着秋部长的那番话,琢磨着自己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并没做错什么,怎么他们都会对我有成见呢?”

黄云逸一直苦苦思考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事。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赵小晴偷偷告诉了他有关“神仙打架”的事情。当然赵小晴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她只是和黄云逸说:“黄云逸,你惨了,你哪里得罪了郑书记?”

听到这个消息,黄云逸只感觉到如雷击了一般。

刚参加工作,就发生了这样的状况,黄云逸真有些不知所措。本来还以为自己只是无意中得罪了秋部长,没想到现在居然是得罪了郑书记!

得罪了党委书记,前途可想而知,那自己这些日子受到冷遇,不被安排在团委干事的岗位上这些事情,就非常顺理成章了。只是黄云逸对赵小晴的问话很是疑惑,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郑书记。

“你别想了,肯定是你哪里得罪了她。”赵小晴也想不通黄云逸怎么会得罪郑书记,但还是帮他出主意说,“你还是想办法去找郑书记认个错,说不定她会原谅你……”

就在黄云逸整日惶惶不安地考虑着该如何是好的时候,秋部长开始让李琳负责政治部的文件收发工作。李琳感觉开始慢慢融入了职场新生活,偶尔也会和秋部长聊聊天,顺便还会夸夸秋部长会买衣服、会打扮……老韩师傅的小红本本

整个政治部就如一台缓慢但却正常运转的机器,黄云逸和李琳没来之前这台机器就一直这样运转了几十年。黄云逸试着想成为这台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却并未能如愿。

但黄云逸依然还是继续努力着,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改变领导对自己的看法,虽然他并不知道领导为什么不喜欢他。这就是黄云逸,从不轻言放弃,也不自怨自艾,碰到问题总会想办法去解决。

这一天,黄云逸在翻看《不平凡的事迹——华达通信公司劳模事迹汇编》、《闪闪红星——华达通信公司优秀党员事迹汇报》……这些材料的时候,发现每位劳模先进都会有带病坚持上班,或者家人生病也坚持上班的事迹,心里就琢磨着,这些材料估计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翻看几本书的编委会名单,果然不错,除了前面一长串编委的名字外,责任编辑都是一个人:韩文丰。

韩文丰,就是老韩。原来,华达通信党委系统大大小小的材料、事迹汇报,都出自他笔下。文丰,这老韩还真的是人如其名。

老韩是干了三十多年的老文书,据说现任江南省省委副书记阮刚当年在华达通信的前身——江南邮电器材厂,当党委书记时,老韩就是政治部的文书,经常给阮刚写讲话。用老韩自己的话说就是:“省委书记我都伺候过,伺候过的厅局级干部两个手都数不过来,现在写点东西不过是养家糊口,养养老而已……”

因为这些缘故,老韩虽然只是个文书,可级别却很高。郑书记和秋部长叫他老韩,老吴和其他同事叫他老韩师傅,李琳和黄云逸自然也是恭恭敬敬地叫他老韩师傅。

郑书记有什么文章要写都会直接找老韩,不需要经过秋平华。而他也似乎只给郑书记写讲话稿之类的大文章,政治部一些小的文稿,如月度小结之类上不了台面的材料,则都是由老吴代劳。不过,这些小稿件最终也还是要经过他的审核才行。其实按照惯例,对于老韩这种马上退休的老同志,每天来点个卯就可以了。可郑书记总有写不完的东西交给他,每天来上班之后老韩都是埋着头,飞舞着那支据说是省委阮刚副书记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写着一篇又一篇的大块大块的文章。

虽然老韩和老吴从没正眼瞧过自己,但黄云逸一直坚持给他们续茶水,也正是每天坚持,才让他发现了他们两个人的秘密。

老韩每每在写一些重要的讲话稿和汇报材料前,总会先打开他的抽屉,偷偷地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红本本,埋头翻看一会儿然后再塞进抽屉里,之后才会动笔写。他的整套动作在黄云逸看来,有点做贼的感觉,似乎这个小红本本不是他的,或者说他怕别人看到他这小红本本上的内容。

几次观察下来,黄云逸猜想那应该是一个小剪报本。

同样,黄云逸也发现老吴也有这样一个小本本,唯一不同的就是小本本封皮的颜色。不过老吴的剪报本没老韩的厚,老吴的本子更像是装装样子的。

“好像秋部长也有个这样得粉红色的小本本。”一天晚上回到宿舍,黄云逸和李琳讨论起这事情时,李琳有些不以为意地说,“估计就是记了一些领导讲话什么的东西。”

“秋部长也有?”黄云逸听李琳这样说,心中一动,他想难道这是政治部的一个秘密武器?

其实这个“本本”是政治部的一个传统,或者说是秋平华为拍郑书记马屁搞出来的一个形式。

本来这小红本本是老韩的私家绝技,从他18岁当文书开始,他每年都会找一个笔记本,用来摘抄一些领导讲话、文件精神,只是他一直当做秘密,不让外人知道。

郑玲芳到政治部当团委干事时,偷学了老韩这个私家绝技,不久她的写作水平也迅速提高,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慢慢地,她当上了团委书记、政治部副部长,等她当上了政治部部长后,这个剪报本就成了她“独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秋平华当了政治部副部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专门做笔记和剪贴一些重要的讲话稿,并且还在一些正式场合宣传,剪报本在政治部人手一本,这是由郑书记在政治部带出来的传统。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黄云逸决定秉承政治部的光荣传统,将报纸上、杂志上一些有用的文章摘抄下来,专门搞了一个读报笔记。当然,他也没忘拉上李琳一起做。

这倒是个好方法,练了字不说,进出政治部的领导们看两人埋头抄东西,而不是无所事事看报纸,或是四处串门,就都和秋部长说:“秋部,你们政治部的传统就是好啊,你看你这里的人就是不一样。”

两位新来的大学生,主动的传承政治部的传统,这让秋平华自我感觉不错,最起码说明政治部的氛围很好,这让秋平华对两人的态度好了一些,特别是对李琳,她开始给予她更多的关注,比如去开会时会带她一起去。

相较于李琳对简报本的应付和敷衍,黄云逸却不同,之后的一个多月,他几乎将每天的读报笔记当成了自己的工作。经过对政治部内几份报纸的研究,黄云逸发现老韩写的那些领导讲话和汇报材料,很多内容能在《江南日报》和《华云人报》上找到。

《华云人报》是华云集团宣传部主办的一份企业报,上面的内容自然都是华云集团领导讲话和各下属公司的一些活动。《华云人报》每星期出版一期,上面也经常能见到华达通信的稿件,在华达通信的稿件后面,大部分署名都是韩文丰。老吴每个星期也会坚持向《华云人报》编辑部投两三篇稿件,但却很少被录用,这十多年来发表过的文章不超过十篇。黄云逸想,老吴和老韩的差距果然是不小。

黄云逸偶然听说,在华云集团有一个公认的传统,只有在《华云人报》上发表过文章的文书,才算是及格的文书。所以,他也开始关注起这份报纸,对于上面的文章,特别有关华达通信的文章,他更是认真地学习。同时,他潜意识也有个想法,那就是看能不能哪天也能在《华云人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不定那样可以让自己的处境有所改观。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